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必须大用刑法全面切实保证经济普查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全国每五年一次的全面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全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下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因此,必须要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此,党中央必须用刑法全面严防经济普查数据造假。 这是基于我国官出数字的根源在于数字出官的惯性越来越坚固。据以往在一些地方,政绩观被扭曲,统计造假屡禁不绝,严重误导了党中央的决策,严重损害了党中央的公信力,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和发展质量的危害事实来看,必须用刑法全面严防经济普查数据造假,已经是势在必行。 统计是用数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涂脂抹粉的高大上统计数据会直接导致中央和各地对形势判断出现误差,调控措施不到位,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质量。 统计数据造假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媾和而产生的怪胎,其危害性各级官员都很清楚,但他们为何还会对此“乐此不疲”,表面上看是“唯GDP考核马首是瞻”,其根源还在于“数字出官”。官员要提拔重用,需要一定的政绩,而政绩的体现莫过于那些光鲜亮丽的数据来支撑了。 政绩观被扭曲,统计造假屡禁不绝,严重误导了党中央的决策,严重损害了党中央的公信力,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和发展质量,而要革除这样的弊端,则必须大用刑法全面严防经济普查数据造假,令各地官员必须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正确政绩观,而首要的就是必须大用刑法来强制各地方官员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否则,官员敢于在数字上造假,就别提什么称职与否了。因此,党中央在对一些地方官员考核时,不仅要看其上报的数据,还更需要着力看其真实的用电量、货运量、税收等指标,以期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党中央也不要盲目将地方官员的“乌纱帽”与下达的指标数据挂钩,以免造成地方官员虚于应付,基层统计部门大玩“数字游戏”的把戏。 党中央不但要看各地在经济普查中的上报数据,而且还必须派出可靠力量,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抽查核实一些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发现数据造假者,必须依纪依法严厉追责,才能震慑数据造假行为,减少“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现象。 建议妥否,仅供参考。
建议人:陆大春 15390292672 2019年6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