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4日,《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提出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提升成都核心功能,包括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等。这标志着成渝城市群正式跻身国家五大城市发展群。 《规划》提出,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重点建设成渝发展主轴、沿长江和成德绵乐城市带,促进川南城镇密集区、南遂广城镇密集区和达万城镇密集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成渝城市群涵盖四川、重庆两地42个市、区(县),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4年的常住人口为909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3.76万亿元。从地理位置上看,成渝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城市群,同时,又处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经济带,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客观地说,成渝城市群中除成都、重庆之外其他城市,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相比,不管是经济发展质量还是体量,都有很大差距,要弥补差距、实现后来居上,必须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这也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经验。 城市集群化发展不是城市的堆积和数字的叠加,而是打破区域的界限,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从而发挥“1+1大于2”的效果。从单个的城市看,成渝城市群中的城市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如果把40多个城市聚集在一起,统一规划、协同协调,其发展潜力和吸引力将得到极大地提升。 从这次川渝两地签署的一系列合作协议看,川渝两地已经为成渝城市群共享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根据合作协议川渝两地将建成8条城际铁路,随着这些铁路的建成,成渝城市群之间将成为真正的“邻居”;同时,根据合作协议,川渝两地还将在公共服务、市场一体化、规划对接等方面进一步实现协同协调,这些蓝图的落地,必将激活成渝城市群中每一个城市的活力,最大程度地实现共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