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79|评论: 5

[信息动态] 【今日快讯】家长陈巧茹与小小画家聊川剧  (搜狐娱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长陈巧茹与小小画家聊川剧
                  2012-08-20  搜狐娱乐
   点评小小艺术家的作品、即兴演唱川剧唱段……昨日,本报联合成都图书馆、成都市川剧院共同推出的“让川剧更年轻·小小画笔画川剧之美”锦城讲堂暑假特别活动在成都图书馆掀起了高潮。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二度梅”陈巧茹亮相现场,与小小画家和川剧粉丝们一起感受川剧的独特魅力。有意思的是,昨日,陈巧茹还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前来参与活动,其12岁的儿子王昊健专程携卡通川剧绘画作品亮相,成为现场最特别的川剧小画家。

  A 与画中人物面对面 小画家们高兴坏了   昨日的互动活动还未开始,成都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内就座无虚席。观众中不仅有满头白发的资深川剧迷,也有10多岁的年轻川剧粉丝,而现场背着画板的小画家们则更引人注目。小画家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精心创作的川剧主题作品相互交流,切磋画技。记者发现,孩子们创作的川剧主题作品大多为卡通风格,其中川剧《马前泼水》中的朱买臣、崔氏两位人物成为小画家们描绘的热门人物。
  8岁的魏思羽小朋友,将崔氏画在了一朵云彩上,身旁还围绕着川剧的头饰和脸谱等,让人爱不释手。而11岁的张涤为则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用水粉画了可爱版的朱买臣和崔氏。

  当陈巧茹上场,看着自己扮演的崔氏成为小画家的最爱,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她搭着孩子们的肩膀,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画中的人物都是我扮演的哦。”话音刚落,孩子们满脸崇拜地看着眼前这位阿姨。“爸爸、爸爸,这是真的吗?我画中的人物居然就站在我的面前,太神奇了。”魏思羽拉着父亲,开心地问道。魏思羽的父亲向记者坦言,平时孩子很难接触到这些传统艺术,这次活动为孩子搭建了一个接触川剧的平台,还能与川剧名家面对面,这种机会太可贵了。他说,为了报名参加活动,这几天孩子都在家里看川剧的视频,了解了不少川剧的知识。作为家长,他们很支持孩子参与此次活动。
  在现场,一位叫王昊健的小朋友创作的川剧卡通人物穆桂英从色彩到构图都很专业,原来他正是陈巧茹学习绘画的儿子。得到“二度梅”的指导,作品当然会不同凡响。腼腆的王昊健告诉记者,母亲常带他去看传统戏剧,从昆曲《牡丹亭》到晋剧《大红灯笼》,他都看过。但是当他参与了这次活动,描绘了穆桂英,他才真正了解了川剧。从构图到色彩,再到人物的神态,他都用心研究创作。他直言,虽然这次创作让他觉得画戏曲人物太复杂了,但是他从中也找到了乐趣,了解了些川剧的门道。

  B 兰花指绕几圈双手一合 古代大门就开了   “现在很多所谓的川剧表演都是将川剧艺术拆成了零件来展现,如变脸、吐火都是作为单个的节目。其实如果不在剧情中表演,它们都是技术而不是艺术。川剧不仅仅只有变脸、吐火,川剧好看好听的内容太多了。”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到川剧艺术独具特色的魅力,陈巧茹还专程表演了一段旦角开关大门的动作。只见她双脚一挺,双手捏成兰花指一抬,眼随手动,左手在空中一抽、右手好似握住一块门闩一般一靠,随后双手一开,双脚一前一后地上前跨出。“孩子们,你们知道我这是在表演什么吗?”“在表演开门。”对于台下孩子们的回答很满意,陈巧茹笑着说,这就是川剧的魅力,无需舞台布景,只靠演员的举手投足,便能展现出世态万千。“虽然我展现的是古人开房门的动作,但这些东西孩子们都能看懂,也很感兴趣。”她介绍说,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我国优秀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市川剧院已经进入到巴金小学、双流东升小学,在学校里开设了音乐课和美术课等相关课程,让川剧进入到小学学生的课堂。她还透露,她将采纳现场观众的建议,让川剧课程进入到少年宫等场所,让更多喜爱传统艺术的孩子接受到川剧的熏陶。
  “二度梅”来到现场互动,除了身段表演,观众当然希望陈巧茹能唱上一段。观众席上“来一段,来一段”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观众的热情,也点燃了陈巧茹的表演激情。她略微思索了一番,决定为观众来上一段《思凡》唱段。为了照顾现场的孩子,她还很体贴地介绍了剧情和演唱技巧。随后,她微微抬头,将小姑娘埋怨父母的唱段唱了起来。观众连忙拿出手机、相机拍照、录像,留下这难得的瞬间。

  C 母亲陈巧茹   身体力行推广川剧   “你们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希望能够多给我们提供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昨日,在结束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互动活动后,热情的观众还意犹未尽地围着陈巧茹和记者畅谈感受。陈巧茹坦言,这次她完全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与观众互动,她同时希望能用川剧演员的经验来为家长“传经送宝”。她说,喜爱画卡通的儿子常常照着卡通书画画,如果要求他画川剧,他总是找理由万般推辞。后来她带儿子去看了昆曲《牡丹亭》,儿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故事不就是个"穿越"故事吗?”儿子的感受让她恍然大悟,其实“穿越”在戏曲中早已有之,只不过戏曲界没有用上“穿越”这个词。“给小学生看的川剧可以用好听、好看、吸引眼球的剧目;而给大学生看的剧则可以是有思想性的。”她说,如果让年轻人知道川剧这些有意思的地方,相信传统戏曲的年轻观众会越来越多。
  “我们常常用几个小时来煲汤,快餐却能用几分钟做出一个汉堡包,其中的营养谁多谁少,不言而喻。”陈巧茹由衷地说,以前她叫陈巧缘,后来她的老师将她的名字改成了陈巧茹。她本人不喜欢“茹”字,希望改成“如”,意思是万事如意。可是老师却说,要从事川剧这个行当,就要含辛茹苦,所以这个“茹”字不能改。现在她明白了传统文化是人的根基,可以让人走得更稳,步子更大。川剧就是要让观众在快餐文化中慢下来,能够在戏中感悟、感受到人生的真谛。                                本报记者 王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8-2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孩子循循善诱引领进川剧之门;这无疑是一个很好地'切入口'...满场娃娃画川剧人物;有卡通动漫型,水墨丹青型,素描型不一...大多由父母送青少年宫等地培养之少儿画班学过,有一定基础...简至给人生机一片之感觉...

发表于 2012-8-21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媒记的标题吸人

家长陈巧茹与小小画家聊川剧

会让人联想成     川剧家长的

发表于 2012-8-25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名家与娃娃们融入一起画川剧人物互动;是因势利导一个好的切入口...这与钻'字眼'无关;尔还有什么高见或杂音就发出耒;闷于心要得毛病...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