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207|评论: 26

[摆龙门阵] 川芎也疯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芎也疯狂
.
      都江堰山川秀美,钟灵毓秀。山有山的灵气,水有水的妩媚,深得上天的眷顾和宠爱。你看,别处没有的国宝熊猫,说不定啥时就钻出深林,晃晃悠悠地走进农家。几朝几代帝王钟爱的太平花,遍寻天下没有,却单单长在青城山上。就连常见常用的川芎,别处少有,唯独都江堰最多最好。
      川芎曾经的辉煌,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未必相信。就当我吹牛皮说大话吧。反正,冲壳子不要本钱,吹牛皮不犯死罪。摆龙门阵嘛,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别当真了。
      川芎是个好东西。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顺肠,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等等功能。可以治疗头痛目眩,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等疾病。是一味大多数单方不可或缺的中药。头一年秋后栽种,到次年5月底收获,清理炕干,便可作为成品出售。炕干的川芎块根和苓杆子有一股浓浓的药香。小时候,老妈把苓杆子两头切掉,只留苓珠子,用线绳一节一节串起来,或是挂在小孩的脖子上,或拴在手腕上,以此祛病强生。当然,还有用药巅子做菜,用川芎做药膳的,就不再啰嗦了。
      解放初期,西医没有现在普及,中医中药还是一般老百姓的最主要的治病养生手段。其实,川芎有多个省区分布,省内就有几个县栽种。但有趣的是,唯独四川的川芎最好,而省内又唯独灌县的最好,据说,灌县又以马祖寺周围团转百十来亩的川芎,以其块大、壮实、药性好,倍受药商的青睐。正因为质量好的川芎,产地不大,产量有限,经药商炒作,解放初期,川芎曾一度卖成天价,达到数万元一斤。
      大家不要恐惧,不要拿现在的“万元”,当做那几年的“万元”。1955年3月发行第2套纸币。旧币与新币折算比例是100:1。就是说,解放初期的“数万元”币值只相当于55年新币的几元钱。今天看来,“几元钱”只能买一斤葡萄,或半斤猪肉,没有啥子了不起的。当时的大米每斤几百元钱,除以100,什么概念?即一斤大米只需8、9分钱。跟着老爹去买柴(柴花子),一斤只需几厘钱,卖柴的人还负责背到家里。钱很“值钱”哦。所以,解放初期的“几万元”,当时可以买到手的东西,今天几乎难以想象,所以川芎卖到数万元一斤,称之为为“天价”就不奇怪了。
      解放到现在六七十年过去了,币值有起有落,但总的趋势是一路贬值。硬是要拿今天的钱能买当时多少东西,谁也说不清楚,也没有意义。这里讲几个段子,给大家乐乐。据说,石羊场乡下有一家四口,收了川芎,清理炕干,背了一书包去上海,把川芎卖了,就用这个钱,全家在上海连吃带住,美美的玩了整整一周时间;52年,成渝铁路刚刚修通。灌县有个老头,儿子当兵,转业在重庆工作。想开开洋荤,坐火车去看儿子。老头嘴上叼着叶子烟烟袋(烟钩儿),烟杆上吊了一块川芎做坠子。在成都候车时,就被摸哥(小偷)盯上了。那年月,一小块川芎吊在烟杆上,犹如今天吊了一块羊脂玉,都特别惹眼。小偷跟着上了火车,一直站在老头身边,甚至老头上厕所也跟去了。老头的烟杆,不是用嘴叼着,就是插在裤腰带上,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快到内江,老头迷迷糊糊睡着了,摸哥才将绳子割断,把川芎偷走。看官可能要说:你在编神话吧?不是有言在先吗,信不信由你,我是段子倒爷,也是听来的。
      解放初期,川芎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不说,货源却有限。石羊场是川芎的主要集散地。很多外地客商(主要是江西、山西和河北固安的),每年一开春,苓子刚刚拔节,药巅子还没有长到一尺高,就纷纷来石羊场驻扎,准备收货。更有甚者,有的商家干脆派人常年坐镇石羊。为了公平交易,稳定市场,打击投机倒把和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川芎交易曾经一度实行准卖、准入制度。除了工商税务等管理部门外,还专门成立了稽查队,就像现在禁毒缉私一样,白天晚上在路口设点,检查罚没无证经营者和走私川芎的。
      有一次稽查人员发现有两个青年抱着篮球,朝灌县方向走(还没有公交),形迹十分可疑。因为解放初期,玩篮球的人少,就是拿篮球,也应该用线兜提着。于是上前检查,发现篮球特别重,剖开一看,里面藏的就是川芎。还有在自行车胎里装满川芎,推着车子闯关,想私自弄到成都卖的等等。
      若要问我,这些故事可信度有多高?这些都是坊间传闻,我也说不准。反正,有一点可以肯定:解放初期,川芎在中药材市场上曾经灿烂辉煌过,其价格曾经被炒到疯狂的地步——就像二十年多前长春市的君子兰、都江堰昨日的兰花那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7-6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阅读!

发表于 2017-7-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前,有两位同学家居郫县花园场,听说他们种川芎,但没见过直株,印象中似乎与芹菜脑壳有些接近,没看过鲜活的,今日算是长了些姿式,又一想,四川种些药材好像不错,从长远看,说不定比种水果更好呢,当然这算侧边人说外行话,不知行不行,呵呵。

发表于 2017-7-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言杂语,别有妙趣。欣赏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8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7-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江堰的川芎曾经有这么牛的历史啊,实在惊讶,谢谢残荷雨老师普及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abc 发表于 2017-7-6 17:30
好文章  阅读!

谢谢老师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不颠东 发表于 2017-7-6 21:01
60年前,有两位同学家居郫县花园场,听说他们种川芎,但没见过直株,印象中似乎与芹菜脑壳有些接近,没看过 ...

川芎与芹菜脑壳无论是长相还是气味完全不一样。川芎单说长相,与生姜有点相似,也是一种根茎。但根须较多,成深棕色。气味很大。原来灌县还有一种人工栽种的中药,叫“泽泻”,以太平乡山边一带为多。因“泽泻”要栽在水中,五十年代山边多“冬水田”。后来改造“冬水田”,田地里每年都要洒入生石灰粉末(当时,农民赶水栽秧,被生石灰水把手脚都泡烂了),又加强了排水。最后搞得水田几乎不积水了,也就无法栽种“泽泻”了。种地学问很大,不是政府官员拍脑门,想当然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追鱼 发表于 2017-7-7 08:16
闲言杂语,别有妙趣。欣赏

谢谢赏阅,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7-7-1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初期,我奶奶在党校参加贫农进步青年学习班。县长郭平授课,时常将川芎拿在鼻子闻闻,将川芎视为珍宝。有人告知他,灌县就是优质川芎产地,到处都是,不足为奇。郭平才改变了时常嗅川芎的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sunfly 发表于 2017-7-7 10:44
都江堰的川芎曾经有这么牛的历史啊,实在惊讶,谢谢残荷雨老师普及知识。

说不上普及,就是把耳闻目睹的事情,写一下。不过要仔细挖掘,都江堰还有很多趣闻趣事,值得大家动手写写。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正好跨过解放前后,一旦走了,就会出现断层,一个界限便戛然划开,又无史料可查,就成憾事了。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9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7-10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江堰的川芎很有名气,特别是石羊马祖寺一带的“菊花瓣儿”川芎更为出名。谢谢残荷雨老师分享这段有趣的历史!

2017年优秀网友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7-7-10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物以稀为贵,解放初期川芎可能还没有人工种植的,都是野生的价格自然高,现在大面积人工种植,价格就降下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堰行舟 发表于 2017-7-10 10:32
都江堰的川芎很有名气,特别是石羊马祖寺一带的“菊花瓣儿”川芎更为出名。谢谢残荷雨老师分享这段有趣的历 ...

看来,古版对川芎也非常了解。上世纪五十年代,川芎曾经身价百倍。前几天和老人们聊起,都还记得。如果放在现在,咱都江堰的农民早就成富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耳兔 发表于 2017-7-10 11:36
物以稀为贵,解放初期川芎可能还没有人工种植的,都是野生的价格自然高,现在大面积人工种植,价格就降下来 ...

很久没有下过乡了,这些都是儿时的记忆。川芎很适合在都江堰这个地方生长。其实还有其他一些中药也是。不知道现在川芎的行情怎样?现在农村,好像以旅游为主要产业。
发表于 2017-7-28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7-28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