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正月廿六)
温馨提示:春季气温不稳,风雨多变,体弱者要注意保暖防风寒,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本期导读★
★淘米水妙用:洗头控油
★长命百岁迹象你有木有
★把熬夜的伤害降到最低
★肠癌的七大信号和预防
★止痛药怎样服用最有效
★宝宝成长中最怕七件事
★掌握五个美颜护肤技巧
★孩子常流鼻血是咋回事
【生活小窍门】
用淘米水洗头发不出油
----------
如果油放多了,炒出来的菜就会油腻。人的头发也是这样,当体内的脂肪代谢出现不畅,排泄不掉的营养变成废品,堵在身体里,造成湿热,发泄不出去,便会在头皮层积累,时间久了,头发就会出油。
头发常出油的人,不妨试试用淘米水洗头。这一方法出自《本草纲目》,是古人美发的常用方法。淘米水具有清热凉血、除污去垢的作用。首先注意要将淘米水放入容器中发酵两三天后再用于洗头,将头发尽量连根部一起泡入脸盆中,让头皮发根充分接触到发酵后的淘米水,不断的用手指按摩头皮,让淘米水充分滋润头发。洗完后用干净温水清洗一两遍即可。
调理头发出油问题时,一定要避免一些护理误区。很多人以为用热水洗头发可去油脂,然后再用冷水冲,可起到收缩毛孔的作用,从而保持头发干爽。热水虽然容易去污,但也会刺激头皮,使得头皮自动分泌油分,这时再用冷水冲洗,分泌出来的油分便冲不掉,残留在头发上。因此,对于油性头发来说,最好用温水冲洗,不刺激头皮,可防止油脂分泌过多,起到控油的作用。
【健康新知】
长命百岁迹象你有木有
----------
1、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13岁。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雅基-史密斯说:“觉得自己年轻和身体健康,会增强人们的乐观情绪以及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反过来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免疫系统,最终降低患病风险。”
2、紧跟时尚走。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很多百岁老人都会发电子邮件,通过谷歌搜索失去联系的朋友,甚至在网上约会。研究人员指出,最新科技不仅有助于老人在智力上保持活跃,还有助于增强社交能力。
3、绝经期52岁以后开始。多项研究表明,绝经期自然推迟意味着寿命增加。
4、每日热量摄入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日热量摄入限制在1400千卡-2000千卡的人,心脏功能与比他们年轻15岁的人一样。
5、脉搏15秒15次。绝大多数人的静止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心跳次数越少,身体就越健康。较慢的心率意味着,你的心脏无需太过卖力工作便可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
6、不打鼾。一项历时18年的研究发现,正常人的寿命是重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3倍。
7、更年期后腹部平坦。据美国衰老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腰部过于丰满的女性面临的死亡风险,较常人高出20%。
8、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高。科罗拉多州大学丹佛医学院外科助理教授阿迪特-金德博士表示,每毫升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应至少保持在30微克以上。维生素D不仅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症,也可以降低患癌症、心脏病以及传染病的风险。
9、性格开朗。瑞典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性格开朗的人患痴呆症的概率低50%左右,还不易受外界压力影响。这与他们大脑中的皮质醇水平偏低有关。有多项措施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比如常冥想、喝红茶、睡午觉。
10、每天跑步40分钟。美国加州科学家在对跑步者和不跑步者进行长达21年的跟踪调查后,得出结论:中年人每天跑步40分钟寿命更长,认知功能也更强。
【养生保健】
把熬夜的伤害降到最低
----------
古时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身体听从大自然的安排。而现今,由于工作忙、交际多,许多人不得不熬夜,牺牲健康换取时间,从而引出了一系列健康问题。既然熬夜难免,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呢?
提神补水喝红茶:咖啡虽然提神,但是对身体伤害却不小。熬夜的时候最好喝红茶,如云南滇红、福建闽红、安徽祁红等,一般用4克左右的茶叶冲泡一壶即可。如果是长期熬夜的人,可以经常服用一剂简单易做的滋补良方:取西洋参、枸杞子、黄芪各10克,作为一天量,煎水喝,可起到益气滋阴、清热降火、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此外,在感到疲倦难熬时,不妨先休息半小时,或隔半小时做做深呼吸。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供氧量,还能驱走睡意,使头脑保持清醒。
护眼吃个水果餐:晚上加班常会用眼过度,出现眼睛疼痛、干涩、发胀等问题,导致暂时性的视力下降,甚至使人患上干眼症。熬夜时,最好每工作45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做做眼保健操,并适当吃些水果,如芒果、橙子、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橙黄色果蔬,能提高熬夜工作者对昏暗光线的适应力,防止视觉疲劳。蓝莓、车厘子尤其适宜熬夜食用,除了能保护眼睛,其含有的抗氧化物质还能提神、防止疲劳。
补救别忘要午睡。有句谚语叫:“一夜不睡,十夜不醒”。意思是说如果一晚上不睡觉,就是再睡上十夜,也不能把损失补回来。熬夜后最好的补救措施就是睡觉,除了正常的夜间休息,还要“见缝插针”地午睡。年轻人用2—3天,40岁以上的人用5天左右身体就能恢复。
熬夜对身体有七大伤。一:耳聋耳鸣。二:肥胖。三:皮肤受损。四:记忆力下降。五:肠胃危机。六:免疫力下降。七:心脏病风险。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好睡眠,睡出好体魄!
【家庭医生】
肠癌的七大信号和预防
----------
36岁的张女士一年多前就发现自己大便出血,她一直以为是“痔疮”,就自己到药店买痔疮膏药擦,因为出血不多,也不疼,她就没太放心上。但是上周大便完,竟发现马桶里全是鲜血,这才慌了神,决定手术根除痔疮,谁知医生建议她做肠镜检查,结果出来竟是晚期直肠腺癌,并出现多出转移,得知结果,张女士欲哭无泪,悔恨自己一拖再拖,贻误病情。
其实恶性肿瘤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医生提醒大家直肠癌的早期7大症状:
1、近期突然体重减轻,原因不明的贫血。
2、腹部不适,腹痛及腹胀,食欲减退。
3、大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4、里急后重,大便带血、黏液、脓血样物。
5、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6、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7、既往曾有痔疮,多发性息肉及乳头状腺瘤。
一旦出现上述信号,应立即到肛肠专科就诊,通过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由于直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没有特殊的预防措施,只能从减少直肠癌的发病机会出发,做好以下几点:
1、积极防治直肠息肉、痔疮、肛瘘、溃疡性大肠炎症的刺激,尤其是对于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明确诊断,应早期于术切除,以减少癌变的机会。
2、饮食多样化,荤素搭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尤其是晚餐不能过量食用高脂高蛋白的食物。晚上这些食物不能完全消化,一些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也不易充分吸收,这些物质积聚于大肠内,在厌氧菌的作用下,会产生胺、酚、氨等致癌物质。
3、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4、保持心情舒畅。
【用药宝典】
止痛药怎样服用最有效
----------
止痛药物可帮助人们控制各种疼痛,比如芬必得等是人们最经常使用的止痛药,在快速缓解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痛经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成为白领人群的常备药。为此有关专家指出,服用芬必得等常用药也有三大要领,并建议正确服用,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1、按时、按量服用
病人服药的剂量、次数和时间,都是根据药物的疗效、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的轻重而定的。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比如恨不得病马上好,擅自加大药量,或者不把吃药当回事,想起来吃点,想不起来就算了,或者两次药并成一次吃,都是不对的。以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为例,它采用整粒吞服方式,不得打开或溶解后服用,成人一次1粒,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此外,为对症治疗,自我用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如止痛超过5天,解热超过3天,症状还不能缓解,请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
2、早服用,疼痛要止不用忍
对于常见的头痛、牙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还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忍耐,心中都有“过几天就会好的”侥幸心理,直到疼痛剧烈,无法忍受的时候,才会选择芬必得等止痛的方法。任何疼痛都不能忍!轻中度的疼痛,绝对不能忽视,通过治疗可以排除或降低这种疼痛病变的危险。人在出现急性疼痛时,是最容易治愈的,经济负担也更小。有时正是由于一忍再忍,不及时用药,反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3、不要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冲服
除了一些特殊的药,大部分的常用药还是用白开水送服为宜,不宜用可乐或果汁等饮料服用,尤其不建议以茶、咖啡服药。例如,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可以和一些药物成分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增强,也就是说吃了没用或者使药品的副作用表现明显,所以不宜同时喝。比如在芬必得的说明书中就特别提示,服用期间不得饮酒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育儿心经】
宝宝成长中最怕七件事
----------
宝宝成长过程中,父母倾尽自己所有的爱来呵护宝宝,然而,我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宝宝成长中最怕的七件事您都清楚吗?平时带孩子可千万要注意哦!
一、脑袋怕摇晃
大人的摇晃动作易使其稚嫩的脑组织因惯性作用在颅腔内不断地晃荡与碰撞,从而引起婴儿脑震荡、脑水肿,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婴儿的年龄越小受害越大,10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不要随意摇晃童车或摇篮,必要时可采用轻拍或抚摸婴儿背部、臀部的方法助其入睡,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只宜轻缓摇晃,不可用力晃动。至于将孩子抛起来或抓住婴儿臂膀左右摇动的做法,更应绝对禁止。
二、肚皮怕受凉
小宝宝的肚子对气温特别敏感,最怕受凉,一旦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痛、腹泻。而腹痛、腹泻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小宝宝的营养吸收,使其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进而为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平时应根据气温的变化给孩子穿厚薄适当的衣裤。给宝宝更换尿布或洗澡时动作要尽量快些,贴身内衣要先捂暖再给宝宝更换。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能让宝宝一丝不挂地裸睡,要用毛巾或肚兜护住其腹部。
三、进食怕逗笑
与孩子逗乐应掌握好时间和场合,进食时绝对不可。另外,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进食也不好,因为电视里的某些画面也可能让孩子发笑。饮食时笑闹容易使异物误入气管,导致咳呛不止,造成宝宝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从而危及宝宝的生命。
四、学步怕硬鞋
宝宝下地学走路时,要给他准备一双合适的鞋。孩子学步宜穿软鞋,鞋的尺寸大小要适中,一般情况下,鞋子比脚大半厘米较为合适。
五、洗脚怕热水
用热水洗脚或泡脚,乃是成人的养生之道,如果套用在婴幼儿身上那就大错特错了。人的足部由26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骨头组成,彼此间借助于韧带和关节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向上突起的弓状结构—足弓。足弓可以缓冲行走与跑跳时对机体的震荡,保护足底的神经血管免受压迫。足弓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儿童期,而热水有可能使足底的韧带松弛,导致平足形成。用温水洗脚或泡脚,以避免此种弊端。
六、生病怕甜食
宝宝生病之后吃什么好呢?不少家长认为甜食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孩子生病后消化道的分泌液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食欲下降。此时若再进甜食,就会大量消耗维生素B1,使消化液进一步减少,食欲也就更差。再者,甜食也会对免疫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宝宝生病的时候尽量少吃甜食,食谱应突出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以加快身体的康复。
七、耳朵怕掏挖
对宝宝的耳屎不要轻易掏挖。耳屎一旦多了,往往会随咀嚼、张口或者打哈欠等动作而自行脱落、排出。如宝宝因油耳或耳屎过大阻塞耳道时,最好请医生帮助解决。
【美丽心经】
掌握五个美颜护肤技巧
----------
MM们每天都在从各种渠道搜集美肤知识、护肤技巧,从各大网站了解护肤品的新消息。费尽心机都要变美,难道变漂亮就那么难吗?不需要繁琐护肤步骤,不需要花大价钱购买化妆品,也不需要化妆技巧达到达人水平。想变得更美,有时只需要一点小技巧,就能让你事半功倍。
1、与其遮瑕不如无暇
再好的遮瑕膏也不能让你脸上的瑕疵无影无踪。所以面对脸上的瑕疵不能总想着遮盖,而是要努力根治!痘痘就选择含有水杨酸的护肤品;色斑就选择美白精华集中淡斑。脸上的各种瑕疵一定要寻找根治的办法,而不是遮掩。
2、护肤要有重点
面部的五官都选择一样的保养品,这是绝对不可以的。护肤一定要有重点,根据环境气候和自己的肌肤状况来有重点的护肤,这样护肤才是王道!比如,春天眼部容易出现干纹,就应该选择滋润效果比较好的眼膜,集中护理;而冬季,嘴唇又变成了护肤的重点。
3、治理痘痘你得坚持到底
不要痘痘刚一消失就乐得万事大吉。你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如果原本就爱出油,只有坚持彻底卸妆,清淡饮食,养成健康护肤习惯,痘痘才会真正离开你。
4、维生素C是提亮肤色的法宝
睡眠不足,肤色暗沉的时候,最好先用轻柔磨砂膏去除老化角质,然后搽上含维他命C成分的眼部精华液及抗氧面霜,为皮肤注入新鲜活力及美妙光泽。别弄混了,抗老的法宝是维生素E。
5、把面霜涂在湿润的皮肤上,效力更明显
无论抗老还是美白,在你擦上面霜之前先涂上精华基底液,不仅涂布更容易,吸收更快,起效也会更完全。
【专家点津】
孩子经常流鼻血有事吗?
----------
136****0948:我儿子十岁,经常流鼻血是怎么回事啊?严重吗?
专家回复:首先对于孩子鼻出血,不必过度紧张,根据您的描述建议您到正规医疗机构找耳鼻喉科大夫仔细寻找具体原因,然后才能准确治疗,如果排查了病理性原因的出血,您可以找中医大夫开点中药调理。鼻出血亦称鼻衄颇为常见,一般可分为两类,由鼻局部原因所致的鼻衄和作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之症状性鼻衄。尤以症状性鼻衄更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前者的2倍。局部因素引起的鼻衄大多为单侧性,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部富于毛细血管前动脉的部位。此处组织弹性较低、遭受刺激时(如挖鼻、干燥、粉尘等),粘膜血管容易破裂,导致出血。鼻粘膜溃疡、鼻息肉和鼻腔恶性肿瘤更是引起出血的原因。症状性鼻衄可见于血管和肾疾病(如血管壁损害、尿毒症等)。出血素质和某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白喉、伤寒等)。遗传性出血性末梢血管扩张症患者的血管壁先天性薄弱,稍有扩张则可破裂出血。
责编:元弘 编辑:张关林
一份手机报,N种特权专享:四川手机报(包括本手机报)隆重推出“读者VIP特权”服务,只要你是四川手机报用户,你将享受到N种特权服务!点链接看特权详情http://vip.scsjb.cn
温馨提示:健康生活报,生活更健康!感谢您订阅《四川手机报-健康生活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您可将这种先进快捷的阅读方式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四川移动用户发短信“JK”或“913”到10658678即可订阅,3条/周,逢周一、周三、周五发送,您也可以通过转发本条彩信与亲朋共享。
请您及时删除已阅读彩信,以免内存不足影响接收。如接收不正常,可拨打10086进行人工咨询。如果您使用的是iphone手机,您可以点击屏幕最上方的“时间显示条”,即可从第一页开始阅读。
对本报的建议和批评,可发短信到10658678913告诉我们。您也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电话15114068607咨询更多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