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东方诱惑

[情感·家庭] 黄渡。沧桑五里坡。

[复制链接]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57.jpg

       到古渡头乘船而东的当地人,从陕西汉中挑盐铁下来的贩夫,赶考的,办差的,投亲靠友的,都在即将上五里坡或下完了坡时在这里坐坐。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58.jpg

       不同的人坐在一起,自然有着天南海北的龙门阵,外界的奇闻轶事便带到黄渡,五里坡的人,也跟着开了眼界。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59.jpg

       有些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的,偷偷作着闯荡世界的梦,终于在某一天,一个年轻人随着一个挑夫或一个货郎,翻过长长的五里坡,望西去了。他怀里揣着的,是白发苍苍的母亲挖回的井边的土,小小的一包,紧紧地贴在心口。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60.jpg

       从此,一条路把一个游子的心紧紧连着,他靠经商挣了钱,便托人捎回五里坡来,一年一年地,他终于老了,又沿着那条离家的路回来了,怀里揣着的,除了银钱,依然是那一包故乡的土。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62.jpg

       如今到五里坡去,路边有一座修得极好的墓茔,便是这个人的最后归宿。他把墓地修在大路边,大概是为了纪念,五里坡是他的根,五里坡也是他的起点和终点,如今叶落归根,能够在另一个世界看着自己的后辈年年月月走在这条路上,是一种安慰吧?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64.jpg

       墓碑上刻有三幅对联,“莫谓山高无虎啸,须知水远有龙蟠”一联真是极好,有些微的警示,又有深沉的谦虚,警示与谦虚的背后,还藏着不动声色的骄傲以及隐隐约约的自信。或许这联是当地读书人写的,郡县所在地的文人,气魄胸襟真是开阔。那些从渡头上来的行人看到这一联,大概也得正一正衣冠,对即将要翻越的五里坡肃然起敬吧。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63.jpg

      清朝以前,据说五里坡上建有公馆,专供过往官吏客商住宿。记得一位明代的兵备名叫曹恕的,某一天翻过五里坡,来到黄渡馆驿,在墙上题了一首诗:

东行方二月,春色望空迷。
路转山还北,云开日已西。
乡心随去雁,客梦断邻鸡。
新景般般在,宫墙信笔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65.jpg

      早春二月,川北的天气正是料峭。他大概赶了一天的路,到日头偏西才到了馆驿,却没想远行勾起乡思,整夜睡不好,天亮时正好睡眠,又被邻家的鸡吵醒了,早早起来,一片清新之景,可惜终究是异乡人的心境,匆匆题完诗,怕又要赶路吧。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66.jpg


         “路转山还北,云开日已西。乡心随去雁,客梦断邻鸡”,一个名不见史册的武官,诗居然也写得这么细腻,真是难得了。看来,五里坡的蜿蜒曲折,催生了也忧伤了曹恕的客愁乡心,当静夜的月光抚慰一天跋涉的疲惫,当猎猎的山风和着流水的呜咽一起轻扣窗棂,一腔诗情,又怎能不随着归梦一起辗转反侧呢?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67.jpg

       这位曹公应该不止一次来过黄渡,且看得出,他挺喜欢黄渡的,后来他还在黄渡写了一首诗:

凭谁折得一枝红,
隔烛俄看小坐东。
独倚荒亭浑不语,
含情夜夜恨春风。

        他住在馆驿里,被墙外的一朵花感动了,久久地凝望,竟心生爱怜。不过,“含情夜夜恨春风”总觉轻佻了些。年代久远,这位曹兵备在黄渡有什么公干,是在什么情形下写下了这样的句子,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我想,这首诗里的闲适心境,多少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现实不太合拍。一年又一年的灾荒,越来越沉重的赋税,让曾经繁华富庶的黄渡沉默荒芜,恐慌不安,那时的五里坡,曲曲折折正像一根辘辘饥肠。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69.jpg

       逃荒的队伍沿着五里坡一路跋涉,这中间有一个叫鄢本恕的中年人,他的家就在五里坡不远的蓝武山下,他望一望苍黄夕阳中寥落的田园与飘摇的茅屋,咬一咬牙,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去,他的心里,早已经山呼海啸。几年后,当他与另一个黄渡人蓝廷瑞率领的十万起义军在川陕湖广纵横驰骋时,明朝官军却从五里坡下来,过了黄渡河,来到河左岸的蓝武山,他们杀死姓鄢姓蓝的百姓,将埋有鄢蓝祖先的那座山烧成了焦土,并立上“万古禁入”的石碑。而当鄢蓝挥师回乡时,误中锦衣卫埋伏,命殒川东,这一年,是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一段惊心的血色往事,从此风干在历史的记忆里。可能没有人注意,也是这一年,葡萄牙人攻陷了明朝的藩属国麻六甲,而统治者们,压根就觉得那与己无关。那些浮沉于宦海的曹恕们,他们都忘记了向外看,或沉缅于一朵含情的花里,或用尽谋略,算计早已贫穷的土地。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57.jpg

       旧县志对鄢蓝的事迹记录,简略而冷漠,处处用“贼”,让人生厌。但在五里坡,鄢蓝的形象就鲜活起来,人们悄悄缅怀、歌颂,然后再用乡人特有的方式神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62.jpg

       有一则传说是这样的:

        相传,明朝中叶时,因为四川连年荒灾,天帝便下凡视察民情,看到到处民不聊生的情形,好不生气。他走到五里坡,忽见一道五彩光华窜起,隐于蓝武山下。他掐指一算,便明白就理,遂留下一道偈子:戴铁帽子过了路,河中鲤鱼跳上树,白狗跑来爬上屋,三箭射过天子出。这则偈子被人们当作歌谣到处传唱,但都不知究竟意为何指。某天清早,鄢本恕的大嫂正在屋边洗衣,原本晴朗的天,突然下起大雨来,一个卖铁锅的为了遮雨,将锅顶在头上赶路,一个渔夫从河边上来,在路边的大树下避雨,顺手将打来的一条大鲤鱼挂在树杈上。大嫂看到这里,心中不由一动,突然,又不知哪里跑来一只白狗,围着她家的房屋飞跑。她心里一个激灵:这不正是那歌谣要应验了么?一时心急,赶紧叫弟弟鄢本恕拿出弓箭来,专等白狗跳上屋顶就射,可是白狗跑了两圈,就是没有跳上房屋。大嫂不禁急了,抱起狗就扔上了屋顶。鄢本恕这边早已弯弓搭箭,“嗖嗖嗖”三箭射了出去。且说紫禁城里,皇上刚刚起床,正在洗脸,突然有人报告说:早上不知从哪里飞来三支箭,不偏不倚正中朝堂的龙椅之上。皇上大怒,立即派人追查箭的下落,查来查去,终于查到了五里坡蓝武山下的鄢家,于是朝廷派出兵马,来到蓝武山将鄢家赶尽杀绝。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64.jpg

       这则充满迷信宿命色彩的传说让人久久无言。乡民们已经被压抑得太久,太需要呐喊了,可是,那时的他们还被无数根无形的绳索捆绑着。如今,最先呐喊的那个人失败了,他们不敢悲伤哭泣,便只好为反抗者找出失败的理由,也为自身的命运找出理由。中国的农民,总是习惯用命运天意解释一切,屈从与反抗,麻木与狡黠交织着,矛盾着,像曲曲弯弯的五里坡扭曲在一起。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65.jpg


       走过五里坡的官员,也有把眼光向下看的。依然是明朝,营山有一位叫严杰的县令走过五里坡,望着满目的荒凉,不由得忧从中来,夜宿黄渡公馆时不由得写道:

山道崎岖杳杳寻,
行人苦热望云阴,
荒村废冢凭谁吊?
孤鹤秋风唳夜深。

       他来到这里的任务是伐木,可能是上级的命令,也可能是县衙要兴土木,总之,他在一个初秋亲自来办这件事,饱受跋涉之苦。也正是这样的跋涉,让他不得不面对荒凉的村落、无人祭扫的坟冢,他真的感动了,悲从中来。他大概想不到,在他之后的一百多年,川北大地在连年的战火中荒野千里,人烟寥落。那时的五里坡,该是荒芜的、死寂的。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67.jpg


       据当地人说,现今的黄渡人,只有耿姓与汤姓是本地人,其他的人都是“湖广填四川”时迁到这里的。死寂之后,五里坡与川北其他道路一样,热闹而茫然,开始迎接一场政策性的移民潮。它用土地的厚实承载一拔又一拔异乡人的泪水、叹息、乡思与贫穷,直到陌生成了熟悉,异乡成了故乡。

       世界并没有改变,生活还在继续,路依旧沉默,又是几百多年过去了。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69.jpg

       终于有一天,五里坡上走来了另一群人。他们衣衫破旧,但目光特别明亮,他们拿着枪,拿着刀,从五里坡下来。一个很有文化的兵一眼看见了那一座气派豪华的坟墓,他拍拍漂亮的护栏石板,说:“这里真不错!”他拿出毛笔,在石板上写下“人民万岁”四个字,他看了看,想了想,又在另一块石板上写下“红军必胜,川军必败”八个字。他又找来当地一个巧手的石匠,叫他把这些字镌刻在石板上。当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在五里坡上响起,那些长工、挑夫、放牛娃便迅速聚拢来。那个兵开始演讲,开始细细地为他们解释那些标语的含义,一天又一天,直到人们欢天喜地簇拥着那个兵走上街头,把鲜艳的红旗插到乡公所上。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70.jpg

       在五里坡,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突然开始关注与思考自己的命运,他们突然懂得五里坡上的土地庙并不一定能保佑他们,拯救他们的,还得靠自己。几个月之后,当那些兵从五里坡离开时,无数的青年、少年追随其后,走得豪情万丈义无反顾。

        二十年后,当年离开家的一些人又从五里坡回来时,世道彻底变了!有很多再也没回来,他们的名字永久地镌刻在离黄渡不远的烈士陵园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72.jpg

       一条路承载了多少人的脚步,还要承载多少人的脚步,是无法计量的。

       依稀记得我登上五里坡的那一天,作家李建春先生也为这一条路心潮澎湃。他站在坡上,遥望河对岸那条蜿蜒的灰白色公路,想起了他的父亲。那时,他还年幼,时常同父亲坐车去城里,车每到五里坡对岸时,父亲都要指着这一道坡给他看,然后告诉他一些往事。当年,父亲为了求学,每周都要挑着百十斤的粮食,从老林乡下起身,随着太阳一起上路,爬过五里坡,望县城而去。等到太阳累了,人也更累了,县城大概也就到了。几棵黄葛树下,他大概歇过脚,擦过汗,抽过烟,也叹过气。总之,五里坡一定是让他刻骨铭心的,不然,多年之后他又怎么会记得并一再向自己的儿子提起呢?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7-3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176.jpg

       他走这段路的时,该是解放初吧。那时的五里坡上,到处充满着一种昂扬与欢喜的情绪,坚强的信念支撑起磐石一般的腿脚与铁一般的肩膀,他一路只管咬着牙向前向前,苦过,累过,委屈过,但从来没有停下过。

       时光一晃,儿时听父亲说过的话仿佛还在昨日,而建春先生自己已经五十开外了,路依然是那一条路,这前后一走,半个多世纪就过去了。难怪他要一边走一边感叹:“我终于走在儿时听说过的五里坡上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