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史料记载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潭柘寺的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潭柘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潭柘寺的大雄宝殿,是寺内最雄伟壮丽的建筑,为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福海珠轮”横匾为乾隆皇帝手书。鸱吻两侧的四条“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皇帝的御赐之物,在全国仅潭柘寺独有。
潭柘寺毗卢阁顶上大脊两端的鸱吻砖雕的图案是“龙凤呈祥”。一般砖雕图案是龙在上,凤在下;而这幅是凤在上,龙在下。据说是清末恭亲王为讨好慈禧老佛爷《西太后》而特意修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