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99|评论: 7

[四川手机报] 这些字拼音改了?《咬文嚼字》主编:还没定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9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 ,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粳(jīng)米变成了粳(gěng)米,荨(qián)麻疹变成了荨(xún)麻疹……2月19日,公众号“普通话水平测试”发表的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网络,文中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并写道,“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惊呼“上了个假学”,“当时好不容易纠正过来的读音,现在因为大部分人读不对就改了?”“这事还有少数服从多数的?”

“这是条‘假新闻’请不要担心。”澎湃新闻专访了《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他表示,这则“假新闻”中的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家语委2016年6月6日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而这个《征求意见稿》至今尚未正式发布。今后正式发布的《审音表》应该不完全和《征求意见稿》一样,“也许网友担心的‘读音改动’根本就不会出现在正式发布的《审音表》中,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

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来源于还未正式发布的《征求意见稿》

长期以来,普通话都存在同一含义的一个字有不同读音的情况。1985年,国家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这些异读词进行了修订。2016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对一些读音进行了新的修订,并发布在教育部网站上征求意见。文中提到的很多改变读音的字,就来源于这份《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尚未正式公布。不少字的读音改变出现在网上后引起议论纷纷,黄安靖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各界对《征求意见稿》的态度。

“比如‘粳米’的‘粳’本读‘jīng’,绝大部分人也是这样读的,但《征求意见稿》中审为‘gēng’,网友意见很大。这应该是‘以北京语音系统为审音依据’的。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的确立虽然以北京语音系统为基础,但普通话推广已经有好几十年了,已经成为一个有别于任何方言的博大精深的系统,语音、词汇、语法都按照自己的内部规律发展演变。对普通话进行审音,还坚持‘北京人读啥音就审定为啥音’,是否合理?这是学术问题,意见可能还不统一,大家可以讨论。”黄安靖说。

再比如“纪”作姓用时本读‘jǐ’,《征求意见稿》把这个姓审为‘jì’。黄安靖认为,虽然很多人现在都读四声,但对姓的读音审定,要更加慎重。有次他去大学做讲座,提到这个读音的审定,台下有人说自己就是这个姓,且一直读jǐ,“改了读音,不是让我们改姓吗?”

还有的字的读音则是该审未审,黄安靖提到戛纳电影节的“戛”,虽然最初的刷屏文中未出现,但在传播过程中也被很多网友提出。“戛”本读jiá,但这与“戛纳”的法文Cannes读音不合,“这个字的读音是应该审的。建议审为gā,专用于‘戛纳’。”

“总的来讲,我觉得这个新闻是个假新闻。但《征求意见稿》一直未正式公布,这次人们又议论纷纷,这也反映了普通民众对《征求意见稿》的态度。其中有些字的读音是否改变是有争议的,有关方面应该听取这些意见,或者不公布《征求意见稿》也要做出说明。”

语音的变化应符合其发展规律

文章中也出现了一些并非来源于《征求意见稿》的字,黄安靖认为对这些字要区别对待。

文中开头引用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并标以读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作者写道:衰在诗中本读cuī,斜在诗中本读xiá,骑在诗中本读jì。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现在新版教科书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骑(qí)。并以贺知章的口吻调侃道“我老人家费劲心思完成的押韵,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这么被改了?”

“这种差异实际上是由古音和今音的不同造成的。而所谓古音与今音之差并非只发生在当代。”黄安靖表示,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从先秦到汉、唐、宋,读音的变化,最早宋人就已经发现,某些字的读音在一首诗中不合韵脚了。为此,宋人采取的办法是临时改一个字的读音以便读起来还押韵。这在语音学中称“叶音” 也称“叶韵”“叶句”,“叶”也作“协”。明清以后,“叶音”之法逐渐被淘汰。

而“骑”被统读为“qí”,是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的内容,现在各大辞书中都已经改掉。黄安靖认为这个字的审音有点问题,“当时对异读字审音,所谓异读字,是指一个字表示同一含义的时候,有两个读音。但‘骑’在读作qí和jì的时候,意思不一样,qí是动词‘跨坐’的意思,而jì指‘一人一马’。”

同时,语言也是约定俗成的,对于一些字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读音变化,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黄安靖举例,对“说服”的“说”,中国大陆大部分人读为shuō,“因为都这样读,就应该以它为标准音。而且原先shuì这个读音的含义‘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和shuō这个读音中‘解释,解说’的含义是有联系的,因而这个字统读为shuō,是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9-2-19 18:0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应为了古音而古音,毕竟我们现在的发音与古代早已千差万别,纠结个别字没有意义,常用汉字发音简化,才能走向世界。

发表于 2019-2-19 18:5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学生读错音的几乎没有,念错读音的主要集中在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中老年群体,不能因为这部分人的错误而丢了传统。

发表于 2019-2-19 20:0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符合汉字造字规律和大众习惯,形声字改变读音有啥关系?!任何事物都随时代前进而发展变化的,改变后大多数人都能读准音,难道偏僻艰涩读音就能捍卫汉字正统?!屁话!

发表于 2019-2-1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常用字词,读不对读音可以纠正,为什么要改读音?

四楼说得对,读音不对的几乎都是WG时期中小学生的那部分人,现在中小学生都不存在读音错误的问题。

发表于 2019-2-19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审定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这是官方规定的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比如对一些多音字统一读音有什么不好。如“呆”统读为dāi,“发呆”读dāi, 呆板的“呆”不再读ái,也读dāi;胜统读为shèng,“胜利”读shèng,“胜任”不再读shēng,shèng;凿统读为záo,穿凿读záo,证据确凿的凿不再读zuò,也读záo。另外统一了读音中各地方言的差异。比如“脊梁”的“脊”统一读纠正某些方言读至于“说”字还是3个读音shuō、 shuì yuè。shuō是基本读音,“说服”、“说客”都读shuō,港台地区读 shuì。”在古文作为“悦”的通假字时读yuè;“说”读shuì,只能用在“游说”和单独使用用话劝说别人听从自己意见,如“触龙赵太后”。


至于国家语委2016年6月6日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而这个《征求意见稿》至今尚未正式发布。所以作为《征求意见稿》的某些字的读音,字典或者教材还是按过去的读法注音为好,比如鬓毛还是读cuī为好,不要轻易改为shuāi。


发表于 2019-2-26 15:4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改吧,改完了,记得把我小升初,初升高,高考成绩也加几分,如果说这些是正确的,那或许我命运就不是现在酱紫,多几分读的学校都不一样昂,要不要给我把职业以及命运也改改?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