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2013年的帖子再现论坛) 平昌应理直气壮的申报“撤县建市”。
全国有138个县在紧锣密鼓的申报“撤县建市”,平昌有幸位列其中,然而:平昌的官员不敢理直气壮的打出“撤县建市”的旗号,积极作为,大胆申报,就其原因,是平昌的当政官员不敢得罪他们的上司,怕一旦申报失败,连他们现有的官帽丢失了。
作为一个退休老人,建不建市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但对平昌的未来,对平昌的子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现在的县建制,国家是以投入发展农业为主,如建了市,国家就会将市定位为城市,在投入上就会以发展工业、商贸、服务业为主。新的党中央把推动城镇化作为发展中国经济新的引擎,如平昌这次不能搭载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将会后悔万年,当官的将会成为平昌历史上的罪人。要认真学习巴中当年申报成立巴中地区的精神,当年巴中人不怕得罪达川地区的领导,不怕丢掉个人官帽,今天给巴中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巴中如当年不成立地区,不建市,不知今天落后得像个什么样儿,真诚希望平昌在台上的官员为平昌的将来办件大好事,即或是为申报建市丢弃了乌沙,平昌人民也会将你们载入历史,成为史册上的功臣。
在南方周末记者接触到的百余县区中,神木属于为数不多的“高调分子”。“我们县申报撤县设市材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我们对此抱有100%的信心。”神木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高增力说。
这个全国百强县的自信绝非一句空话。南方周末记者获悉,如果按国家撤县设市的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主要指标,目前神木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并大幅超出标准。其中GDP总量是国定标准25.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39.8倍。2012年城市化率已达63%,县域集聚人口超过40万。用雷正西的话说,“神木早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县”。
出色的经济数据,让神木组织撤县设市工作格外神气。
2011年全国“两会”上,有陕西省人大代表就为神木等县撤县设市提交议案,而县委、县政府也在当年将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获得省市两地政府的支持。次年,陕西省政府向国务院提交了神木撤县设市的请示。目前,处于待批阶段。
而距神木千里之遥的贵州省黎平县,却仍在冥思苦想,默默准备。
黎平县是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比对国家现行撤县设市标准,在经济、人口、工业产值3大项9小项硬性条件指标中,黎平县2011年还有4小项数据未达到国家标准,包括重要指标如县政府驻地的非农产业人口、乡镇以上工业产值等。即便如此,黎平仍急欲争得“名分”。就在黎平县辖区的公路上,南方周末记者近日就看到了“积极推进撤县设市工作有利于黎平经济发展”的标语横幅。
莫新华是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2013年4月22日,他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撤县设市最早出现在黔东南州的“十二五”规划中,希望黎平、镇远、天柱、榕江等四个县能在规划期内实现撤县设市。为此,州委、州政府于2012年还专门进行课题研究,寻找政策突破口。
身为《关于加快推进黎平撤县设市工作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黎平调研报告)第一执笔人,莫新华称,该课题属2012年度州委重大课题之一,成果已报送州委、州政府。
该调研报告巧妙地结合现行标准中的特殊条件:“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设市条件可适当放宽,为黎平撤县设市指明了方向。据介绍,黎平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县、中国革命老区,有显著的红色文化标签。“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政治、军事背景,争取审批部门放宽建市条件。”这份获得州委主要领导签字认可的调研报告中如此表述。
黎平还专门成立了撤县设市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动员大会,以2014年为完成时限,倒计时推进,甚至组织团队到有同样背景且撤县设市获批的井冈山市取经。
一字之差,差在哪里?
从“县”到“市”,一字之差,为何百县如此趋之若鹜?
2013年1月,吉林扶余和云南弥勒成为幸运儿,由县改县级市。“
很多县长认为设市对当地招商引资有形象上的提升。”云南民政部门一名人士称,而弥勒申报,更看重的是这个红河州重要工业县能发挥区位优势,成为滇中、滇南城镇群的接合点,承接滇中经济圈产业布局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申报优势。
这样具有宏观布局优势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而如神木,更看重“市”的行政管理权限。雷正西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力量已经明显不适应神木的发展,经济社会管理领域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可以形象地将神木的现行体制比作‘小马拉大车、大脚套小鞋’。因此,将神木撤县设市、破解原有体制机制束缚、推动神木转型升级就十分必要而紧迫。”
而对黎平县来说,撤县设市同样意义重大,正如黎平调研报告中所言,撤县设市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有利于争取上级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黎平更大的扶持,推动黎平侗乡的跨越式发展。
本帖最后由 lbz 于 2013-6-8 11:1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