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16|评论: 0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48章:不知为道是枉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0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48章:不知为道是枉然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于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新译]
求学之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最终达到学识渊博,求道之人欲望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一直减少到无为的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才能奉行无为政治,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有道的治国者之所以得到天下人的拥戴,是因为他们不搅扰百姓。如果治国者乱为妄为胡作非为,必定引起天下纷乱,他们就不配执掌天下。



[会意]
      老子在本章中提出的“为道”理论,是修真证道的总纲,是涵盖《道德经》八十一章的“经中之经”、“道中之道”。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和“为道”一个用加法,一个用减法,两者所采用的方法正好相反。为学是从事知识方面的学习,采用的方法是一天天的积累,一天天的赠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在读书中明白大道之理。而“为道”却恰恰相反,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要失败的。为道是要用身体力行去证道,使自己的身心合于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不去为道,何以归真?
      怎样为道呢?老子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这个“损”就是要一天一天的减少,就是要不断地减少外在的经验,不断地减内外在的欲望。“损”到什么程度呢?老子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只有减少到无欲、无知、无为的境界,才能真正得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原因、是途径,“无不为”是目的、是结果。因为“无为”是不强为、不妄为,是按照自然规律去为,所以必然是无所不为。
      老子说的:“取于天下,常以无事。”这个“无事”就是无为的意思。俗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只要别没事找事,有意生事,就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人不就不再为百事闹心,万事劳神了吗?“无事”就是不要人为地去找事,要自自然然、自然而然地去做事。老子说:“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唐玄宗说:“无为无事,天下归怀,故可取天下。”一旦“有事”,必然和自己的私心和欲望相关,必定会被挠头事、烦心事缠身,就不配去治理天下。
      关于老子的“道”,中国学术界各是其是,各有各的说法,而且争论正来日方长。但学者们似乎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道”。历代老学研究者,大都只把老子当学问来做,他们的书像手电筒一样是照别人的,真正按照《道德经》的精神和原理去为人处世的为道者如凤毛麟角。老子道学不仅仅是告诉世人“道”是什么,而是教后人怎样为道。学道、闻道、论道、明道,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为道。当今社会道德崩溃,最需要的是如何为道,如何按照大道原理去为人处世,如何让道德文化渗透到我们的骨子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变成我们照亮人生的心头灯,为人处世的座右铭,变成一种活生生的精神支撑,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品质。
      近年来老道一直在倡导人生之道、生活之道,就是要让道学走进现代社会,走进普通百姓,走进人们心灵,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我们把道的原理,既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又作为一种行为方式,来指导我们的言行。道是老子、庄子从小宇宙中悟出来的大道理,是内在生命的呼声。那么道在哪里呢?庄子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庄子有个叫东郭先生的朋友,悟性不高又整天围着庄子去问道,庄子又不愿意给他讲。一天东郭先生说:“我今天留你吃饭,但是我所问你的道你必须跟我说完。”庄子一看都准备饭了,就说:“那好吧。”
      东郭先生就问:“道到底在哪里?”
      庄子回答说:“道无所不在。”
      东郭先生说:“你这个回答不行,不确指,道究竟在哪里?”
      庄子说:“在蝼蛄,在蚂蚁。”
      东郭先生说:“咱们整天谈论道,道是一个很高尚的东西,蝼蛄这么低下,怎么在蝼蛄、在蚂蚁呢?!道究竟在哪里?”
      庄子说:“在旱稗,在水稗。”
      东郭先生说:“庄老先生,这不是更低下了,刚才还是动物,现在又变成植物了!道究竟在哪里?”
      庄子又说:“在瓦,在砖。”
      东郭先生说:“从动物到植物,又到无生物,怎么愈来愈低下了!究竟这个道在哪?”
      庄子说:“在屎,在尿。”
      东郭先生一赌气不再问了,“这越说越恶心了,道怎么能在屎尿呢?”。
      庄子说道在屎尿,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这个道理就是道无处不在,世界上任何事物里都有道,世间没有一物能脱离道。反过来说,道也不能脱离万物,道也离不开万物,离开万物就不称其为道了。庄子认为道是万物背后的总导演,纪晓岚说“道乃万物当然之理”。
      庄子从小事入手说大道给我们一个启示:吃喝拉撒睡这些小事都不能违道,何况大事乎。庄子讲,道行之而成。光挂到嘴边上不去实行,不是真正的“道”,《大染坊》里有个陈寿亭,他的生意做的非常出色,但是这个陈寿亭并没有念过书,可他非常懂得“经营之道”,他有一个亲戚从国外留学回来,在经营上老是打败仗,可陈寿亭在经营上是个常胜将军。有一部电视剧叫《亮剑》,有个李云龙也是没有读过书,但是他深得“用兵之道”,他把一个日本的将军给俘虏了,他打仗不按规矩打,兵无常势,不按规矩打里面有“道”,这就叫“出奇制胜”,这就是“用兵之道”。本来敌人包围的跟铁桶一样,他还往上冲,结果真就冲过去了。据说古代有一个给皇上做车的人,也没念过书,但是车做得非常好,做车最关键的就是用斧子去砍车轴,要是车轴做不好,这个车的寿命就大打折扣了,或者拉起来非常沉重。他做车做得非常好,但是他的本领没法传授给自已的儿子,因为他说不出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最玄妙的道理用语言表述不出来,但是可以做出来,道是做出来的,为出来的,不做不为不足以成道!  
      从道德传家的角度来说,我们常说的人之常情往往就是人之常道。人人都在道中,时时都在为道,只是许多时候身在道中不知道,百姓皆曰我自然,这个“我自然”不就是在为道吗?这个道不是用语言说出来的,而是用行为做出来的,多数人只知道人之常情而不知人之常道。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伙强盗要杀害一个老者,老者的儿子冲上去,要替父亲去死,请求强盗放了自己年迈的父亲。而老者却喝令儿子赶快走开,求强盗不要伤害他的儿子。做儿子的跪求速死,大声说,你们快动手啊,放了我父亲,杀了我吧。此时,强盗手中的刀慢慢地垂了下去,转身向村外走去。是父慈子孝的情与道战胜了邪与恶!人之常情便是真情,从这个真情中就可以看到人之常道。
      世俗之人往往以损人利己为能事,修道之人则以损己利人为快乐。作为一个修道者,我们要按老子的教诲去“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不断地反省自已,检讨自己的毛病,涤除心中的杂念,改正自己的过错,减少自己的不良品性。“损”的过程就是为道的过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主动地去损,自觉地去损,乐观地去损。老道曾接触过不少高道大德,他们看上去都是一些极平常、极朴素的人,见人谦恭有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身上的傲气、俗气和虚荣都被损掉了,因为他们超越了自我,找到了真我,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道歌]
为学为道两相反,
前用加来后用减。
坐而论道雾中花,
不知为道是枉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