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武侯区人民检察院针对近年来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现状,选取十二个武侯区和情况类似的其他地区真实发生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件改编成安全警示案例汇编成册,推出《走进安全》一书。近日,该书的赠送仪式在武侯区人民检察院举行。
看着警示教育读本里的系列安全案例,许多群众感触颇深:“想不到这样的案件竟然就发生在身边,让我受到了极大触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时刻做到警钟长鸣。”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武侯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履行职责使命,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以“四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效果。
着力中心大局服务营商环境贴民心为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武侯区人民检察院与法院、公安机关形成合力,严厉打击经济金融领域刑事犯罪,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共查办各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0余件20余人,涉及集资群众千余人,涉案金额1.5亿元,提前介入率100%。立足办案,服务支持民营企业运营法治化建设,通过前期办理案件、后期跟进回访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法律支持和服务,实现企业运行法律风险防范和知识产权保护“关口前移”,增强企业法治化运营意识。
武侯区人民检察院还注重提升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水平,以承担高检院“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为契机,整合检察机关全部门、全环节涉知识产权职能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实现知识产权案件的综合处理,从整体发挥检察机关的保护效果,真正实现“1+1+1>3”的集中履职效果。
着力区域特点强化检察监督解民忧
武侯区人民检察院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助推安全示范,制作安全警示读本、动漫片,融普法警示于一体,拟向政府部门、企业和社区群众发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群众日常用电和防火意识,有效拓展宣传空间。
以铁腕治毒为重点,解决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武侯区人民检察院持续创新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升级VR云端禁毒教育基地,增加氟胺酮、“笑气”等新型精神类物质的识别和预防内容比重,推出《毒误》后续产品,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辐射范围,突出宣传效果。
着力司法为民优化检察服务减民累
为提高办案效率,提升监督质量,武侯区人民检察院深入推进认罪认罚工作机制,推进诉讼程序简捷化,从简从快办理简单案件,精细化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截至目前,认罪认罚适用率为84.5%,适用速裁案件200余件。
武侯区人民检察院还积极应用12309平台、电子卷宗一体化刻录平台、星火法治空间等辅助软件,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服务群众集约化管理,真正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一站通办、减轻诉累。截至目前,接待群众千余人次;公开检察文书370余份,文书公开率达100%;制定《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队伍教育整顿律师接待服务工作征求意见表》,努力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截至目前,共有18位律师进行客观评价,满意度达100%。
着力民生重点抓牢两项保护解民困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频发,此类案件多发于教育、快递、汽车、房产等行业,被泄露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从企业内部泄露。武侯区人民检察院关注群众痛点,着力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一方面在案件办理中注重整合司法机关力量,通过委托调查取证、远程视频讯问(询问)等方式加强与异地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积极走访涉案企业,了解案件背景,为涉案企业进行普法教育宣传,督促企业制定严格的用户信息保密制度,健全用户信息保密体系,强化对用户信息收集、流转、使用的监管。
武侯区人民检察院持续创新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方式,通过开展亲子法治游园、送法进校园等活动,传递《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精神,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拍摄的普法作品《校园法治小先锋》动漫片近日被央视《今日说法》评为“2020年度影响力法律融媒体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持续推出“杨爸爸讲未保法”,细致全面地剖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六大保护”;强化校园安全建设,推进《在职教职员工违法犯罪信息共享筛查办法》落实,协同教育部门开展在职教职员工违法犯罪信息全面筛查工作……切实保障服刑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