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这样的疑问是源自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考试,作文25分,
要求:秋天是美丽的几节,是丰收的几节,果园里、田野上、森林中……到处都能看到秋天美丽的影子,把你看到的秋天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1、自定题目。2、语句要通顺,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3、字数300字左右
第一篇作文如下:《你看,秋天的颜色》
走进秋,寻找秋天的颜色。
秋天是黄色的,
你看,那杨树的叶子被午后的阳光照成一片灿烂的金黄,就像一只只从天而降的金凤凰;
秋天是白色的,
你看,那德国鸢尾的芦花,
它们纷飞,如冬日的小雪,
它们纷飞,如迷你的小伞;
秋天是五彩缤纷的,
你看,那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菊花,正在随着秋风频频点头,
菊花有红的、白的、紫的……好多好多,
它们跳舞,如美丽的姑娘;
它们跳舞,如爱美的蝴蝶;
它们跳舞,让人觉得喝了一杯美酒,陶醉其中。(扣11分)
还有很多风格各异表达对秋天美景喜爱的习作,无一被狠狠地教育了:作文还是传统模式的安全——虽然没要求体裁。我就觉得奇怪了,按要求来看,哪条不符合?就因为孩子用了诗歌的方式把自己看到的秋天写了下来和大家分享?难道从小学开始就教育我们的孩子成为套子里的人?难道教育的目的就是变出一把绳索勒死不该出现的想象力?难道教育的目的是把我们的孩子变成工厂流水线上一个个模具下生产出来的“杯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