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比教他识字阅读要难一些。因为识字有相应的实物与之对应,如“苹果”二字,有实实在在的一堆苹果放在孩子的眼前,可看、可拿、可吃;而数就不同了,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而是一个看不见的抽象概念。两、三岁的婴幼儿尽管能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数数,但是他并不明白这些“数”是什么,因而教他计算1+2等于多少,只能是徒劳的。要想教孩子学会计算,首先是教他建立数的概念,然后再教他简单的算法,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步:建立数概念。所谓建立数概念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几个物品就能用数字“几”来表示,如3个苹果就用“3”来表示。反过来还要让孩子领悟到3可以表示3块饼干,3支铅笔等任何3个物品。要建立这种数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形象思维入手,教孩子直接数具体的实物。如数一数有几只耳朵、几只眼睛、几个手指头;随手拿一些苹果、围棋子、火柴棒也数一数它的个数;在户外边走边数脚步,还可数路边有几棵大树等等。让孩子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中多数数,他就会从这些无数个实物中抽象出1、2、3、4、5……的数概念,并能找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第二步:学习数的分解与合成。数概念建立起来以后,还不能教孩子直接去做加减计算,必须学习数的分解与合成,如,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等,掌握了数的分解与合成,那么学习10以内的简单加减计算就容易多了。数的分解与合成是难点,不能性急,要充合利用幼儿数学书中的有趣题型,耐心地加以训练,一旦突破了这坎,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进了一大步,再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就不是一件难事了。数的分解与合成要从“2”学到“10”,如果越过这个环节,直接教孩子学习加减计算是有难度。当然,可以边学习数的分解与合成,边学习简单的计算,如学习了“5”的分解与合成,便可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第三步:做口头问答题。由于孩子大量地数实物,他的脑子就会形成物与数相对应的表像,大人问他:树上有2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一只小鸟,现在树上合起来有几只小鸟?那么他的脑子里会呈现2只小鸟和一只小鸟合起来的图像,就会说出现在有3只小鸟的答案。这个思维的过程,就是慢慢从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常在脑子里发生,孩子就有了一定的数学抽象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你再问孩子:2加1合起来是多少?他自然会说出答案。要注意的是刚开始教孩子加法时不宜用“几加几等于多少”的教法,要用“几加几合起来是多少”的说法,这样便于孩子理解,为以后理解“等于多少”的概念作一个铺垫。
在教孩子做具体的数学加减算式以前,一定要多对他进行口头问答题的训练。如“妈妈先给宝宝1块巧克力,后来又给了宝宝2块巧克力,现在宝宝手里合起来一共有几块巧克力?”又如“明明手里牵着3只气球,后来飞走了一只气球,现在明明手里还有几只气球?”等等。
第四步:做简单的加减算式。孩子能比较迅速地回答口头应用题以后,可以教他简单的加减算式的计算,应先从5以内的加减开始教。如1+2= 2+2= 3+1= 2-1= 3-2= 4-3= 等等。孩子熟练掌握了这些计算以后,再扩大到学习10以内的加减计算。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呢?
所谓的数学智能,就是发现数字的内在含义,并能把“具体事物”转变为“抽象符号”,再进行抽象事物的处理。最后,来思考假设与陈述间的关系和涵义。孩子数学智能的培养,有助于孩子在今后数学计算、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归纳和演绎推理、对模型和关系的辨别等方面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对数字的敏感:平时在生活中,父母要刻意加强孩子对数的敏感性。比如,当孩子吃苹果时,你可以告诉他: “妈妈一共买了6个苹果,宝宝今天吃1个;你带孩子在小区里走,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说:“小区门口停了3辆自行车和两辆轿车”,在说到数字时可加强语气,以此激发孩子对数的敏感。
2.学数数:生活中有许多教孩子数数的机会。比如,你在洗碗后要孩子帮你放进碗柜,同时让他数一数一共有几只碗;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时启发他:“宝宝今天玩了几样玩具?我们来数一数”。
3.玩数字游戏:可以经常和孩子玩数字游戏,比如,你说“一二三四”,让孩子接“五六七八”,你还可以将数字前后颠倒地排列,使孩子掌握并逐渐察觉数字的可处理性。
4.运用比数法教孩子计数:将颜色或形状不同的两种教具从左到右,上下对应排成两行,让孩子观察每一种教具的数量,并点数一下一共有几个,再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智能呢?
所谓逻辑智能,是一个人的推理、归纳、假设等这些思维能力,包括分类、排序、规律、因果、关联等概念。
1.分类:带孩子去超市,和孩子一起观察超市的陈列,例如:超市里有蔬菜区、水果区、海鲜区等。这就是很好的理解分类的小方法。
2.排序:按不同的特性依次排列。例如收拾玩具可以按从大到小,从高到矮排列。
3.规律:串珠子游戏,比如先串红色珠子,再串黄色珠子,接下来再串什么颜色的呢?
4.因果与关联:当孩子开始问你为什么,那就是进入了逻辑敏感期,我们家长需要给孩子确切的答案。如果孩子使用“因为……所以……”/“如果……就……”,那说明孩子开始抽象分析问题啦,他们已经意识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了。
每个人天生都拥有数学逻辑能力,只是每个人有高低不同而已。其实,数学逻辑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数学的启蒙,开启孩子的数学天赋。想要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父母应该用非常好的方法来刺激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帮助孩子全面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从小就很喜欢独立思考,喜欢数学,在数学的海洋里很自在,就像鱼在水里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无聊,而且出现在童年线索的开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