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路长制”、提高对农村公路的日常管养标准……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就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到2035年全面实现“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的目标。(2020年11月27日四川日报)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早在2006年,四川省就出台了《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农村公路精细化管理进行积极尝试。然而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一些诸如道路不整洁、立面不美观、车辆乱停放、设施不完备等城市管理的细节问题,也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探索“路长制”管理体系,在“路长”的统一领导下,深入推进道路隐患整治、强化交通违法查处、完善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秩序环境,已是农村公路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川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是推进农村公路精细化管理的有益探索,目前,农村公路发展形势有了新变化,需要进行新一轮管养体制改革,《四川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到2022年,我省要基本建立权责清晰、保障有力、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全面实现“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的目标,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四川借鉴河长制、街长制成功经验,以“路长制”为载体、以“精细化”为手段,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全面实现“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的目标,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管理模式。
如何把目标变为实际行动,促进“路长制”实现“路长治”,让路长制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更好地推进和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祉,要压实责任。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要按照方案既定目标,建立覆盖县、乡、村的三级路长管理组织体系,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奖惩有力的路长管理机制,达到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良好,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目标,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由行业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保证农村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行服务状态,保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要明确职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各地要将农村道路养护“老大难”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田,保证资金有保障,有钱来管养,实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真正解决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严重不足、养护机制缺乏活力等问题;要健全机制。机制一新活力涌,各地要创新机制体系,优化要素供给,将农村公路管养情况纳入绩效管理,把考核结果和省级补助资金挂钩,鼓励实行市场化管养,并通过信用评价机制加强市场监管。
推进路长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要在推行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持续总结、扎实提升,充分借鉴先进地区河长制、街长制的成功经验,按照“一路一长”的明确要求,以“路长制”推进农村公路精细化管理,全面完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推进农村公路精细化管理,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交通运输支撑与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