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4] 人民网成都11月26日电 13岁,她到镇里上初中,就离开了村子;29岁,她带着硕士学位回到了山里,计划投资100万元搞种养殖发展循环经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并计划三年收回投资。 [size=1.4] 她叫刘丽娟,毕业于中科院,取得了生态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在成都工作,待遇相当可观。独自回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家乡创业,这一举动一度被家人和朋友不理解,但她却有自己的打算。 [size=1.4] 童年:家里很穷,但读书很认真 [size=1.4] 刘丽娟,出生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火炬乡苟家坝村,村里至今仍属贫困村。 [size=1.4] “还记得上小学6年级的时候,我们村子照明都是煤油灯。”刘丽娟回忆说,上初中时,每周放学回家单程要走2到3个小时的山路,返校时得从家里背上米和盐菜,读书住校,那时生活过得很艰苦。 [size=1.4] 上中学期间,刘丽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size=1.4] “她从小就很听话,读书从来不要我们操心,放学回家一直帮我们干农活。”刘丽娟母亲说,“女儿都读完研究生了,还回村里来干事业,我一定支持她。” [size=1.4] 回村:用所学知识致力农村生态建设 [size=1.4] 刘丽娟所在的苟家坝村,是通江扶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村,新居建设、产业培育正如火如荼。 [size=1.4] 她家的老房子10年没人居住了,略显破旧。她回村创业,母亲也从城里回来陪她。 [size=1.4] 从村公路到刘丽娟的种养殖基地,大约一公里多的路程要艰难得行走近20分钟,由于路面正在修建,加上雨后泥泞,走起来十分吃力,可刘丽娟却显得格外轻松。 [size=1.4] 在接受采访时,刘丽娟的母亲情不自禁留下眼泪。她说,“女儿回来创业肯定会吃苦,让我很心疼;但看到女儿用所学的知识来发展农业,心里又很开心。” [size=1.4] 为什么选择农业?刘丽娟说,以前回老家时,看到土地荒芜就感到心痛,选择种养殖是想利用所学的知识发展循环经济,不但可以提升家庭的幸福指数,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拥有一份事业。 [size=1.4] 为什么选择苟家坝村?她说,“还是那一份乡愁让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将来想对农村生态建设出一点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