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之旅
(四)
过桥米线
走出世博园,手机就响起来了,是红河谷排长的电话,他的车早到了,我们找到他的车,上车,出发。红河谷夫妇要让我们去品尝云南著名小吃,汤汁丰浓、味道鲜美的过桥米线。
云南过桥米线发源于该省蒙自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云南过桥米线是米线中的上品,独具风味,久负盛名,名列云南风味小吃之首,“不吃过桥米线,枉到云南”。相传明末清初,在滇南一个小岛上,有一位秀才结草为庐,苦读诗书以求功名。其妻每日过桥为丈夫送饭,却因路程遥远中途变凉。丈夫日渐消瘦,妻子很心疼,就煨了一碗肉汤,盛入米线,送给丈夫补身子,踏过小桥来到岛上,罐里的肉汤还烫热,原来是油封住了热量,妻子由此受到启发,常常用此法为丈夫送饭,丈夫身体日益强健,更加用功,最终金榜题名,功成名就。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妻子如法用肉汤烫制米线招待客人,大家十分惊喜便问佳肴名称,妻子想起每天送饭经过的那座小桥,灵机一动便告知“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一时名声远扬,被视为金榜题名、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之象征,逐渐成为云南独特的风味美食。
随着红河谷夫妇,我们来到了“桥春园”米线馆,听导游介绍过,“桥春园”的米线是最出名的。找了个四人小圆桌坐下,进来吃的人挺多,等候时,红河谷排长给我们做了介绍。听他的介绍,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其实,中午时候,我和同事就进了“红河”米线店,要了米线后,坐等,一会儿,服务员端来了许多装着各种生食的肉片鱼片等放到我们面前,我们一看,这是什么米线吃法呀,手足无措的情况下,只得请教服务员怎样吃法,真是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其实,过桥米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汤、二是米线、三是肉片加辅料。其中,最关键的又是汤。桥春园的汤,每天均以刚宰杀的鸡、鸭、鹅的新鲜的猪筒子骨为主,配以数十种名贵辅料,用文火熬数小时制成。所以不仅鲜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桥春园的过桥米线,做到了碗烫、油烫、米线烫。
一会,一个大碗(形似我们这里的沙锅)端上桌后,里面的汤仍是滚滚沸腾,随后,上来了两盘大碟,每个大碟上装了5、6个小碟,里面有鸡脯肉片、鱿鱼片、猪脊肉、猪肚片,还有豆腐皮、草芽、玉兰片、弯葱等,接着又上来了一个中号碗,里面是米线。这里的米线,洁白似雪,晶润如丝。看着,就有了食欲!
有了中午的教训,晚上吃起来就得心应手了。我先把生肉片类倒入大碗里,再把素菜类倒进去,用筷子轻轻搅拌,让鸡汤烫熟那些生的荤、素菜,最后,再把米线倒入碗里,一碗味美鲜嫩的“过桥米线”就做出来了。 品味着这云南著名小吃,畅谈着这网上亲情,真诚相交,好友天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