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名家校园说唱
时间:2015-11-08 来源:爱听戏网 作者:杨莎
11月6日下午,由成都巧茹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光亚少年川校、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团光亚分团主办,川师大附属上东小学承办的传承民族文化培育阳光少年 主题活动走进校园,川剧艺术家们为上东小学全体师生带来精彩变脸。好戏连台 专业戏曲上东开戏 又圆又扁的是簸箕塞,天天挨打是个筲箕; 装渣渣的是撮箕塞,爱怕烟囱是个笊鸡(蛐蛐); 客房里摆的是茶几塞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陈巧茹女士带领川剧院的老师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走进为上东小学学生带来精彩表演,新版川剧《王婆骂鸡》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了许多流行元素和地方特色,全剧幽默滑稽,引得在场师生们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鸟空啼雁南飞西风阵阵,落叶儿逐黄花顺水飘零。好似奴塞北女茕茕孤泠,怨兄长困锁奴未订鸳盟川剧《花荣射雕》更是将全场氛围带向高潮;服装上有着十分精美而典雅的刺绣,配上清新淡雅的服装色调,更加烘托出唯美之感,川剧艺术家们给大家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白扇仙姑。 据了解,川剧,是四川的传统文化,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活动现场盛况
有同学愿意上台来和老师学习戏曲动作吗?我愿意!我愿意!上东小学阳光厅内,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跑上舞台,抢着学习戏曲知识。小演员们一个个可爱的动作、滑稽的神态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热烈欢呼。 我刚才上去和老师学习动作了,老师很有耐心的教我,我以后会继续学习戏曲的。上东小学二年级的郭晨说,我长大了也想给大家表演。 我以前以为川剧就只是变脸,可是没想到会这么丰富。来自上东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杨阳说,我来的时候就只是想看变脸,我觉得其他的没意思,可是,我看了小丑的表演之后,这比变脸更有意思。 文化传承 首先从娃娃抓起 艺术源于生活,这次来上东小学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让孩子们养成观察生活的能力,把戏曲的种子埋在他们的心里。川剧名家陈巧茹表示,戏剧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戏剧艺术的熏陶不仅对小学生文化、艺术修养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地方经典创作的传承和地方戏剧艺术的保护。 川剧进校园,弘扬川剧,传承非遗,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巧茹女士表示,我有责任让孩子们亲近川剧,了解川剧。看到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我真的感到特别的欣慰! 戏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提高,而戏曲教学要求孩子们在戏曲活动区内通过手脑并用,完成绘画脸谱、制作服装、表演动作等活动,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继承民族传统文化,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在演出最后,陈巧茹提出了新的期望。(新浪四川教育频道杨莎)
艺术家风采
《王婆骂鸡》
《花荣射雕》
艺术家教小朋友戏曲动作
小学生对戏曲模仿着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