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香港难得一见的水上棚屋,位于大屿山西北端的大澳渔村。平实的土地无法给疍民带来安全感,遂使他们在潮汐涨退的海床上以木材搭屋,水上棚屋由此而来。此后,蜑民世代在水上棚屋聚居,延续至今。
从梅窝或东涌搭乘公交车,约一小时到达大澳渔村。大澳村落被一条河道分隔,河堤两旁是百多年前由渔民盖搭的棚屋。棚屋建筑在竖立于水面的木柱之上,户户相连,栉比鳞次。渔民多以舢舨出入,渔村的淳朴风貌历历可见,使大澳享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大澳居民大部分是客家人,以捕鱼为生,过着宁谧质朴的水乡生活。
在早些年发生火灾,几乎烧毁,后来政府出资大力支持,水上木棚屋少了许多,而铁皮屋更是增加不少。
疍民也称为连家船民,早期文献也称他们为游艇子、白水郎、蜒等,是生活于中国福建闽江中下游及福州沿海一带水上的疍民,传统上他们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中国的民族识别视其为汉族一部分,以闽东语福州话为母语,但又有别于当地的福州族群,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
在我家乡就存在许多疍民,但现在已经被汉化了,我有许多同学也是疍民,基本上看不出有什么分别。我母亲曾经对我说过:“疍民是很受汉族人排斥,不允许他们上岸,他们都生活在渔船里,一上岸就被人追打,用石头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