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自然,读天地 今天下午几位文友相约在大佛对面品茶,大家座下来后我将茶友从老家给我带来一大包今年上等的雅茶新茶,取出一小包(4克袋)茶叶放在杯中,加入开水时,淡淡的香味也一下子散开了,或许是因为茶好的原因,总是觉得没泡两次便没有滋味了,成都来的专家见此笑着说:“凡事都是如此,美好的滋味,很快就会离我们远去,而只有在拥有的时候,细细地品味,才不至于心存遗憾,他的话的确有道理,茶如人生,是个很好的比喻,如果将人生比喻成这杯茶,多数的时候,也许是平平淡淡,也只有少数的时候,才会让我们品尝到不同的滋味,而无论好与坏都是我们所要承受的。
一杯茶我泡了三次,味道便淡了,可是我却舍不得倒掉,依旧细细地品味其中的味道,虽然淡却淡得幽香,茶中滋味只一时,人生当中的各种滋味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年初恋心跳的感觉,与心爱的人牵手的感觉,还有为人之母的那份喜悦,过去了也便过去了,拥有的时候,就细细品味好好珍惜,就像我每天泡的茶,一遍茶浓,二遍茶香,三遍茶淡,每一次的续水都让我感受到不同的滋味,只有静下心来细细品尝才不至于辜负了这茶,而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凡饮茶者尤重啖其味,茶味苦涩甘甜包罗万象,畅怀适意韵致超然。《茶赋》序云: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清茶滤心尘,午饮可散燥慢品能娱情,茶可饮可读。可观可闻亦可听可语。春日暖阳,若掇一藤椅在醉人的阳光下小憩,再有佳茗一壶作伴,望远岫碧翠生烟,眸天际云卷云舒,与云蒸霞蔚之间,享齿间轮回之韵,悦心养性,可谓怡然自得矣,无怪乎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年少时不识茶滋味,那时乡间落后贫穷,茶是奇货可居的珍品,要是哪家以茶待客,喝时多半已有陈年旧味,非苦即涩,概无茶香,每遇口渴时,便掬起山中甘泉大口痛饮,须臾,泉水之清冽已沁人心脾,适才倦怠的身体旋即快活起来,山中清泉四处皆是,泉中甘甜俯首可汲,此种情致非茶中所有,纵是现在回记起来,依旧口舌生津颇为垂涎,再后来同舍中也不乏饮茶者,但他们也都是偶尔为之未成瘾好,不过囫囵止渴而已,就其中滋味而言也是泛善可陈。记得同窗中有位眉目清秀面容娇嫩的女子,很有几分养眼姿色,我们一帮贪香恋玉之人为了陶冶性灵,难免多瞅几眼,此女子源自雅茶故乡,清秀面容因自小饮茶所致。于是我便得来陆羽的《茶经》翻阅,以解茶中妙处。翻阅多了,对茶的迷雾也就豁然起来。茶不仅可以陶冶性灵,怡神养气,这种灵魂之饮还可消食化痰、护齿明目、清心解烦、消暑去热、养心化疾,不失为一种药效。“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乃健康之液,茶味即生活之味人生之味,它随生活阅历和人生境界而潜滋暗长,茶味不可渴求,独饮者知其味,懂生活乐趣者,悟人生修养者,其茶味才是无穷,意蕴才当高远。
雅茶,绿叶,新芽,古人说得好,“茶似隐,酒似侠”。所谓茶道,于是有了隐者所追求的超脱世外。所以喝茶,不仅是用来解渴,更应懂得品赏茶中的蕴涵之道,因为里面既有品茶人的追求,又有品茶人的道理。道家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茶道属于东方文化,源于中国,盛于日本,虽说现在中国的茶道与日本的茶道讲究的差异很大,可以说是茶道的两个极端,但所最追求的却殊途同归,都是追求茶中蕴涵的的最高境界无,茶吸收天地之灵气于一身,最是亲近自然,深合天地大道,富含宇宙的无穷奥秘,所以,喝茶就是在喝自然,读天地。君不见曹松品茶靠月坐苍山,郑板桥品茶邀请一片青山入座,陆龟蒙品茶绮席风开照露晴,李郢品茶如云正护幽人堑,齐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鹃,曹雪芹品茶金笼鹦鹉唤茶汤,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鹤是交游,在茶人眼里,茶中藏月,而月中有情,茶中有山,而山中有景,景中孕情,茶中有风,而风起云卷,故风有情云有情,人亦有情。
不论皇家、凡人还是俗、禅、道家,品茶各行其法,各得其雅,不足而一论之。但茶道无外乎两种表现形式,这两种形式一种以日本茶道最为著名,另一种则以我们中国自己的茶道最为代表。日本的茶道讲究和、敬、清、寂,过程中又添加了无数的美学元素,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让人能真实的接触到了茶所蕴涵的丝丝美感。它是由茶道中看不见的最高境界无来推演出万物,再以看得见的万物风情来彰显最终的境界无。日本茶道由开始的至简到现在的繁琐,已经不仅仅是品茶如此简单,而是将茶中看不见的的道德修养与境界,以看的见形式凸现出来,以触摸到的身体之美来说明虚无的灵魂之美,让饮者达到内省修行的目的。更是在沏茶、赏茶的过程中让饮者的的心慢慢静下来,丢掉杂念、戾气与疲惫,然后以最平和的心态去体味茶中的自然之美。能在茶道中凸显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借茶来分享天地的韵味,而我们中国的茶道则恰恰相反,它不同于日本的茶道,走的是另一条路,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装饰,它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丢弃一切可丢弃的,只留下那一丝丝根本。用最原始的方式接近自然,不加一丝人为气息,它追求天人合一的禅境,让饮者在闻着茶香中凝神静气下来,体会茶中蕴涵的精气神。
在几千年的追求探索中,丢弃了各种繁琐的仪式与名贵的器具,简单的都不成样子了,像那泡茶的工具,只剩下一个泥捏的茶壶和几个茶杯,甚至连这些都丢弃了,直接用一个大碗泡茶而已,但这恰恰正是中国的茶道之美,美在返璞归真,能借灵魂之韵来说明形体之美,更容易的彻悟人生,将一小捏茶叶装入中,倒上热水,看着皱巴巴的茶叶片在水中伸展开躯体,抖擞了精神,就好像突然有了灵魂一般。然后饮者饮着茶水,将自己的所有寄托于茶叶之上,借此来寄情于山水,忘情与山水,心融于山水,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将万物拨开只问本心,然后再借此机会,由万物的灵魂去追寻自然界存在的最高境界无,将一切可看到的东西都忘记,进而追寻那看不到的境界无,无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表现形式虽不同,更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但,都是为帮人们彻悟人生和探索人文宇宙的精神而发展起来的,它们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局限。〈青衣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