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在老家的一周时间里,我带着儿子,几乎走遍了附近的田埂,爬遍了临近的小山,看着那些熟悉而陌生的村落、山沟,偶尔碰见的似曾相似的家乡人,很多感慨积聚心头,山,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湾水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我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国家农业政策的扶持,合作医疗的建立,家电下乡带来的实惠,我能真切感受到老乡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小镇附近的很多村子,经济稍好的农户用上了天然气,电也不像往年那般紧缺,家家户户都有了抽水机,吃水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挣钱还是太难了!
如同每个人的家乡一样,家乡的山水给了我们太多的恩赐,我们永远热爱她!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玉印村和白兔村交界的一处寺庙)
祈求风调雨顺、家和事兴,仍是老乡们最朴实的愿望
(蟠龙村二组)
春“田”水暖鸭先知
(胖土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老井还是要上锁的,现在好了,家家几乎都有水井抽水,或者
直接从山上用小水管引水到家
(玉印村通往天生寨路上)
炊烟袅袅,水泛清波,也有些田园诗画意境
洗车的把照片照得这么巴适啊?水准有点高哦,构图也相当讲究,第一张的色彩特别巴适,坛子里面又多了一个色友哦,顶起来。
(七村)
谈不上什么风景,但总是让人安静
(行走在天生寨山上)
这是一个生活的符号,一段童年的难忘记忆,一个永不磨灭的故事。
当年,风华正茂的父亲就在这座全公社最高的山上,任教达五六年之久,至今,
父亲寝室后边的崖壁上的渗水,犹“滴答、滴答”响在耳边
对于我,这一草一木,一山一壑一小径,都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情感元素
(拍于洗泽六村二组,现在六村好像叫玉印村了)
因为缺水,这里仍有保留“冬水田”的农作习俗,冬天把水慢慢蓄起来,开春后种植水稻,
水就有了保障
(玉印村)
鹅舞红掌,鸭戏清波,田园的美,令人惊艳!
油菜是家乡重要的经济作物
(玉印村——六大队)
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在外出务工的人们渐行渐多的今天,牛,更是不可或缺的农家宝贝
(白兔村—以前的八大队)
发展蚕桑也是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通往玉印村、油坊村和石牛庙村的公路)
乡村公路蜿蜒,不时有轿车、面包车和摩托掠过,交通已经大大改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