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水有温度、光有亮度、空气有湿度、物品有长度。“度”不仅是指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和限度,还指计量长短的标准。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度”,还得以“度”为尺,做到修身立德有“厚度”,敢于担当有“力度”和善于作为有“深度”。拥有这三种“度”,则能立足于世有底气、干事创业有激情、解决问题有方法,则能在风险挑战面前拥有爬坡过坎的勇气和滚石上山的韧劲,做到修身、守正、为民、担当、进取、得法,不断成为党的好干部和群众的贴心人。 修身立德,当以“厚度”为尺。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始终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排在首位、至关重要的。古圣先贤历来重视道德修养,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德是为人之本,人不可一日无德,修身立德应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当清醒认知,唯有道德上站得住、站得稳,人生之路才能行得稳、走得远。要把立德作为“必修课”“护身符”,注重修身养德,以德为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厚德才能载物,只有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才能拥有人生的“厚度”,人生道路才能行稳致远。 敢于担当,当以“力度”为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想要干好做实,更属不易。纵观历史长河,敢于担当的品格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党员干部当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养分,敢于“起而行之”、动真碰硬,在关键时站得出、紧要时派的上,确保事事有着落、桩桩都办成。 善于作为,当以“深度”为尺。“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一时半会儿看不清、猜不透的,工作上往往也有些事情千缠百结、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拥有见微知著、入木三分的能力。当下,知识“保质期”越来越短,对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党员干部要勤于思考、善于把握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锤炼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在那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冒头时,及时辨别、快速处理。善于作为的人看待事物有深度,往往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因此做起事来便能够干净利落、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