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以上的人,分析房地产,都是盯着自己所在的城市,也只是看前面一两年的市场,然后就想当然的认为未来的市场会怎样怎样,本篇内容输出的目的,就是一起和大家来探讨,如何培养出以全国视野、全国高度、未来视野、未来高度来看全中国的房地产价值。
比如:
1、2016年以前成都三年没有涨,根本原因是之前的供应量太大,但很多人会给成都冠以成都人都喜欢打麻将而不喜欢买房的帽子,2016年暴涨了50%以上,于是大家就认为成都本来就应该是准一线城市,未来一年还要涨一倍。
2、2016年以前,郑州两年没怎么涨,大家就会说郑州是一个屌丝之城,房价不具备上涨条件,冠以郑州人工资太底不能支撑的帽子,2016年郑州上涨了50%以上,于是,大家就又说郑州是在补涨,郑州未来一定是向南京、杭州看齐的,未来一年还要涨一倍。
3、对于重庆也一样,2016年以前4年不涨反跌,于是,大家都给重庆找了一堆不涨的理由(新加坡模式、房产税试点、公租房体量大等等),然后说重庆未来不具备上涨可能性。
4、对于长沙、西安也是,我们不看数据、不究其里,就是通过表面结果寻找可以推理的各种理由。
5、而且,太多的文章和分析者都是典型的键盘侠,在分析某个城市之前,并不去实地看,不去一线了解,而在家里百度一番,就摆一堆理由,来说一个误导人的观点,或出于某种非正常目的来摆自己的观点误导别人。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不能够拉大足够长的时间轴来看问题,比如从2006年看2016年,比如从2030年来看2019年,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更准确的分析问题,找到原因。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城市地位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水平,决定着这个城市建筑物的水平,也就是房价。
因为房价背后,归根结底是一个资产泡沫问题,而谁来制造资产泡沫?是富人,是有钱人,只有城市里有钱人多了,房价泡沫才能起来,房价才能上涨,因为资产泡沫终归就是一个周期,而周期可以让钱产生流动,把握好周期,富人才可以赚钱,有利益驱动,房价才会上涨。
结论:站在2030年的时代轴和时代背景之下,去发现当前一二线城市洼地,不要管其它太多干扰,去作价值投资的事情,去做5-10年周期的资产配置。
而如果抱着一两年就要翻番的投机心理,购房行家不建议,购房行家也没有指导性意见,请另寻高明的媒体。
如果要买,只看一二线城市,重点关注新一线城市,不要贪图太便宜,不要轻易选择郊区,不要选择顶豪或别墅,要选择中产阶级可以接盘的房产,选择地铁可以方便到达的楼盘,一定要是可租、可售、可住的有用的品牌开发商的房子!物业管理、楼盘口碑在后期是决定投资回报率能否在城市诸多楼盘中胜出的关键。
是的,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困惑。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满。
我们的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被大人物和时代裹挟着根本不能独善其身。
你我即使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对于20%左右的高净值人群来说,考虑一下海外资产配置,是正确的、明智的,鸡蛋不要放一个篮子里!多元化配置很重要!全球配置很重要!
但对于80%左右的人来说,又能怎么样?又能怎么样?知道不知道又能怎么样?钱也不多,单核配置都不够,谈什么多元化配置?谈什么对冲性资产配置?全球配置的成本都把自己的本钱折腾光了!
知道了,确实没啥用,因为该干嘛还得干嘛,空余一堆烦恼,又能改变得了什么?
知道了,也确实有用,因为可以了解趋势,把握趋势,让生活和财富事半功倍!
房产,是大多数人抵抗风险、迎合趋势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的方式。
我不否认有更好的方式,但难度都大大增加,只有房产,大城市的房产,是你家庭背后最稳固的靠山。
如何迎合趋势?
1、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不要一直盯着一个城市来买房,也不要只买一种房产(比如只买住宅、办公、商业),要搭配着来,多城市配置,具体来看,比如在一二线城市里,可以多几个城市配置,因为,决定房价的是土地、政策、经济,而这些,都是执政者决定的,而领导还经常换,政策经常变,并不能作很好的预判。
2、就产品来说,住宅>写字楼>商业,核心区优质写字楼的回报率,拉长时间看也许并不低于住宅,但选择太难、套现更难,所以,就只看住宅。
3、就项目选择来说,一定要把握可租、可售、可自住的原则,能租出去才能保证有升值并能出售,把握中产需求原则,经济向好、泡沫上升期,豪宅、别墅是升值最多的,但当萧条时,豪宅和别墅也是下降最多的,所以,投资一定是选择中产需求的产品,不能太刚需低端,但一定要避开豪宅。
4、就开发商选择来说,未来能为楼盘带来升值的,就是物业管理、后期维护,是房产升值的重要保障,就是有好的口碑,有更多的人愿意来这个小区居住,而不是有更多的人逃离了这儿,选择靠谱的开发商、靠谱的物业很关键,比如万科、龙湖,华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