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 庆 才 女
作者:沈鸿
新井县西南九十里有一乡,名曰富井(现四川省南部县黄金镇),因此地多盐井而得名。富井有一村曰积庆,因村內有积庆寺而得名。积庆环居土族,皆上党迁此之冯氏也。冯员外祖上曾为州府官宦,唐末,冯氏家道中落,至员外三世不显于蜀。虽仕途不畅,员外赖经营盐井而富甲一方。员外膝下多男丁,无娇女。一天,员外来到村前仙女庙,设下香案,焚香化帛,许下一愿:若得一女,便修庙一座,重塑金身供奉。许愿已毕,员外心情格外舒畅,叫下人用雕花紫沙壶沏了上等龙井,员外手把茶壶,度着方步观起景来。只见这仙女庙座落在一块巨石之上,翘檐欲飞,四周奇石林立,如群仙聚会。庙前临一绝壁,壁下烟雾缭绕,水声潺潺。壁顶一石欲倾,形若一针线篼篮,相传,此乃仙女之刺绣用具。虽天色己晚,员外却兴致不减,下人几经催促,才依依离去。
数日后的一个晚上,员外做了一个梦,梦见只金凤从天而降,绕院而飞,紫气东来,奇香扑鼻。金凤且歌且舞,绕屋数周而后,飞到村前小山包顶的一棵梧桐树上去了。员外从梦中醒来,把刚才所做之梦向夫人诉说一番,夫人说,她也做了同样一梦,那金凤生下一蛋,这蛋掉入她口中,直滑进肚里。现在肚中好像有胎动一般呢!员外抚摸其肚,果然有胎动,员外惊喜道:“莫非仙女庙神仙显灵,天赐我千金一个?!”
夫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果然天如人愿,生下一貌若天仙女婴。员外欢天喜地,大酬宾客相庆,然后择吉日在凤鸣山建庙,曰“积庆寺” ,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之意。冯员外撰一联曰:“天上生紫气;地內出黄金” ,取梦想成真,家庭富有之意。富井地名从此又叫“黄金” 了。
凤鸣山虽高不过数丈,却是一块风水宝地。整个山形如龙头,山脚有冯家河环绕,山腰为绝壁,山顶为平一平台,积庆寺红墙黄瓦,熠熠生辉,寺庙周围奇石林立,各具情态。庙前石壁上有一洞,名曰“漏米洞” ,洞呈月牙形,阔约一丈,高五尺,深六尺。洞顶石岩上有一小平台,平台中心有一尺阔漏斗与下面月牙洞相通连。相传,自积庆寺完工后,有大米从漏斗流入月牙洞中,每日所漏之米恰够寺內僧众食用,沒有多余。一小僧贪心,用铁棍通大漏口,欲多得些米粮,可实得其反,这漏斗连续漏了三天粗糠后,就什么也不漏了。寺庙后侧有石牛坪,坪內多奇石形同群牛,或站,或卧,或驰。状元陈尧咨曾赋诗赞曰:
怪石巍巍恰似牛,山中独卧几千秋。
青草齐眉难下口,牧童敲角不回头。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横身似汗流。
至今鼻上无绳缆,天地为栏夜不收。
寺庙左侧青龙嘴直插冯家河,龙嘴两侧各有井,谓之“龙眼” 。据说,当年修建积庆寺时,连续从这井中冒出许多木材供建筑之需,人们把这井取名叫“冒木井” 。寺庙右侧为仙女庙,仙女庙监绝壁,云遮雾绕,若天上瑶池。
冯员外得了小女,认为是自己一生行善积德所致,于是广施财帛扶危济贫,十里八乡民众深受恩泽。待小女足月时,冯员外为小女取名慧兰,意为聪慧、高雅。
小女慧兰健康成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特别有神,眼神里充满机灵,充满智慧,充满美丽和善良。冯员外一家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冯员外喜欢读书。读书时,总是把慧兰抱在怀里,来回度着方步,深情诵读给慧兰听。慧兰似乎也懂其意,听得很认真。在慧兰刚满周岁那天,冯员外照常给慧兰诵诗时,慧兰竟然跟着诵读起来。员外大惊,根本不敢相信如此年龄会诵诗。员外试着再诵,小女慧兰再次跟着朗诵起来,冯员外心喜若狂,双手高高托起慧兰连声赞道:
“吾女是可塑之材,可塑之材啊!”从此之后,冯员外对小女加以精培养。
慧兰四岁时,己会背诵唐诗百首,而且能写一手好字。冯员外为了小女在学问上有更大发展,准备送她入学读书,却苦于当地无学堂。于是,员外出资在村里建红楼书院一所,高薪聘饱学之士为师,招四邻儿童免费入学,员外每天陪读。慧兰读书,过目成诵,老师也觉教得轻松。倒是慧兰常向老师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弄得老师难以回答。
冯员外仗义疏财,交往甚广,三教九流均乐于与之来往,冯府常常宾客盈门。慧兰天性好奇,凡有宾客到冯府对弈、弹唱、作诗、绘画,她都兴致勃勃地在一旁观看。由于天资聪慧,许多事一见便知,一看就会,没过多久,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许多高手都不敢马虎对待她。
斗转星移,慧兰年方二八,出落得如出水芙蓉。虽才貌双全,美若天仙,但慧兰并不娇气,常常主动操持家务,干活手脚干净利落,井井有序。每逢员外与人谈论天下大亊,慧兰有时也插话其间,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语惊四座,众人无不为之倾倒,于是给她取了一个“积庆才女” 的雅号。上门提亲之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达官贵人,名门旺族,慧兰均一一拒绝,她要等待有德有缘之人的到来。
(后来的故事怎么发展,请看下集《书岩教子》:慧兰在陈府下生三子,并把三子培育成一门三兄弟状元,光耀华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