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失联事件很快在两岸媒体和社交平台上酝酿出了“N种版本”。记者昨天看到,不少微信群里都在流传着多张截图,称台湾飞行员驾F-16战机已落地厦门机场“投诚”回归祖国怀抱。尽管这个版本令不少网友觉得“大快人心”,事实真相却可能并非如此。
对此,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F-16事件真相如何,到目前为止不具备任何客观讨论的基础,尚缺乏充分的信息量。
今天上午,由上海静安区台办主办,静安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新媒体联盟承办的“2020海峡两岸新媒体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和台北以同步视频连线的形式举行。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两岸媒体人各抒己见碰撞观点。
沈逸认为,这一事件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的过程,也透露出如今信息时代下的一个典型现象,即新的媒体环境似乎让各种力量都具备了参与介入和“讲故事”的可能。传统媒体时代,对这样的事大家只能等官方发布。如今大家眼前则充斥着各种“半真半假”的图文和视频信息,普通受众甚至很难分辨信息源是出自网友还是有公信力的媒体。
沈逸说,这种“讲故事能力”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一种传播权力正在重新分布的过程。各方出于自己的利益或者纯粹出于兴趣,去构建故事,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增加传播力影响力,这考验着政府和媒体,对网络生态的治理和信息发布机制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