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社会•争鸣] 强烈建议:深耕嫘祖富矿,打造<<嫘祖文化产业园区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锦鸿事业 发表于 2012-7-5 23: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错的想法!可是这不是纸上谈兵!面临的是多方面的问题和矛盾1

:handshake只是建议!集思广益,当然欢迎批评指证!

发表于 2012-7-8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高屋建瓴,创新思维,不管当政者重视与否,你这种精神可嘉。
盐亭,不管作什么事,难!
但愿你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一天比一天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yanting.my.gov.cn/yanting ... 0120710/649154.html

7月9日上午,盐亭县嫘祖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实施协议草签仪式在原文旅局二楼会议室举行。县委常委刘华,副县长王革新,四川嫘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蒋靖、总经理助理黄波等参加签约仪式。副县长王革新代表盐亭县人民政府同四川嫘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草签了《嫘祖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实施协议》(以下简称《实施协议》),县委常委刘华主持仪式并讲话。
刘华指出,嫘祖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是我县引进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之一,为了抓住开发建设的有利时机,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根据安排今天在这里举行草签仪式,签订《实施协议》,标志着嫘祖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正式进入开发建设“大会战”阶段,政府和开发方都要将工作重心和重点转移到景区开发建设上来,齐心协力、马不停蹄地加快建设。一是双方要切实加强合作,突出重点,认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快速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开发公司要牢固树立高起点、大手笔的理念,尽快做好景区控制性详规;要用好光、水、雾等现代手法,充分还原嫘祖生活时期的文化元素和时代特征;要加大人力、物力、资金投入,确保第1年度投资额达到2亿元以上。三是开发建设的重点在拆迁,难点是安置,嫘祖陵开发项目指挥部要尽快拿出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办法和详细的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快速推进拆迁安置工作。
据悉,近年来,盐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嫘祖文化旅游的研究和开发,于2010年10月,成功引进了战略投资商,签订了《框架协议》。一年多来,甲乙双方经过多轮平等协商,最终达成了《嫘祖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实施协议》,并经县委常委会议审定通过。该协议项目规划投资20亿元,包括嫘祖陵风景区和嫘祖文化主题公园两个子项目,将在5年内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并力争达到5A级旅游风景区。
签约仪式结束后,甲乙双方还深入成德南高速公路(麻秧)出口处,实地调研嫘祖雕塑选址等相关事宜。
参加签约仪式的还有,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旅游局、四川嫘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我的上帝! 发表于 2012-7-8 0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市长不当,我拍巴巴掌赞同上海滩的建议。我表示通过。但可能不起作用。

:handshake只是建议!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yt2000 发表于 2012-7-8 19: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高屋建瓴,创新思维,不管当政者重视与否,你这种精神可嘉。
盐亭,不管作什么事,难!
但愿你美好的 ...

:handshake慢慢来!我们有耐心等!:D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盐亭故人在上海 发表于 2012-7-2 0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08927462198_2.jpg 丝绸博物馆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盐亭故人在上海 发表于 2012-7-2 0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09312155326419.jpg 采桑养蚕图
200968111537941.jpg
2007121115251290.jpg
01300000046969120245811807028.jpg
DSC00465_h8hOiwx6xVaf.jpg
DSC00467_W2UWf52BnjGK.jpg
DSC00473_mBKu1zBHu5dl.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盐亭故人在上海 发表于 2012-7-2 0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摘于盐亭政务网
作者:县委办秘书科 发布时间:
7月9日下午,县委书记陈朝先会见了河南省新郑市委书记王广国。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地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发展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双方表示今后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地人民。县长助理张天辉参加会谈。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位居郑州、开封、洛阳等中原城市群的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全市总人口63万,总面积873平方公里,是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去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新郑市是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和加快城市化进程试点县(市),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出生之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
加强友好城市交流    推进经济文化合作
陈朝先对王广国来盐亭参观考察表示热烈欢迎,并重点介绍了我县的总体发展思路。他说,盐亭与新郑文化底蕴相似、人口规模相近,但走过的发展道路却不尽相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盐亭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县情,把全县工作置于成渝经济圈乃至西部发展大局中审视和谋划,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后发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浓厚的发展氛围优势,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兴县”战略,突出“抓工业、抓城市、抓农业产业化、抓项目、抓落实”,确立了“纵向提速、横向追赶、助跑摸高、跨越发展”的工作基调。
陈朝先认为,新郑市经济基础好,发展速度快,区域竞争力强,近年来,更是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紧扣城市建设、教育、交通等民生问题,主动对接郑州都市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县域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特别是着力打造黄帝品牌,文化旅游业繁荣发展。新郑市成功举办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等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对于盐亭发展嫘祖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希望,两地能通过巩固和扩大友好县市关系,进一步深化友谊,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陈朝先介绍嫘祖陵风景区规划
王广国感谢盐亭县委、县政府的热情接待,感谢盐亭介绍的宝贵经验。他说,盐亭在短时间内,在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做法值得学习借鉴。王广国还详细介绍了新郑市在融入郑州都市区以及华南城项目建设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会谈中,双方还就黄帝、嫘祖文化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充分交换了意见。
会谈结束后,王广国还参观了我县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
县委办主任何光宗、县文广新旅局局长许勇军参加会谈。(哪就两省联合办始祖祭祀嘛!有利于成都到巴中到万安康到郑州高铁的立项)

发表于 2012-7-1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有想法,很多都可行,支持一下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刀剑 发表于 2012-7-11 14: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错,有想法,很多都可行,支持一下下!

:handshake谢谢先生!共同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盐亭故人在上海 发表于 2012-7-2 0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古镇悠然

古镇悠然
古镇悠然

生活闲适

生活闲适

溪水长流

溪水长流

水车翻转

水车翻转

牌楼林立

牌楼林立

人在画中

人在画中

画在心上

画在心上

心画一如

心画一如

古檐森森

古檐森森

黄桷树下

黄桷树下

磨歌长咏

磨歌长咏

渊源流长

渊源流长

古镇深古寺

古镇深古寺

发表于 2012-7-12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你学习,希望家乡在这方面有所成就

发表于 2012-7-1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知识渊博啊。。你这是大手笔啊,是站在市委书记角度哦,估计投入没得几十百亿拿不下来哦,但钱从哪来啊。实用性还需要斟酌下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全齐美 发表于 2012-7-12 07: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向你学习,希望家乡在这方面有所成就

:handshake谢谢兄台!咱们共同努力!谁不望自已家乡好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帅奇葩 发表于 2012-7-12 1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弟知识渊博啊。。你这是大手笔啊,是站在市委书记角度哦,估计投入没得几十百亿拿不下来哦,但钱从哪来啊 ...

:handshake谢奇葩兄!我这是站在市委书之外看才有此建议的!:D

         并非要几百个亿去“无中生有”,而是把盐亭现在做的项目作资源整合,把零敲碎打的开发规划变成产业链,让全民参与,全县人民得利,政府,企业,老百姓形成多赢的局面,投资不大,但要全民投入!惭愧!:L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盐亭故人在上海 发表于 2012-7-2 0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439904526900835979.jpg 湘绣产业文化园 2010011932477719.jpg 基地十公司十绣工的模式 241462.jpg 高档绣和大众绣相结合

四大名绣两盛两“衰”启示录2011年12月21日 07:47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在市场化过程中,粤、苏、蜀、湘四大名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苏绣湘绣兴盛,蜀绣粤绣“衰落”。个中缘由,颇具启示。

    湖南省长沙县是湘绣重要生产基地。长沙湖南湘绣城是湘绣销售点之一,在全省组建了68个湘绣收发辅导站。湘绣城总经理、湖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应明介绍,湘绣城每年产值已经达到10个亿,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和西班牙等15个国家。江苏是苏绣发源地,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年产值30亿。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是苏绣生产的核心基地,2010产值超过10亿元,年均增幅达16.5%,刺绣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无论是在湖南还是在苏州,刺绣都带动了当地群众收入的提升,成为了真正的“富民产业”。

    与苏绣和湘绣的兴盛相比,蜀绣和粤绣的境地就比较惨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郝淑萍蜀绣工作室董事长郝淑萍说,蜀绣和粤绣同病相怜,粤绣还不如蜀绣,从业人员逐年减少,技艺濒临失传,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苏绣、湘绣将传统手工艺做成“朝阳产业”的成功经验给人启示。

    启示一:传统手工艺品要走下“神坛”,做到“艺术享受与日用生活的完美结合”。

    刺绣作品的附加值比较高,市场价格高昂,一幅精心完成的刺绣作品,动辄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人民币。

    长沙市湘绣协会副会长王家声说,湘绣发展要解决市场定位问题。如果不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就会让湘绣的市场前景比较尴尬。

    近年来苏绣、湘绣不仅仅在刺绣内容上有所变化,而且在功能上也不断探索创新。目前,湘绣产品已经发展到了100多个品种。

    曾应明认为,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没有市场的传统工艺技艺,迟早会被淘汰。只有放下身段,从先进群众的需要出发进行创新,确保适用性才能实现同市场的良好对接。

    启示二:积极探索培养模式,实现高低端从业人员合理布局,是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的人才保障。

    人才断层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对此,江苏和湖南两地均进行了积极探索: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把合作办学的“苏绣班”列为街道的基层事业。

    由于艺术类学校的学习费用相对较高,所以街道出资对五年制苏绣班的镇湖籍学生进行学费补贴,还为这些同学每年颁发“镇湖苏绣新人才”奖学金。在湖南,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组建湘绣中专班,依托职业学院进行人才培养。

    启示三:政府积极引导,激活民间活力,小投入能够撬动大市场。

    长沙县开福区捞刀河镇沙坪地区和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都是刺绣的重要基地,两地政府拿出数亿资金统一规划湘绣广场、绣品街,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绣坊出让,用财政“小资金”推动了“大市场”的成长,形成了很好的集聚效应。

    与长沙县沙坪地区相似,在苏州镇湖街道,绣品街集中了430余家绣坊,并形成了多种灵活的行业形式,带动农民就业超过12000名。

    两地的探索均证明,政府前期一定规模的投入和引导,对于凝聚民间力量、激发民间活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最终能够带动产业较快形成和升级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盐亭故人在上海 发表于 2012-7-2 0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090720102613450.jpg 蜀绣研究所 024851.jpg 各类培训班,技工班,中专班,社区班 015052.jpg 合作社 20090715184457122.jpg 社区班 20090715160638321.jpg 郫县安靖蜀绣之乡

          蜀绣的兴起,与蚕丝织品的出现密切相关,“蜀”是一种野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蜀,葵中蚕。清代汉学家段玉裁在他的《宁县志》中说:“蚕以蜀为盛,故蜀曰蚕丛,蜀亦蚕也”。可见,“蜀”,就是蚕。古代的川西,由于种桑养蚕发达,才被人称为“蜀国”或“蚕丛国”。有了发达的桑蚕业,织造业应运而生。《华阳国志,巳志》记载:“禹会诸候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史记》中记载有春秋时代初期,蜀国和秦国通商的记载,蜀人用麻织成的蜀布,用蚕丝织成帛等运销到秦国的都城雍。蚕桑织品的出现,为刺绣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随着丝织品的出现,民间刺绣日益兴起。春秋时期,蜀人已将刺绣用于服饰,发展到秦汉时期已具有一定的技艺。西汉文学家杨雄曾在《蜀都赋》中,高度赞扬蜀地刺绣的精湛技艺;“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锦绣”之说源于此,由此可见,当时成都“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的精彩场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载蜀地有绣的文献。从这一记载里,我们不难看出,蜀绣在距今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很高的技艺了。
  以后中国的各个时期,都有关于蜀绣的历史记载,蜀绣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即由分散于民间的闺阁女红发展到专业刺绣人员和小型刺绣作坊,并为刺绣行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53_5058_b3d202c3b6076d7.jpg
200907151559371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盐亭故人在上海 发表于 2012-7-2 0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3993342_1274722427271_1024x1024.jpg 01869115.jpg 010205e3dtddpt3upk6svz.jpg 1655072863060820465.jpg 1907274442193139772.jpg 3665648621703630352.jpg 8605337_133609976979_2.jpg 1116048282658428630.jpg 714383490893760978.jpg
3993342_1274722436032_1024x1024.jpg
3884073203630928956.jpg

发表于 2012-8-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见!
严重支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