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麻辣论坛看到一贴《五绝/游泸山与邛海》,出于礼貌,回了五言短句一首:“偷得几日闲,悠然上庐山。登高望邛海,白帆正翩翩。”引来一番嘲笑。今日一见,不觉汗颜,于是自嘲一首:“沪山不是此庐山,只因当年识字偏。若是沪庐成昆仲,也要银河落九天。”最后一句是引自李白《望庐山瀑布》,本想改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也是飞瀑流三千”,但觉语句霉涩,语意也似为不通,不如直接采用“疑是银河落九天”原句更能为人所接受。
本来,看见”沪山“这个词已经有百次以上了,但在写时,却老是要写成“庐山”,习惯成自然,所以才闹出了这么个大笑话。即使别人不说,自己脸面也不好看。所以,这完全是自作自受,因此在自嘲的一首中就不敢再标新立异了。 由此,想到了唐代诗人李贺,他的诗造句怪异诡谲,语言瑰丽奇峭,诗句常常出人意料,但都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也为后世所赞扬和推崇。我等才识差之岂止万里,只可学习,不能仿效,所以就不要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生造出些连自己都解释不通的词句,若自作聪明,生搬硬造,适得自取其侮而已。 再由此想到了文史大家司马迁,一部《史记》就制定出了历代写史的规范,沿用至今,还无人能出其右。如此一代大儒,在《答李陵书》里还称自己是“太史公牛马走迁”,形容自己只是像牛马一样替人奔走的仆役,其实他当时已在朝中任中书令之职,相比现在,差不多就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了。现在的最高行政命令一般都是国务院签发的。但是唐朝中书令下书都是奉皇帝旨意,由门下省审查。处在如此的高位的他却还这样的卑谦,所以写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成了彪炳青史的一代伟人。 想到这些,自己真的无地自容。看来,在以后,还是要低调再低调,最好是夹着尾巴做人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