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93|评论: 5

[散文随笔] 泡中国雅茶,品东坡文化〈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泡中国雅茶,品东坡文化〈二〉


1.jpeg


泡中国雅茶,品东坡文化品东坡味道,喝中国雅茶,品茶需要心静用碗不行,即使是精雕细镂的白瓷小碗,也要伤了茶的雅致,紫砂壶,玉竹盘,古色或透明杯具,在小园香径,等燕子归来、落红轻坠时节,沐衣弹冠,心怡神闲,人生的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景观,不同的韵致,细细品来,他们与那风味各异的佳茗颇有相通之处。这真是自然的造化了。“人之初,如玉璞”。小孩逢人不讲过年话,乐了就笑,委屈了就哭,《曾子杀猪》的掌故,就是喻言童心容不得谎言玷污的道理。小孩不做亏心事,至于偶尔做了坏事,都是成人的教唆和影响,其主要罪过不在孩子本身,小孩的思想一尘不染,吞了一粒橘核,都梦着肚里长出一棵金果飘香的橘树,童心最纯最净,小小人儿多像一盅淡淡的绿茶,天然澄碧透澈。


2.jpg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一生爱茶,不管是他得意之时,还是落难之后,都不改对茶的钟爱。由于对茶的厚爱,苏东坡把茶的文化与品德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他深明茶理,深谙茶道,把煮茶的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苏东坡与茶的文化中,两首煎茶诗词最受人们的关爱。一首是《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饭,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3.jpg


另一首是《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试院煎茶》是苏东坡申请外调时期写的。这期间,遇科考,他监试。而《汲江煎茶》则是苏东坡晚年时在流放的南荒之地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所作。两首煎茶诗,都说到了水与火。古人煎茶离不了水、火。古人喝茶很注重水,陆羽在《茶经》中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深谙茶道的苏东坡,深知煎茶之水的重要。在他的人生中,曾发生过一件令他难忘的水事。那是他在京城为官时,一次回家接家属,船从巫峡过,王安石托他取点巫峡水煎茶。可三峡风景太美,苏东坡因为赏景而忘了在巫峡段取水,船到西陵峡时,他才记起取水之事,只好在西峡取水。此水被善于辨水的王安石发现后,弄得他很尴尬,这件事使苏东坡对茶之水有了更深的认识,苏东坡在儋州煎茶的水是江水,因为他居住的地方,没有山水(泉水),只好取江水。“自临钓石取深清”,这一句取水诗,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说有五意:“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奴卒,五也。”可见,苏东坡取水,是尽力选好水。


4.jpg


泡中国雅茶,品东坡文化,说到火,古人煎茶有“活火”与“死火”之说,所以苏东坡在《汲江煎茶》写了“活水还须活火烹”,在《试院煎茶》写了“贵从活火发新泉”,都是说煎茶的水火关系。“活火”,即是炭烧的火旺。怎样才使火烧得旺?当然是用扇子不停地煽风。古人煎茶是很讲究火候的。因为火候决定了“水候”。水煎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陆羽在《茶经》中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火烧到一个阶段,“火候”就变成“水候”,“水候”的变化,即如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鱼目”、“珠子”、“波浪”。苏东坡的两道煎茶诗,都写了这些,描绘了水的动态。这是作者亲自煎茶的心得,也是对煎茶文化的升华。特别要说的是,两首诗中,都写出了煎茶的声音。小小的煎茶锅里,能描绘出这样韵美的动音诗句,充分说明作者对煎茶的微细观察与文字的功底。


5.jpg


《汲江煎茶》,是苏东坡在晚年所写。虽说那是他人生中最落难的时期。他的一生,十分坎坷,入仕途后,近一半时间,是受冤而度过的。他被贬到海南儋州时,一个夜晚,用清醒的茗汁,洗涤心中的郁结。汲江煎茶,亲手取水,不仅瓢来了江中月,更瓢来了大江的深情。他对海南的深情,在离别海南时写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亲汲江中之水,是大自然赐给苏东坡的一份爱。苏东坡的煎茶诗,不只是事物的写照,而是人的精神升华,道出了古时多数文人雅士好茶的思想根源。“坐听荒城长短更”,这是《汲江煎茶》的最后一句。杨万里评曰:“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这味,直至今日,仍是无穷。


6.jpg


泡中国雅茶,品东坡文化水气袅袅如诗,馨香缕缕似梦,如诗似梦的还有年轻的恋情。青年,如一杯花茶,浓郁爽口,鲜灵芳香。爱神尤垂青于青年,无论是“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苦苦追寻,还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初恋萌动,或是“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抑或“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别愁离情,都有着一种美丽,一份动人。爱情滋润了年轻的生命,青年因爱情的慧泽愈发具有人情味。中年呢?中年是金秋的稻穗,颗粒饱满、瓷实;中年是十月的阳光,温暖却不炙人。我觉得,中年更似一壶酽酽的绿茶,色泽丰润,细细品之味厚而甘醇。〈王仕彬〉


7.jpg 8.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设置了回复仅楼主可见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设置了回复仅楼主可见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设置了回复仅楼主可见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12-14 03:23
楼主设置了回复仅楼主可见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12-16 01:03
楼主设置了回复仅楼主可见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