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四川发布”关注我们
开栏语
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省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提出实现广安区、南部县等5个贫困县“摘帽”。2017年省两会期间,“脱贫攻坚”再次成为会议讨论的热门高频词,以五个“摘帽”县打头开展的精准脱贫工作进展如何?四川脱贫攻坚第一线有哪些捷报?
即日起,四川发布客户端发起“四川脱贫攻坚第一线——5摘帽县邀你巡礼”大型策划报道,邀您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来见证基层贫困县的“蝶变”。
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四川全年要实现5个贫困县“摘帽”。自此,四川正式启动贫困县退出模式,而广安市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和南充市南部县、蓬安县5地成为了四川脱贫攻坚战的首批“摘帽”县。
一年过去,它们的成绩如何?是否已经达到可成功“摘帽”的验收、评估标准?四川发布记者实地探访五大贫困县(市、区),为您展现最真实的脱贫攻坚第一线。
南充市蓬安县:
“精准扶贫+精准党建” 感恩奋进教育始终走在前头
晒成绩
讲经验
如今已实现“村村建(脱贫奔康产业)园,贫困户人人入园”的蓬安县在脱贫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地把精准党建同精准扶贫结合,把感恩奋进教育放在首位,让人眼前一亮。
蓬安县县委书记蒲国接受四川发布记者采访
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从哪里做起?
蓬安县县委书记蒲国告诉四川发布记者:
我们把支部就建在产业链上,由党员、支部带领专业合作社,发挥先进作用,带领老百姓致富奔康。同时注重感恩奋进教育,教导老百姓接受帮助的同时更要自己勤劳致富。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稳增长,如此服务好民生工程,就能从根本上稳定人心、促进发展,让民心始终围绕在我党周围。”
▲蓬安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彭桂林接受四川发布记者采访
对于如何加强老百姓感恩教育,蓬安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彭桂林介绍到,当地从正反两方面,教育大家知奋进、感党恩。多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送戏下乡、身边人说身边事、院坝会、广播会、电视栏目等开展宣传教育、改变不良风气。
这种模式实际效果如何呢?
在龙蚕镇一碗水村,党员们与贫困户结对子,在全村发展稻田养鱼、果桑轮作400多亩,真正带动了12户贫困户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收致富。在锦屏镇西拱桥村,记者看到,村里自制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弟子规”和“光荣榜”被张贴在活动聚集点,幸福之家的门口还张贴着本村自制的对联“兴业安居村和谐、永怀党恩民欢乐”,她说:党和政府给自家盖了新房子,现在养鸡又养羊,挂上图是要感谢他们让自家过上了好日子。
南充市南部县:
“3+4+5” 系统解决长短期脱贫增收问题
晒成绩
讲经验
说起脱贫攻坚的“南部经验”,南部县扶贫移民局局长谭必武用“3+4+5”来总结。“3”就是培养“3个人”,南部县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培养一个大中专学生;培养一个劳务输出、非农产业的带头人;培养一个在种养殖业在本地就近发展生产的产业带头人,这是为了解决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问题。
南部县扶贫移民局局长谭必武(图据四川新闻网)
“4”就是发展“四小工程”,2016年南部县分户规划落实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10339户,这是为了解决当年增收、短期脱贫的问题。谭必武解释到,因为很多产业见效时间长,而当地根据老百姓传统的生产经验和习惯,发展当年就能增收、群众能接受,同时符合群众现有生产力的“四小工程”,它实际上在南部县的脱贫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垫底的作用。
“5”就是“五方联盟”,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民群众+金融+保险“五方联盟”机制,让贫困户与优势市场主体、金融和保险机构联结起来。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领办、贫困户入股、金融贷款支持、保险公司跟进的方式,目前已在全县发展食用菌、肉鸡、果药、水产等脱贫奔康产业园200个,这就解决了中长期可持续增收、巩固脱贫的问题。
谭必武表示,南部县通过目标考核、定期挂黄牌、激励性安排和惩戒性措施调动各个帮扶单位、工作组、乡镇的积极性。督促及时反馈和限时整改,在工作推进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南部通过探索取得成效较好的经验。
广安市广安区:
把产业放在第一位 加大投入保障有力
晒成绩
讲经验
广安区扶贫移民局局长杜强表示,广安区在过去几年致力于加大投入,把产业放在了第一位。全区共136个贫困村,当地利用区本级财务筹集资金和项目资金给每个贫困村拨款,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庭院经济发展资金30万元。记者了解到,广安区近年把区本级新增财力的90%都用于脱贫攻坚。此外,针对对所有享受政策后还不能脱贫的贫困户,广安区还建立了爱心基金和贫困户救助基金两大基金。对遭遇大灾大难的贫困户或重病户进一步帮扶。比如在医疗上,保障贫困户个人花费将不超过总费用的10%。
广安区扶贫移民局局长杜强接受四川发布记者采访
而除了资金保障,当地还落实人力保障。每位领导都将联系帮扶贫困村,并且每周至少有一至两天需住在贫困村,一旦完不成任务,将受到严厉的惩戒。杜强告诉四川发布记者:扶贫工作最大的感受是“累”,从国庆节至今,自己从没有一天休息过,班子经常开会加班到很晚,曾经晚上一点还召集过会议。但工作更需要坚持一步步做扎实,“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国家定下的贫困户标准一项一项地去做,反复帮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直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摆脱贫困。”
广安市华蓥市:
政策兜底力度大 保障就医就学全覆盖
晒成绩
讲经验
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衣食住行、就医就学。华蓥市针对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占绝大多数的基本市情,把政策兜底摆在最优先、最重要位置,力度大、见效快。兜底力度有多大?记者了解到,目前当地已实现“低保兜底、特困供养、临时生活救助、残疾人扶持、养老保险代缴”兜底政策全覆盖。
华蓥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唐协建接受四川发布记者采访
低保上,2016年,经过3次调标,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150元/月调升至每人300元/月(最低补差标准230元),为广安市最高标准;
就学保障上,华蓥市构建了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程帮扶体系,将贫困大学生资助标准从4000元/年提升至5000元/年,全市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
从保障就医方面,全市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八个100%等政策,将已脱贫对象一并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实现贫困患者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全额报销。而群众除了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符合条件还能获得医疗救助、特困帮扶、惠民帮扶等多种扶持。
华蓥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唐协建说:
政策兜底保障了贫困户的基本生活,下一步我们要跳出脱贫抓脱贫,把当地的经济发展纳入到整个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就产业来说,华蓥市将进一步利用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产业,同时更注重每家每户的庭院经济发展,解决百姓致富长效发展机制。”
广安市前锋区:
“互联网+精准扶贫” 开发APP及时跟踪脱贫动态
晒成绩
讲经验
如何把互联网跟精准脱贫有效结合起来?
前锋区创新开发了全省首个“互联网+精准脱贫”APP大数据信息平台——前锋区脱贫攻坚信息平台。建立起区、镇、村三级信息显示终端,实时录入、实时更新贫困对象脱贫动态、干部帮扶动态等信息,开辟出政策宣传、民意畅达、群众致富新渠道。
前锋区扶贫移民局局长杨东南接受四川发布记者采访
前锋区扶贫移民局局长杨东南向记者介绍并展示了这个平台的强大功能。简单的界面上功能齐全,从全区脱贫规划、扶贫政策查询到每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个人脱贫发展动态;从接收和反馈贫困户诉求到实现电商平台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贫困户的发展动态和脱贫工作开展情况一目了然。APP的便捷查询能满足当地各扶贫工作人员对脱贫发展状况的全面掌握,同时能实时监督执行,及时发现问题。
据了解,这款APP是由前锋区扶贫移民局与商业公司联合开发,从2016年7月底开始正式启用。目前已面向区内所有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开放,为保障隐私设置了分级授权。相应帮扶干部们可随时在手机上录入、更新贫困户帮扶信息。而贫困户也能在“回音壁”版块留言反馈,相关责任单位将针对其问题尽快解决。杨东南表示,通过这个大数据信息平台,我们能顺利实现精准管理,确保扶贫脱贫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估,目前,这项经验也被很多其他区县参考学习,对扶贫脱贫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川发布记者了解到,至目前,五个首批“摘帽”县已全部通过“年终考核”,成功达到省级验收评估和第三方评估标准。而两个国贫县也将很快迎来国评验收考核。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到精神面貌建设,五个“摘帽县”都交上了优异的成绩单。乡县里路修得咋样?老百姓是否有房住、有饭吃、有学上、有医疗保障?四川发布“脱贫攻坚第一线”系列专题将在接下来的几天带您直观地走进五个首批“摘帽县”,用镜头还原最真实的脱贫前线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