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任务。脱贫攻坚满打满算不到8个月,而剩余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收官之年再加上疫情影响,难度大、任务重,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加。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决心,保持定力耐力,按照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进一步做深做实脱贫攻坚监督工作,加大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力度,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中国纪检监察报5月11日) 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靠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合力,可以啃下大部分硬骨头,但离不落一户一人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困难,纪检监察干部要发挥好粘合剂功能,既监督又帮助,为全面小康贡献纪检监察力量。 加强干部作风监督,促真帮实扶。作风问题可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亦可演变成乱作为甚至是腐败,进而影响帮扶效果甚至是干群关系。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遇疫情影响,决战决胜难度更大,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更需要“实”的作风和“清”的作风。针对干部作风实不实,纪检监察机关可采取不打招呼、不要陪同、随机走访的方式,检查扶贫干部的帮扶效果和能力水平。针对干部作风清不清,继续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建立常态化腐败、吃拿卡要线索发现、搜集、处置机制,加大曝光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 加强“两不愁三保障”监督,促全面达标。加强对前期发现问题的整改清零,将问题整改纳入专项督查,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清零达标。加大对新问题的发现力度,督查重点向老少边穷和特困连片扶贫地区倾斜,发现问题不作追责问责,限期整改,超出整改期限才严肃追责问责。加大对工期的跟踪督导力度,如危房改造涉及设计、备料、施工、装修、搬迁入住等多个环节及一些突发状况,稍有不慎就无法如期入住,影响“两不愁三保障”达标验收,必须倒排工期,定期督导,确保进度。 加强群众意识监督,促主动脱贫。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主体的脱贫意识不强,必将影响项目的实施和脱贫增收。具体表现为“等”“靠”“要”,对扶贫政策不满意,对扶贫干部不满意,唯独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主动脱贫,对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督查同样如此。因此,督查不仅仅要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题,还要准确掌握贫困群众的思想动态,对脱贫攻坚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的,给予及时的教育引导,督查组要帮助被督查单位创新教育引导方式,因户施策,充分调动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积极性。 把脱贫攻坚执纪监督抓到底抓到位,需要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下深水,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力戒形式主义,为干部群众提供强大的后盾,传达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决心。(文/已经隐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