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24|评论: 1

[转帖] 铁骨铮铮高县人—记红岩铁窗诗人何雪松诗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3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铁骨铮铮高县人—记红岩铁窗诗人何雪松诗篇

高县红色文化沙龙

                       摘录于《张锡龙将军》中:三、前仆后继(五) 第107-119页



                           1、人物档案

何雪松(1918- 1949),四川高县人,又名永柏、柏林。笔名蜀英。革命烈士。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庭。1947年因组织武装起义,在重庆被捕,在渣滓洞狱中积极组建铁窗诗社与敌特斗争。1949年11月27日深夜,英勇就义。后经红岩作家杨益言,渣滓洞难友前文化部长仲秋元,红岩英雄周特生等人证明,何雪松是隐蔽得很成功的地下党。烈士何雪松在狱中曾专门为江竹筠写过一首《灵魂颂一献给小江》:你又镣铐着回来了,毒刑没有屈服你的忠贞。许多同志因你的忠贞而安全了,革命工作因你的忠贞会开展飞腾。你,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亚(俄国反对沙皇的革命者,被绞死。)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的革命典型。

在铁窗里,何雪松继续挥起他犀利的铁笔,写下了《把牢底坐穿》、《迎接胜利》、《海燕》、《您等着我吧》等诗篇。


2、贺新郎 祭“铁窗英雄”何雪松

宜宾市原政协副主席、高中语文持级教师范让能作

漠漠云天黑。更哪堪、巴山蜀水,吏污兵贼。从教从戎经行处,笔底《朝暾》颜色。为抗战、频传羽檄。待到黎明军运举,惜苍黄、血染江山碧。诗作剑,锋无敌。

蜀南自古英豪集。算而今、南阳北李,群峰标尺。更有男儿拼生死,笑对铁窗横逆。互济会、飞鸣镝。取义成仁留青史,向红岩、一展鲲鹏翼。忠烈苑,雪松立。

3、《忆秦娥.赞先烈何雪松》

姚文长 撰

镣枷钉,毒刑没动松坚挺。松坚挺,同志安全,革命航正。民族代表精神戥,中华梁脊标模镜。标模镜,爱国忠士,典范人敬。



4、《把牢底坐穿》

作者:何雪松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a.jpg b.jpg

8、《迎接胜利》

作者:何雪松

乌云遮不住太阳,冰雪锁不住春天,铁牢——关住了战士的身子,关不住要解放的心愿。不怕你豺狼遍野,荆棘满山,怎比得,真理的火流,革命的烈焰。看破晓的红光,销铄了云层,解放的歌声,响亮在人间。用什么来迎接我们的胜利?用我们不屈的意志,坚贞的信念!

注: 1949年初,传来三大战役胜利的消息,革命诗人何雪松在狱中写下了《迎接胜利》。

9、何雪松创作《把牢底坐穿》事实已澄清

(一曲“囚歌”传诵半世纪)——访《把牢底坐穿》曲作者周特生

《杨子厂角》晚报 1999年4月10日星期六第5版

图为周特生近照。值班编辑:黄建伟   责任校对:陈翠兰

  1949年11月27日,是一个令中国人民难忘的日子,就在重庆解放的第二天,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了被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的数百名革命志士,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惨案,据脱险的志士介绍,许多难友在中弹倒下的最后一刻,仍在高唱着《把牢底坐穿》等战斗歌曲。

歌声传诵半世纪

《把牢底坐穿》是一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歌,这支歌诞生于1948年春夏之交的渣滓洞集中营,谱曲成歌后迅速在各个牢房传送开来了。1950年1月,重庆举行“杨虎城将军暨死难烈士追悼会”后,这首歌即开始在社会上传唱。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纪念馆一直将此歌作为标志性的烈士遗作高悬在馆内的醒目位置。60年代此歌被编入小学教科书,后随着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红姐》、话剧《红岩》等文艺作品的不断问世,这首歌的影响越来越大。两年前,“红岩魂”革命史料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展,《把牢底坐穿》一歌也随之展出,前不久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红岩》,也把这首歌定为该剧片头片尾的主旋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首激励了几代人的“囚歌”的作者一直被误传为何敬平。现经有关部门和当年牢中幸存者证实,该歌的词作者是何雪松,曲作者是周特生。记者日前走访了江苏戏剧导演学会会长、著名导演周特生,记者问:周老当年是如何为《把牢底坐穿》等革命诗歌谱曲的。年过八旬的周特生心潮起伏,神情凝重,他那深沉的叙说。把我们带回了半个世界以前……

革命者心血凝成的歌

周特生早在1936年便投身到党领导的革命戏剧事业,并于1938年入党,先后担任《民主报》经理、新中国剧社社长,曾组织首演过陈白尘的大型讽刺话剧《升官记》,轰动了山城重庆。当然,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1947年5月31日,周特生被捕入狱,同时被捕的还有仲秋元(解放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国楚(著名诗人、作家)等二三十人,经过长时间的审讯,敌人一无所获,便于1947年冬天将他们全部送进了臭名昭著的中美合作所,成为渣滓洞集中营的第一批“客人”。一同入狱的除仲秋元外,还有唐某(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李康、舒军、张国农等难友。

敌人在押送他们到渣滓洞之前,洞内已经过一番调整,周特生被关在楼下二室,是叶挺将军住过的牢房,周老与张国农等同住在一个号子里,在狱中,他们与敌人开展了有理、有利的斗争,当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求改善伙食,当时狱中伙食太坏,一日两餐吃的尽是“八宝饭”:沙子、石子、虫子、老鼠屎样样都有;二是要求增加放风时间和次数;三是争取有限的文体活动,如唱京戏、打篮球等,由此达到增加体质以备日后越狱之用。但两次与敌人交涉均遭拒绝。于是,他们进行了绝食,一连两天,敌我双方相互僵持着,敌人故意把红烧肉、白米饭拿到各个号子门口大声吆喝,但他们硬是横下一条心,坚决不为所动,他们深信:渣滓洞的军统特务还没有这个胆量饿死这批政治犯。绝食了三天,敌人终于作出了让步;同意改善伙食,一日两餐,一碗米饭和一勺黄豆汤;增加放风时间和活动空间,可以在院坝里打球、唱歌、唱京戏,绝食斗争取得了胜利。

据周老回忆,在渣滓洞监狱中,他们还展开了各种革命文化活动,其中最普遍、最有凝聚力的是唱革命歌曲,以此互相鼓励革命斗志。初入狱时,他们唱得最多的是《正气歌》、《团结就是力量》,往往一室引唱,其他各室随之呼应,歌声从楼上传到楼下,声音越唱越高,敌人既恼火又无奈。后来又发展到自编自唱“囚歌”,《把牢底坐穿》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首。1948年春夏之交,渣滓洞又来了第二批“客人”,有曹春城、田一平、肖钟桑、何雪松、李紫白等5人,他们是因策反暴动而被捕的。何雪松那时年仅20来岁,中等身材,谈锋矫健。一次放风时,何雪松佯装与周特生聊天,趁人不注意时,迅速将一个很小的纸团塞到周老的手中,小声叮嘱:这是我写的一首诗,请务必替我谱上曲。说完,还紧握了一下周老的手,回到牢房后,周老轻轻地展开细看,一首醒目的诗映入眼帘: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好诗,周老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他深感责任重大,自己音乐专业出身,虽在四川省戏剧、音乐专科学校就读时,对谱曲作歌略有所知,但毕竟专业知识有限,况且当时那特定的环境下,特务的严密监视、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要在人间地狱时作诗谱曲,其艰难远超出常人之想象,周老偷偷地写在草纸上,低声吟唱,几易其稿,并对原诗稍作改动,使之更易歌唱。曲子谱好后,借一次放风的机会连同词曲一起交给了何雪松,两天后,何在放风时与周相遇,连声夸赞曲子谱得好。就这样《把牢底坐穿》这首歌很快在渣滓洞里传唱开了。激昂、豪迈的歌声把敌人震惊了。他们立即对渣滓洞进行了全面追查,扬言一定要查出作者,从严惩办, 但最终是一无所获, 草草收场。

1948年秋冬之际,发生了“挺进报”事件,加上当时的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叛变投敌,渣滓洞的形势变得紧张起来,一批新难友相继入狱,其中有刘国(即《红岩》中的刘恩扬)、曾紫霞(《红岩》中的孙明霞)、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作者)、古承铄等,这段时间,敌人加强了监管,实行隔离放风,放风时间也大大缩短了,面对黑云压顶,难友们悄悄写词写歌,互相鼓舞斗志,有何雪松写的赞颂江姐的《灵魂颂》、古承铄写诗并谱曲的《天亮了》、周特生创作的《天笑》,还有不知名的难友写的《囚徒大合唱》等,尤其在解放前夕,狱中举行的春节联欢会上,难友们面对敌人的机枪,引吭高歌,从《正气歌》唱到《团结就是力量》,又唱起《把牢底坐穿》等狱中自编歌曲,歌声越唱越响、越唱越亮、震撼山谷、响彻铁窗!

“囚歌”作者因何误传

1949年3月30日,周特生经组织营救出狱后,即参加了华东野战军。1952年转业到江苏,一直从事戏剧编导创作工作,曾执导《曙光》、《家》、《红与白》、《阿Q正传》、《下里巴人》等几十台在我省和全国有影响的剧目,是我省颇有声望的老一辈导演艺术家。在谈到《把牢底坐穿》这首“囚歌”的作者为何多年来一直有所误传时,周老抚今追昔,感慨地说: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百废待兴,编这首诗歌的同志在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仓促而定;二是当时出版《囚歌》一书时,由于何雪松在大屠杀时牺牲了,其他直接当事人又无法查找,同时,认为何敬平会写诗,在狱中表现突出,壮烈牺牲,便误认是该歌的作者。周特生表示,对此自己多少也有点责任,当时自己忙于工作,心想狱中战友,为国捐躯,死者为大,又何必去计较署名呢?现想起来,有些失之偏颇,战友的光辉一生,是凭自身的革命精神而体现的,还这首歌创作的本来面目,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崇高的形象,实事求是就是对共同战斗过的先烈们的最好的纪念。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围绕着这首“囚歌”的词曲作者是谁,许多当年渣滓洞集中营的老难友都出来证实,原文化部副部长仲秋元明确表示,《把牢底坐穿》的诗作者应为何雪松,曲作者应是周特生。著名作家杨益言(《红岩》作者),去年也发表题为《把牢底坐穿的词曲作者应是谁》的文章,文中对谈“囚歌”的误传及历史原因作了详尽的说明,并明确指出:这首歌的曲作者是周特生、词是何雪松,而不是何敬平,现尚健在的当年脱险难友傅伯雍、刘德彬等,均对此结论表示认同。

“英烈忠魂今犹在,歌声激励后来人。”回首往事,展望未来,周老的心情由凝重变得豁达,他坚信:《把牢底坐穿》这首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战斗乐章,将激励几代人前仆后继,英勇向前,并为无数后代深沉缅怀,永远传唱。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10-1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