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名城绍兴是一坛窖香浓郁的醇酒,还未品味,人便已醉:
品读绍兴
老绍兴,醉江南。
——题记
邓四平/文图
名城绍兴是一坛窖香浓郁的醇酒,还未品味,人便已醉。绍兴老酒、绍兴黄酒、女儿红,未到绍兴,便早已嗅到了氤氲在绍兴城空气中四处飘漾的一城酒香。
水多,桥多,江南水乡绍兴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有水的城市往往充盈着无尽的秀气和灵气,绍兴自然也不例外。革命志士鉴湖女侠秋瑾女士,大文豪鲁迅,以及同为周氏三杰的鲁迅的胞弟散文大家周作人,曾任浙江省省长的周建人,均是来自于绍兴的名人。不容置疑,绍兴自然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南宋皇陵修筑于此,再往前看,一代书圣王羲之于千年之前在当地一个名叫兰亭的地方伴着微微酒意不经意之间写下的《兰亭集序》,更是让绍兴从此而名闻遐迩。绍兴如诗,如画,如歌,绍兴更如一本溢满浓浓书香厚重的古典线装书,博大精深而又意蕴无穷,耐看,耐品,更耐读。
来到绍兴,首先要去的地方自然便是鲁迅故里了。三味书屋,百草园,紫红的桑葚,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酒香四溢的咸亨酒店,脆生生香喷喷的茴香豆,那些先前只是在鲁迅先生笔下读到过的景物,如今竟能亲睹为快了。如今的鲁迅故里已打造成为了绍兴城里的一个著名的景区,成为了绍兴城的“镇城之宝”和享誉八方的金字招牌,吸引了南来北往大量的游客纷至沓来游览观光。
鲁迅故里就位于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绍兴城中的闹市区中,景区大门左边立有一块巨大醒目的青石浮雕画,黑白相间的浮雕画上鲁迅先生手执一只冒着袅袅香烟的烟斗,左边雕刻的是青青的石板路和高低参差错落有致黛瓦粉墙的江南水乡民居,左上方书有“鲁迅故里”四个醒目的青黑大字。走进景区大门,一条窄窄的青石板小路向前方铺陈开去,两旁是一溜儿的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的祖居,鲁迅的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等等都错落有致地镶嵌于林木葱茏之中。故居门前,一条小河潺潺流淌而过,三三两两的乌篷船晃晃悠悠地在河上慢慢地驶过,令人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文中记录的一些景物和人物来。
先是去参观鲁迅的祖居之所,鲁迅祖居房屋高大巍峨,黛瓦粉墙,庭院深深,很有大户人家富丽堂皇的气势。祖居的堂屋正中悬有“德寿堂”白底黑字宽大的牌匾,匾下挂有古字画,画下摆设有供桌和太师椅,两旁的柱子上有楹联和字画。往里走,祖居照壁的墙上高高地供奉有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鲁迅先生祖先的画像。往右而去,可以看见鲁迅先生出生时的房屋,还可以看见鲁迅笔下所写到的睡觉时爱摆个大字形状的长妈妈的卧房,还有当铺库房,有很多口锅灶名为七星灶的厨房,如此等等,不一而举。鲁迅的祖先在当地委实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大户人家,家道中落那也只是后来之事,至于原因在先生的文章中自然有所提及。
从鲁迅祖居出来,然后去参观三味书屋和百草园。这可谓是个闻名遐迩的处所,三味书屋其实是鲁迅先生小时候读私塾时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的家。书屋的门前也有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河里几乎泊满了乌篷的小船。穿过河上的小桥,便进到了三味书屋的堂屋,堂屋上方一样也悬挂有大大的牌匾,牌匾上写着:“思仁堂”三个大字。匾下挂有字画,陈设有长条状的案桌,桌上有花瓶,桌前有太师椅。转过堂屋的后面便是鲁迅先生笔下那著名的三味书屋了,书屋的正上方的牌匾上写着“三味书屋”四字,牌匾下方果然悬挂着一张颜色十分古旧的画,古画上那苍劲的树下卧伏着一只肥壮的梅花鹿,古画下面的案桌右方一黑边镜框里供奉着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的画像。书屋里摆放着七八张八仙桌,并不多。鲁迅的课桌就摆放在三味书屋牌匾下的最左下角,现在的墙壁上用标示牌醒目地标示着“鲁迅先生的座位”等字,很想亲眼看看鲁迅课桌上那个传说中鲁迅亲手镌刻的“早”字,但书屋不许游人随便进入,因此不得亲眼一睹为快。逝者如斯,走进如今的书屋,让人仿佛突然穿越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光,让人情不自禁地就仿佛依稀可以听见当年书屋里的书声朗朗和人声鼎沸,也仿佛可以看见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朗读古文时那清矍的身影和将头拗过来拗过去那有趣的场景,而如今,一切均已人去屋空,留下的惟有游人们匆匆的步履和寻幽访古好奇的眼神。
穿过三味书屋的一道后门,便可以去到鲁迅笔下那美丽而神奇著名的百草园了。在我先前的想象之中,百草园一定是一个富丽堂皇风景美丽得犹如人间仙境的所在,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穿过三两株屈曲盘旋青绿苍劲的老树掩映下的一段并不太长的甬道,传说中的百草园就出现在眼前了。园子其实并不太大,大约有两个篮球场一般大小,中间是一块小小的碧绿的菜地,零星地种有一些碧绿的菜蔬,菜地旁立有一块米黄色的石头,石上竖书“百草园”三个行草大字。往里走,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当年鲁迅先生笔下所写的紫红的桑葚树,右边不远的砖墙下的地里可见一株皂荚树,但并非十分高大,树身仿佛快要倒了,四周用杆子从不同方向支撑着树身。其他的什么轻捷的叫天子、肥胖的黄蜂、躲在树阴里的鸣蝉、叽叽喳喳的蟋蟀、神奇的何首乌等等,一样也没有看见,我们也就只能依靠想象来感受它们的存在了。眼前所见到的百草园自然远远没有鲁迅先生笔下记录的百草园的意趣盎然和优美神奇了。
随着熙熙攘攘的游客匆匆而去,不过倒也没有过多的遗憾,神奇的中国文字本来就是一个妙笔生花的传说,何必事事都去当真,毕竟已经来过,倒也了却了一桩好奇的心愿。
出得百草园,可见一个悬挂写着“宛在水中央”牌匾的古戏台,亭台楼榭筑于水上,沿着斗折蛇行的水上廊道走进另外一个记不清什么名字的展馆,展馆内展示的大多都是极具当地浓郁地方风情的民风民俗,拜年贺岁等等,看见这些生动的场景,又令人情不自禁地忆起鲁迅笔下那个戴着明晃晃项圈的少年闰土来,在岁月时光的流逝中,《祝福》里鲁四老爷,面容凄苦的祥林嫂,身着单薄棉衣表情麻木的中年闰土,咸亨酒店折尺形柜台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落魄的背影,如此等等,仿佛也都一一穿越时空的隧道,栩栩如生地走到了我们的眼前,跟前,乃至魂灵的深处。
当然,绍兴所能吸引你的,绝不仅仅只是闻名遐迩的大文豪鲁迅一人,想必只是因为鲁迅的名气太大和距离我们的时间并不太远所致吧。被誉为“绍兴三奇”的绍兴臭豆腐、乌干菜、绍兴黄酒,以及鲁迅先生笔下那“多乎哉?不多也!”妙趣横生的茴香豆等等,也无一不给人留下无限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绍兴值得记录和记忆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就如一本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每一次翻阅和品读,总是让人如同品味一坛窖香浓郁的老酒,让人久久沉醉其中,岁月流香,而又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