这个戏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川剧情节与《聊斋》略有不同。原文有王黾斋、云和夫人、崔真人等三人。川剧的火把班子把王黾斋写成了王勉斋,过去的正规班子还是叫王黾斋。云和夫人叫做了瀛河圣母或银河圣母,崔真人在有的班子上还是叫原名,有的班子就叫做黄龙真人。
川剧搬演 这个戏的时候较少演出全本,经常性演出的是“宴请群仙”一折,所以要的角色比较多,除去崔真人、王黾斋、云和圣母外,其他的人在唱做方面虽然讲究但都不太重。其中王黾斋见各路神仙的时候表演的身法与《逼侄赴科》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说后来的《逼侄赴科》中潘必正见姑姐的表演正是借鉴了这个戏的表演程式。这个戏的身段表演变化多端,分别要用到踢、蹬、飞、铲、衔……多种褶子和扇子、飘带技巧,是小生行亮基本功的重要剧目;云和圣母述说开天辟地及历代帝王的一大板《红衲袄》既要压住满堂的观众,也要压住满台的演员,非常考唱功。崔真人引领全场,又唱又做,历来都是当家圣教来担纲。其他群仙依据演员的阵容可多可少,在人多的情况下还可以走八仙、牛女二星、嫦娥、麻姑、文物财神……,他们一般的唱词、讲口虽不多,唱词无非就是“春夏秋冬、渔樵耕读、风云雨雪、梅兰菊竹……”,各团根据自己的阵容和人员安排确定唱腔台词,其中也不乏“条钢子子”(没有书本确定的唱腔与台词)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摆画儿”来完成演出。
摆画儿,是川剧舞台上的一个重要的表演形式。就是按照庙堂塑像或民间年画的造型姿态来设计舞台表演的亮相动作。例如:《五台会兄》的罗汉势口;《搬洞打珠》中的财神势口……在《群仙会》里各路神仙的表演除了五老中“我是中央戊己土老人,你们大家的老人”一句是个“中洋”的花口外,其余全靠通过摆画儿来吸引观众,除去王黾斋、云和圣母、崔真人外,一般单独表演的戏份都不重,所以这个戏才得了个“瘟猪子会”的绰号!
但是这个戏很热闹,适合于亮角色、亮衣箱,常用于搬台口以后的打炮戏和各种喜庆场合演出。
祝你们演出成功!
本帖最后由 悠哉乐斋 于 2014-1-31 03: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