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及推理小说史,那必然联想到的都是西方,1841年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成为了侦探小说的开端,后来的阿加莎,柯南道尔,给我们带来了波罗,福尔摩斯等经典形象,后来到日本,本格,新本格的推理小说模式,都成为了推理小说的经典,《占星术杀人魔法》给我们带了一种很大的推动,到后来的中国影视剧,例如“少年包青天”都抄袭或者说致敬了这本小说的许多作案手法。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大量的外国文学进入到中国人视野,也打开了中国推理小说的大门,当时的《时务报》引入了福尔摩斯的《驼背人》,这样新颖的推理故事引发了人们阅读推理小说的热潮,推理小说也在中国大陆埋下了自己的那颗种子,程小青作为中国推理小说的领头羊,创作了第一部中国的侦探小说,他效仿福尔摩斯的推理模式,结合公案小说,也帮助中国推理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当我们把目光放回更遥远的过去,我们看看中国更早的推理晓说,跟日本的本格,欧美的硬汉不同,中国的推理晓说其实更加有意思,年代更加久远,但是中国的围绕的几乎都是官员,我们熟悉的包青天,狄仁杰,甚至还有张飞审瓜等桥段,只是这类我们很少把他看作推理小说,而是给他起了另一个名字——公案。
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都是我们本应知道的故事,但是这类小说的目的,或者说对象并非推理,他们的着重点多是奸情人名,多以警示预言为主要导向,或者说,这是中国的清官梦,首先是破案的官员都是清官,赞扬青天老爷的清正廉明,机智多谋,但是其中的许多案件也是值得推敲的,因为这些故事其实多是依靠人们的口耳相传最终汇集成册的,例如硬币出油这一个破案形式就在多种公案小说中以不同官员的方式出现过,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推理相关的小说起步很早,但是并没有人对推理小说这一题材进行探索,更多的是教化人民,而不是以注重逻辑推理的侦探小说作为书籍的主要卖点,但是这类小说对我们今天的小说创作,影视剧题材起到了可观的推进作用,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都是今天我们还在津津乐道的经典。
没错,中国的推理小说其实在程小青之后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现象,创作者很多,领导者很少,来到网络时代即使出现了例如“推理之门”等推理小说网站,但是犹豫中国的版权意识松懈,中国的小说,书籍就很难收到版权保护,更何谈推理小说这一更小众,更缺乏领导的小门类呢?
我们小的时候,有名侦探柯南,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等电视剧,动漫普及推理小说,但是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推理小说爱好者到底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呢?中国的推理小说很丰富,很精彩,但是也很可惜,他似乎停滞不前,甚至在后退,中国的柯南道尔会出现吗?抑或是第二个程小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