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竹树护墓冢,是非功过任评说。
千古战将如星辰,川军神兵去西征。
献计献策定乾坤,收复疆土归一统。
御赐元戎封四地,一战成名威德显。
光耀州府三大将,可想功勋绝世间。
誉满川陕商帮缘,世代显赫墓群现。
【题阆中蒙家将墓群区随感】
位于阆中古城之北演武街西北段大片森林丛中,正东北方是居民瑞德苑小区,正北方是民居瑞祥苑小区,正南方历代演武厅。靠西是一座纪念历史名人墓群区遗址,公元1937年民国政府征用此地建沱峰航线机场,当时在拥有1600余年的历代演武厅旁,建有御赐蒙公祠内,归葬元戎府家族历代垦荒军人和蒙家历代为国建功之人及大将军蒙兆麟墓共64座大墓,壮严而大气的墓区前方有宽阔神道及碑记。
蒙兆麟墓区,官名御赐蒙公祠,因公元1776年官居湖广镇筸总兵官的蒙应瑞墓葬起殡于此。从此开启了阆中古城历史上名人名将冢墓中最大的墓群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内。
如此庞大的墓群,在民国当时有关部门并未指定新的区域墓迁,因此留居阆中古城迎恩街元戎府蒙家后人集体商定,将64座大墓统一平毁地下5米,来支持修建机场。
由于时代发展变迁,现此处为演武厅后大片森林区域,但蒙应瑞大将军墓和他的后世建功立业之人地下文物遗址尚存。这就是川北片区老人们常常口中所念道中较场坝无字碑墓群区。
历史巧合的是这块区域东北方有瑞祥苑小区,正北方有瑞祥居小区,正南同样是演武之地,这个演武之地从古到今走出了不少不巧川军中的骄傲。
据有关资料记载,蒙应瑞,字兆麟,公元1689年12月11日出生于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城北北门井区,今阆中古城北门威德牌坊东北方20米处振武井侧。17岁时蒙应瑞因母罗氏病故,为尽社会义务和照顾家庭弟妹之责任,与父商议后离开锦屏书院,18岁投笔从戎就近投营川北镇行伍阆中城辖区,作为一名职业兵一呆就是13年之久,长期在川北镇阆中演武厅操练弓马骑射,学习各种特种技能,他的很多行伍同事都逐步升迁为额外委、外委、把总、卫千总、营千总。
不知是何缘故,他行伍生涯13年来从未得到升迁,但是辖区的每次升迁将领时都指定他参加,出了严格的特种训练和升迁外,任何奖赏都会有他在列,军门总兵们从不慢待他,他也曾向他的先祖蒙顺先父蒙元亨和爱妻李氏苦诉过。
但是得到的统一结论是“既然将军们对您严格要求和训练,这就是上天对您的优待和特殊的考验,磨练您的意志,等待时机成熟,天将降大任于您为国争光建功立业”,也因此造就了一个旷世奇迹与众不同唯一的他。
清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帝命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王代朕出征,川督羹尧奉旨西征后勤保障,并在川北镇(今阆中古城)和松藩镇(今松藩古城)挑选精兵良将,隶属于西征先锋岳钟琪部下。川军蒙应瑞在此之列,途中巧遇岳将军广纳众智,川北兵蒙应瑞献计献策,得到采纳和重用,蒙应瑞临时受命组建精通藏语的区区30余人精兵,成立小分队,以声东击西、披风行动、斩杀之策、降兵优抚、版土界定等策略。进入敌方腹部,在大军将士的密切支持配合下。如探囊取物直取将帅首级。
平定近四年西征战势,解除敌方对边疆近24年的困绕,挽回两次10万大军西征还未开战6万将士溃败血洒边疆的重大损失,连同收复华夏辽阔的疆土(即今天的内外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域)的回归,正式纳入版土疆域治理管辖,奠定了康雍乾盛世的顺利交接,成就了华夏疆域辽阔的格局,蒙应瑞一战定乾坤显赫功勋于世。
经全体西征各路各旗将帅联合川陕总督会同抚远大将军,上奏朝廷蒙应瑞战功和家族来源。
康熙皇帝根据蒙应瑞特殊功勋胜过千军万马,其先父蒙元亨从陕西泾三原交龙堡移民阆中后,早期经营豆腐业,餐饮业、客栈业以及行走天下商帮,为西征后勤保障建功立业,以及家族历史上蒙骜蒙武蒙恬蒙毅忠孝华夏统一大业历史,和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城当时荒地多人口稀少的原因。
钦赐蒙应瑞从士兵到将军(直升15级)署副将衔(从二品)任湖南镇筸镇(今凤凰古城)总兵,因镇守经验不足待旨历练,夫人李氏诰命二品夫人。
同时选举册封蒙应瑞先祖蒙顺(康熙帝赐名蒙善宇)蒙元亨父子,因出色的西征后勤保障和蒙应瑞西征战功显赫、以及家族远祖蒙骜、蒙武、蒙恬蒙毅家史原因,从商人直升17级,贵赠骁骑将军(从一品大商),其蒙顺夫人王太君诰命一品夫人,蒙元亨夫人罗太君追赠一品夫人。与阆中官民迎恩拜将在今古城北门威德坊处东北方,北门井又成了名副其实的振武井。
钦赐蒙家将三代将军“元戎第”御笔宅匾和封地四处,建“元戎府在迎恩街南(今保宁街道办寓思园居委会辖区迎恩街的由来)、蒙公祠清代演武厅旁(清保宁府四大名祠之一的由来)、种植清代川北镇总兵府北侧蒙家官菜园(今古城官菜园街由来)、休闲双龙金顶观山脉蒙家避暑山庄(今七里街道社区蒙家湾村由来,地处金顶观山脉核桃生态观光园及大片地界)”。封地大小自由选定开发建设造福蒙氏与川陕百姓。
当今著名畅销书作家龙在宇先生2019-2020年巨献《天下商帮》小说及2021年电视剧主人公一品大商蒙元亨,就是以阆中历史名人蒙家三代蒙顺蒙元亨蒙应瑞为历史人物原型而创作。
蒙应瑞待旨历练22年期间官居直隶密云城都司、顺义营游击、直隶提标前营游击、直隶马兰镇标中军游击、广东广州城守营副将、广东碣石镇水师副将护理总兵印务、湖北宜昌镇总兵。
期间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51岁的蒙应瑞,因湖广镇筸今凤凰古城苗疆美女赵氏年芳24岁,非蒙将军不嫁,乾隆帝赐婚蒙应瑞第二夫人,诰命二品夫人。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蒙应瑞新授湖广镇筸大区总兵官,统辖今凤凰古城历史疆域最为辽阔的内外玖营。
公元1774年春,年85岁的蒙应瑞上奏乾隆帝,感恩三位帝王对蒙氏的圣恩,并请旨百年后墓葬情况,乾隆帝恩准蒙应瑞墓葬在康熙帝钦赐的蒙公祠内,即历代驻兵演武厅旁,其蒙家垦荒军和后人优秀者均可随时代归葬周边。同时传旨原湖北巡抚严瑞龙阆中人,功过分明,准许后人厚葬严瑞龙遗骨和衣冠冢,在蒙应瑞墓不远处。
蒙应瑞得旨后开始修建总共300平米的三人大合墓,即蒙兆麟、李太君、赵太君之墓,由于是石彻冢墓,修建未完工时,公元1776年3月20日蒙应瑞无病仙逝,临时归葬阆中普贤寺侧其父骁骑将军蒙元亨墓旁,同年起殡归葬蒙公祠内,由于原普贤寺侧有蒙元亨和夫人罗氏大墓,或许这就是保宁府志、四川通志未载蒙应瑞墓起殡的重要原因。
纵观千百年来的华夏历史上名将中,仅仅作为一名将军,蒙应瑞当数是杀敌最少,功劳最大,也是晋级最快、受赏最高的唯一性。
因为在历朝历代中,赐宅第、宗祠者比比皆是,唯一蒙应瑞家族赏赐“宅第、宗祠、种植、休闲”四处封地。蒙应瑞家族也是历史名人名将中,唯一归葬在千百年来演武厅旁的墓群区,历代行伍营区周边不可随意侵犯。
在民间,阆中古城被誉为“堪舆文化第一城”。由于这里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北面的蟠龙山系,与昆仑山一脉相承。这就形成了堪舆地理文化中所说的连绵不绝的龙脉,恰好这里处在龙脉的聚合之处、盘龙山下西北处就是蒙应瑞大将军墓群区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