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游局长的事的几种假想。
第一种可能,游局长不知情,纯属其弟借官威挟校长。
若如此,游局负家属亲朋管教不严之责。不会为此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转任卫生局以平息舆论实属正常。
不过有一些疑问:1.游弟从2009年向各校卖金潭玉液到如今(2012年)的郞酒,近三年时间,真的不知情吗?这一点可能需要解释清楚才能让人信服。
2.若游局确不知情,那么,各校在听到“游先国的弟弟”之后,就解囊相购这一行为背后,折射的是安岳教育怎么的一种从教心态?折射的是否是安岳教育基层干部选拔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从这一点上讲,作为安岳教育的领军人,是否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种可能,游局长从一开始就对“卖酒”一事知情并长期纵容、点拔,甚至从某种程度成为考核各校的指标。
若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各校在听到“游先国的弟弟”之后,就不惜违法违规动用公务经费购酒的行为了。要是这样,转任卫生局以平息舆论的做法就是新的渎职行为。
第三种可能是:游局是一位如这位兄台所说的勤政爱教的党的好干部,在工作中清廉自守,兢兢业业。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而因“个人恩怨”被报复。
若如此,我们可以很简单的搞清楚这次事件是不是一个“阴谋论”,那就是,倒底有没有游弟卖酒向学校这一件事。
或许游局对安岳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不能因卖酒事件轻易否定。但,我们更不能轻易对权钱交易、对腐败纵容!更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而不顾事实,随意对舆论冠以“阴谋”论调。只有这样,安岳教育才有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