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亭即将消失的职业-------铁匠 雨后斜阳/文图
提到铁匠,人们大多会想到在屋子的确中间有一个大火炉,炉边一大风箱,风箱一拉,炉膛火苗直蹿。铁匠师傅一手拿榔头,一手拿钳子,将炉膛内烧红的铁器移到大铁墩上,助手握大锤和师傅配合进行锻打,师傅左手握小锤,一边用持钳的右手翻动锻打的铁料,榔头落下,火星四溅…… 印象中的铁匠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我们县城的龙江桥一处老房子里确有这么间铁匠铺。7月25日的上午,我专程去拜访了这间铁匠铺,与传统铁匠铺不同的是风箱已经被电风机取代,重磅大锤也已被气锤取代。去时,铺子的主人谢师傅正在工余休息玩手机上网上,我与他聊了起来。这个铁匠铺的前身是隶属盐亭二轻局北街东风电器厂的一个车间,以前主要加工一些电器产品上的副品加工,也做加工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随着科技进程的加快,盐亭二轻系统基本全面崩溃解体,谢师傅的父亲老谢师傅将这车间接手过来,1998年搬迁到龙江桥现在的这个地方,因这个地方地处城乡结合部,北门方向农民进城的必经之路,加工的农具比较好销售,所以这间铺子就在现代都市的夹缝中保存了下来,如今在龙江已经开了18年了。 谢师傅说,要保证铁器的经久耐用,在选料、锻打、淬火等很多道技术含量较高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体验出打铁人的毅力和技术,哪一道工序不到位,就可坏了名声。老谢师傅和现在的小谢师傅的手艺在盐亭都是有口碑的,买过他家铁器的人都说谢家打的铁器钢性好,结实耐用,货真价实。 尽管随着农业机械化步伐的加快,铁匠铺的生意日渐萧条,但谢师傅依然打制着农具。他说,打铁是男人的事业,这是因为没有力量是不能打铁的,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不能打铁的,俗话说,“打铁先要本身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谢师傅也试图物色个徒弟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可是年轻人对打铁都不感兴趣。 红炉开起了,炉膛红红的,室内温度骤升,谢师傅一番铁锤,挥汗如注,火星四溅。正是铁匠精神,方显超人的力量与气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