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宣传,营造联防联控社会氛围
(1)打造联动化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天府新兴、天天看新兴微信公众号、村组微信群及短信等线上宣传平台,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动态、防控知识及防控要求,日均更新微信6条,针对流动人口、过渡人员发放短信温馨提示2万余条,在村组微信群推送爱心帮扶、疫情防控等信息;全域完成走访入户,逐户派送宣传资料,精准地将成都市政府2号令、给新区市民一封信、防疫健康知识等资料送到居民手中、送入居民家中,张贴在工地、企业门口,累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
(2)创新立体式宣传格局。按照辖区各村(社区)人群年龄段、人口基数、来源组成等特点,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采用私家车改装喇叭巡回广播、社区播音定时广告、LED循环播放、临街门铺张贴告知书、村组微信圈发布公告、首创志愿者着装印字宣传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形式鲜活的方法将防疫形势传达给群众,引导群众科学应对疫情,做好自我防范工作。
(3)壮大专业化宣传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退役士兵、驻村干部、志愿者、优秀党员等充实到宣传队伍中,用高度的政治自觉性提升专业化水平。庙山村招募30名志愿者成立流动人口疫情防控小分队;小桥村组织退役士兵、凉水村组织商铺业主,先培训后上岗,做好在线咨询、流动宣传、卡点检测等,实现疫情宣传线上有队伍、线下全覆盖。
2.强化消杀,挤压传播蔓延空间
(1)全员动员,抓好环境卫生。目前正值节后返岗复工期,对街道、村(社区)办公场所、园区企业等重点区域,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期清洗空调,要求员工每天开启门窗,通风换气;加强对空调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对公共卫生间,配备专用肥皂、洗手液等,积极倡导工作人员养成七步洗手法习惯;定期消毒清理废弃口罩。
(2)聚焦重点,强化消杀作业。聚焦湖北返乡人员、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员,建立“一对一”结对机制,定期开展居家消毒、体温检测等服务;聚焦街道及村(社区)办公场所、车站、农贸市场、卫生院、敬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电梯、卫生间等空间狭小、不易通风、人员极易聚集场所开展消毒、杀毒工作,并指派专人对辖区入驻企业进行消毒指导,确保每天不少于2次。截止1月31日,指导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消毒工作12家,全覆盖17个村社区开展消毒工作发放消毒药品77瓶,累计消杀12余万平方米。
3.强化精准,抓细防控排查举措
(1)坚持网格排查。建立“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防控排查机制,以村组为单位,建立17个大网格,划片140个(含园区3个)小网格,将工作任务细化到片、明确到人。
(2)坚持“以房定人”。严格按照盯着“一道门”“宁可错排三千,绝不漏网一个”原则,重点围绕有疫情较重地居住史或旅行史、与疫情较重地外来人员有密切接触史、与疑似和确诊病人有接触的“三个重点群体”,对辖区开展精细化、地毯式排查工作,实行上户摸排、线索报告、流动人员监测、信息共享等方式,将排查覆盖面扩大、排查精细度做深,坚决做到对湖北户籍人员、省外返蓉人员、旅店和民宿的排查工作“三个全覆盖”。多管齐下,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3)坚持以改提效。按照督查反馈要求,第一时间在新兴农贸市场增设卡点,逐一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同时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对照督查组分赴其余兄弟街道督查反馈情况,督促引导辖区所有农贸市场建立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增设卡点检测进出人员体温,最大限度做到疫情防控工作不留盲区、不余死角。
(4)强化检查督导。推进“日督制”,由街道纪工委负责人带队通过“电话抽查+实地走访”方式,对村(社区)、园区等重点区域开展“一对一”居家观察服务、疫情防控工作作风、工作交叉区域等疫情防控情况督查,并针对个别村(社区)提出督查提醒建议。村(社区)、园区等进一步明确了思想、细化了措施,全面有效加强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