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探寻嘉绒藏区——西索民居 [复制链接]

2014-01-20 14:45

浏览:1209 回复:4

IMG_1884副本.jpg

IMG_1885副本.jpg

IMG_1887副本.jpg

西索民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卓克基土司官寨之间仅隔了一条名叫纳足沟的溪流。现今的西索民居在土司历史时期被称为卓克基赶枪巴(即卓克基街之意),当时居住此地的人多为卓克基土司的差巴(差人)和商人、民间手工艺者,解放后将此地划为西索村一组,时下居于民居中的村民多为原土司差巴、商人、民间和工艺者的后代。听说,西索民居共有63户,居民中连续居于此寨最长者已繁衍数十代人。
IMG_1890副本.jpg

IMG_1896副本.jpg

IMG_2014副本.jpg

IMG_2016副本.jpg

IMG_2018副本.jpg

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整个民居从远处鸟瞰,便会惊奇地发现西索藏寨酷似藏族八宝图案中的“花依”图案(状如“中华结”,代表释伽牟尼的心),寨子中直来竖往、弯来拐去的青石板小道,把图案的线条展现的非常清晰。走在青石板小路上,脚步声在高耸的石壁间回响,在细长的小道中延展,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瑕想。这些线条分明,棱角突出的石头建筑,与周围险峻的山峰,陡峭的崖石等自然环境浑然天成,鲜艳的图腾房、红色的瓦片、飘动的经幡、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藏寨全是三层石楼,底层饲养牲畜,第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民居建筑形如碉状,也称碉楼。房屋四周的墙体均用片石砌成,用黄泥粘合。墙体厚达1米,采用内直外收的砌法, 工匠们仅凭经验,砌出的石墙如刀切豆腐般整齐,棱角锐利,上窄下宽,整个墙体处于抗压状态,成为建筑的承重主体。加之内部木结构横梁的互相支撑拉合,整个建筑下大上小、重心向内、稳定性强。到最高处,碉楼四角顺势形成角锋,造成一种气势,最高处的石墙边缘加厚,避免墙表的平面化,增强立体感。房顶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平顶,三面砌成矮墙;后半部分形成斜山式,覆盖石板或瓦。每层楼的窗户都外小内大,窗框很讲究,用上了雕刻、绘画、上彩等技巧,民族特色很浓。这种碉楼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建筑艺术独特,审美价值高,就像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

IMG_2024副本.jpg

IMG_2030副本.jpg

IMG_2033副本.jpg

IMG_2034副本.jpg

IMG_2037副本.jpg

旦达轮寺:旦达轮寺位于卓克基镇西索村一组,系佛教宁玛派,距今已经有600多的历史。

IMG_1883副本.jpg

IMG_1888副本.jpg

IMG_1889副本.jpg

IMG_2019副本.jpg

IMG_2022副本.jpg

锅庄广场:位于西索民居中央,约有1000平方米,是当地进行群众性业余生活的地方。每当藏族节日到来时,当地群众会在此一起吃糕点、品咂酒、撒龙达、插经幡、煨桑烟、跳锅庄。

IMG_1899副本.jpg

IMG_2004副本.jpg

IMG_2005副本.jpg

由于西索民居在位于,成都通往马尔康的公路,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在这里停留,做客在居民家感受浓浓的藏家风情。西索民居可提供住宿、餐饮、篝火晚会、烤全羊等接待,大部分民居都有洗澡设施、房间布局为嘉绒特色。因为是去参加阿坝州建州60周年庆典,受好朋友(阿佳组合——成员央金卓嘎)邀请住在了她家,她爸妈知道我去早早的就捧着哈达在家门外迎接。

IMG_1870副本.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鸡肋626

发表于 2014-1-20 15: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游踪 版主v

发表于 2014-1-21 00:00

拍摄不错,但构图很随意,要观察好角度再下手!

diablowu

发表于 2014-1-21 13:48

游踪 发表于 2014-1-21 0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拍摄不错,但构图很随意,要观察好角度再下手!

老师说得很对,向你学习,我是个打酱油级的,摄影技术很差,就随便拍拍;P

二货资讯播报

发表于 2014-1-21 13:49

谢谢朋友分享!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