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兴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国家文物普查考证,境内有战国时期的岩墓,证明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烟部落。在今殿子山和大灯山仍有残留的山寨和蛮洞遗迹。最初义兴没有地名,也没有街坊。到了隋朝年间,人们只是把这里当成过往商贩和生意人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主要通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长期的商贸交易活动中,通过以物换物,互通往来,本地人也开始经商学艺,渐渐学会了做生意,最先从外地引进了土窑货烧制技术,选址在今上河街原区工委驻地建成了土窑场,专门烧制水缸、酱盆、茶壶、罐子等家居用品。后来,在所烧制的窑货中,最出名的是罐子,其做工精细、造型美观,远近闻名,深受客商们的青睐。烧制窑罐便成了当地的一大产业。自此,前来洽谈窑罐生意的客商络绎不绝,产品远销遂宁、成都、广元、巴中、广安、重庆等地。
随着窑罐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日新月异,使该通道的人气越来越旺,商贸交易越来越兴盛。随即便陆续有人在今上河街搭棚摆摊,有的开茶馆酒店、有的办饭店客栈、有的开骡马店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这个千年古道逐渐形成了商贸场所,久而久之,人们便为此地起了个土地名——罐子场。
后来,在罐子场上出现了一位富商,为了标榜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势力,便效仿隋炀帝的娱乐船,在罐子场上街建造了一条形似游船的旱船,专为绅士名流提供休闲和娱乐。到后唐时期,旱船逐渐演变成了商贩们进行商贸交易的主要场所。
民国初期,罐子场上有了“仁”、“义”、“礼”三堂袍哥会,其中以何文山为“袍哥大爷”之称的“义”字号袍哥会,汇集了场上的保长甲长、绅士名流为主要会员,在场上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势力。后来,为了使“义”字号袍哥会组织不断强盛兴旺,便将罐子场更名为“义兴场”,“义兴”因此而得名。
义兴镇有着传统的民间工艺。除了窑制品,早在后唐时期,义兴场上街就有了铁匠炉。到了清朝末年,一千多年来世代相传的如银匠、铜匠、铁匠、木匠、石匠、竹编等各类民间手工工艺,在义兴场上各显身手。当时颇有名气的有张文灿师傅的银匠首饰、张文福与张文寿兄弟俩合伙经营的铜匠铸件,还有“木秀才”唐明山的建筑木刻,贾旭山、何绍禄两位师傅的修造石雕工艺等,在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中脱颖而出有号称大炉匠和小炉匠的张长海(化名张海尔)、何其山师徒俩,其打铁技术远近闻名,他们能锻造戈、矛、刀、剑等兵器,锄、镰、刀、斧等农具,铲、勺、刀、钳等厨具,还有铧、索、钩、钉等耕作农具。李启义师傅精湛的竹编技艺也独占鳌头,在他所编制的竹编制品中,有田间提灌用的戽水篼;有手工打谷子时代田间拌黄上用的档席;有收晒谷子时用的晒垫、围席、砘子;有打场晒粮时用的撮箕、簸箕、筛子、漏扬筛等农具;有插筷子用的箸笼子、盐篼、大锅盖等厨具;还有篾席、凉板床席等床上用品。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为义兴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义兴镇有着丰富的卤盐资源。隋朝末期,义兴人开始在境内开发卤盐。当时的卤盐遍布全镇的11个村,共开采了16口盐井,丰富的地下卤盐资源成了义兴的又一大产业,年产量高达1500吨,卤盐产业给义兴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同时解决了当地主要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了生计,几个朝代的义兴人以“背背子”为生,把当背夫作为职业,以人背马驮为交通工具,将义兴卤盐源源不断地运往通江、南江、遂宁、成都、广元、巴中一代贩卖,换回自己所需的粮食、布匹等商品,当时的义兴卤盐供给了川内外大部分地区。
义兴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义兴大灯山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始建于唐朝,位于境内花木山村,占地2平方公里,清乾隆年间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铁字塔等,晨钟暮鼓,民间素有“大灯山点灯”之说,前来此地拜佛、烧香、点灯、还愿的信众络绎不绝,佛事颇盛。2005年5月,大灯山大慈寺管委会经宗教局批准成立。今有大灯山30米长得石壁卧佛、五百罗汉塑像、岩雕佛像近千尊,各种神像尊窖等庙堂设施一应俱全,集佛文化、观光、旅游和休闲于一体。
义兴镇有着渊源的政区沿革。1909年(宣统元年)属北区。1939年(民国28年)前为义兴联保。1940年(民国29年)与中和合建义中乡,1942年(民国31年)隶第三指导区。1950年初仍为义中乡,隶义中区(三区),1955年改为义兴区,同年7月析置中和乡,1958年与中和、碾垭、紫岩合并为东风公社。1961年中和、紫岩、碾垭恢复公社建制。1967年更名为洪流公社,1981年定名为义兴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1985年改乡为镇,隶义兴区。1992年9月调整区乡建制时中岭乡并入义兴镇,1994年中岭乡析出,辖地还原义兴镇,隶义兴区。2007年撤销区级建制。
如今的义兴镇,已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镇、省级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位于西充晋城北部20公里处,地跨东经105°47′36〞——105°53′26〞,北纬31°07′57〞——31°11′24〞。东邻西碾乡、紫岩乡,西连青龙乡、槐树镇,南与中岭乡、青狮镇临界,北与南部县建兴镇毗邻。辖曹家庙、西山庙、喻家垭、花木山、胥家垭、天台院、玉台场、吉家店、书房山、白马、殿子山、王家岩、新华、黄岭垭、阳家庙、武显垭、盐水垭、黑柏山、贾家店十九个行政村一百八十九个村民小组和神垭宫、上河街、荣兴大道三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十一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4365人,其中场镇常住人口1.1万人,耕地面积18493亩,幅员面积37.5平方公里,场镇建成区1.9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域5平公里。
境内溪河属嘉陵江水系。源自盐水垭村由南向北与源自吉家店村由东向西穿场而过的两条小溪,汇集于王家岩村深堂河,顺北流入南部县建兴镇徐岸河。
辖区东起玉台场村石化山,西止黄岭垭村杨家山,东西最大距离6.5公里;南起盐水垭村桐树山,北止西山庙村北何大山,南北最大距离13.5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68人。
义兴场镇分上河街和下河街,其中:下河街又分义碾路、义紫路、义槐路、义青路、国道线和开发新区等十多条街道,场镇街道总长度约5.5公里。场镇市政设施功能齐全,铺设干线水管13.6公里,建有35千伏安变电站1座,铺设天然气管道45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0000门,光纤电视、互联网线路长约10公里。
义兴镇即将建成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四园”、“三中心”:即百科供港有机产业园、金科有机种养殖园、茂源有机果蔬产业园、丰森生态农业示范园;百科果蔬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百科有机食品体验中心、优质粮油加工储运中心。如今的义兴,正在以超常的速度向“创现代化强镇、建生态型义兴、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生态经济强镇”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