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82|评论: 0

[川剧知识] 【佳文強薦】川剧身法表演程式介绍:“辨八形”、“分四状” (中国戏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9 14:37 | |阅读模式


          川剧身法表演程式介绍:“辨八形”、“分四状”


                                                             20
13-01-09
   中国戏剧


     川剧表演艺术中的“身法”,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演员们的一切形体动作都可以视为“身法”的范围。“身法”,是对于手、眼、腰、腿、脚、步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的界定。在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理论《明心鉴》中认为:“身段”有“八要”,京剧理论中有《国剧身段谱》。这个“身段”,也就是“身法”。

  《明心鉴》的“辨八形”为:

  贵者:威容、正视、声沉、步重。
  富者:欢容、笑眼、弹指、声缓。
  贫者:病容、直眼、抱肩、鼻涕。
  贱者:蔼容、邪视、耸肩、行快。
  痴者:呆容、呆眼、口张、摇头。
  疯者:怒容、定眼、啼笑、乱行。
  病者:倦容、泪眼、口喘、身颤。
  醉者:困容、模眼、身软、脚硬。

  《明心鉴》中的“分四状”为:

  喜者:摇头为要。俊眼、笑容、欢声。
  怒者:怒目为要。皱鼻、挺胸、声恨。
  哀者:泪眼为要。顿足、呆容、声悲。
  乐者:开口为要。颜赤、身颤、声竭。
  以上“八形”、“四状”所涉及的十二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实质上就是“身法”。它不是指的某个部分,而是全身性、结合性的艺术表现。川剧艺术理论中所谓“辨八形、分四状、现于面、发于声”云云,证明以上的十二种身法与川剧表演艺术是一致的,川剧完全适用。只不过川剧“身法”还要更复杂、更丰富、更富有表现力。川剧表演艺术家袁玉 将其归纳为:
  喜者:俊眼、喜容、摇头、笑声、音脆
  怒者:怒目、皱鼻、挺胸、顿脚、恨声
  哀者:泪眼、鼻酸、口颤、抽泣
  惊者:瞪眼、口张、提身、身抖、声惊
  怕者:卷腰、避目、身抖、声颤
  痴者:呆眉、豆眼、张口、摇头、摆身
      疯者:呆容、定睛、啼笑、乱行
  病者:泪眼、倦容、喘气、脚偏
  醉者:困容、模眼、身软、脚硬
  派者:笑眼、正视、步稳、头正、声缓
  瓜者:现瓜象
  呆者:呆头呆脑
  秀者:秀美、秀丽、俊秀
  狠者:毒竦
  伪者:伪善
  浮者:浮猾
  酸者:笑眼、摇头、声缓、欢容、步慢
  俊者:俊俏、俊美、英俊、聪俊
  刚者:眼平视、语侃切、出脚重、手有力
  柔者:眼微观、语迟缓、脚步轻、手无力

  以上二十种川剧身法,也远非其全部,而且仅仅是以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原则和方法而言,随着具体剧中人物不同,运用起来变化无穷。以“刚者”为例,《卧虎令》中的董宣,《铡美案》中的包公,《海瑞罢官》中的海瑞,《十五贯》中的况钟等,都可以说是刚正不阿,但他们又有明显的区别,有表演上的几个“青天”不可雷同。


  此外,在川剧舞台上还有不少具体的、明确的表演程式。现简单介绍如下:

  1推衫子

  “推衫子”又称“起霸”,由一系列连续的舞蹈动作组合而成,用以表现整冠束带,点将阅兵,准备出征的规定情境,烘托出一种威武雄壮的气氛。但随着行当的不同,剧中人物不同,又有所区别。诸如“起布”(指吕布)、“起金”(指金兀术)、“起剪”(指王翦)等,便与“起霸”(指西楚霸王)不一样。

  2登场

  所谓“登场”,就是演员从后台撩开门帘走到台口与观众见面的过程的法则。包括站、坐、走、停、转等的规矩。不论大登场、小登场、文登场、武登场,都有大致相同的法则。川剧艺术家们将其归纳为:“一亮、二顿、三转、半回头”。即为亮相——九龙口和弓马桌边停顿——转半身——回转正——中场口转整身——回头面对观众。只不过,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幅度和力度。

  3亮相

  亮相,是角色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也是最突出的印象。它是出场后或下场前的一个短暂的静止,近似雕塑的姿态,从而表现或强化人物的外貌和内心的精神状态。动作虽小,但至关重大。表面上是静止,实质上是内心很不平静。亮相亮得好,观众也叫好。

  4整冠

  人物出场亮相以后,接着便是用两手检查头上的帽子戴好没戴好,此身法叫做整冠。在接见、求见、会见等场合使用,表示衣冠整作,文明神貌,有修养。俗话说:“歪戴帽子斜穿衣,一定不是好东西!”可见,川剧舞台上的整冠也是源于生活。
5理须
  理须,就是理伸胡须。在现实生活中,一般男人出门办事都要刮刮胡子,长胡子要梳伸。理须的表演程式便由此而产生出来。但在川剧表演理论中,根据“三”、“满”、“札”三种不同样式的胡须,又各有不同的理法,有各自不同的规范。如理三股组成的胡须,用食指和中指,掌心向下;理满满一口胡须,张开五指,掌心向下之类。

  6趟马

  趟马,又称“跑马”,是剧中角色骑马的身段。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有一整套规定性舞蹈动作。至少有竖鞭、收鞭、摇鞭、抓鞭、举鞭、执鞭、扬鞭等8个主要环节。

  7卧鱼

  扭身下蹲,仰卧左脚跟,眼望天空。游园、醉酒等场合常用。

  8卧云

  左脚撑住全身,右脚擦下,脚掌朝天,脚背贴地,身仰卧。

  9飞燕

  单脚独立,两膀分张,斜成直线,掉头回顾。

  10下腰

  双手手心向上高举,上身缓缓向后仰弯,直到手将着地为止。

  11走边

  武戏专用,表现剧中人物夜间潜行出逃,靠路边疾走。

  12三转腰

  两脚交叉,双手外指,脚肢旋转,左右往复。

  13站熬鱼

  左脚独立,右脚向后伸,两膀平举,身俯卧,头仰望。

  14木偶身法

  形体动作形同木偶,别具一格。

  15灯影身法

  形体动作形同灯影,颇具特色。

  川剧表演艺术的身法远不止以上十五种。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艺诀说:“一站一立,表演之密。”如果演员没有基本功,形体动作不合尺寸要求,身法就很难看,就不能塑造出成功的舞台艺术形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