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8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详解四川“袍哥文化”
社会变迁中的袍哥文化
袍哥是明末清初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条件下产生的,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以会党为组织形式,以农民、小手工业者和小商人为主体的民间秘密团体。它具有封建性、秘密性和特殊性。其早期是一个政治性组织,民国以后逐渐转化为经济性的黑社会组织。四川近代史中,因袍哥组织初期属于社会秘密组织,故搜集资料较为困难。四川袍哥的起源和它的组织形式问题,尚未见有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对于,笔者也只是初探而已。
一、袍哥的起源
袍哥的起源,也就是哥老的起源。根据现有资料的记载,哥老的出现,比四川的袍哥要早一些。未金甫《清代档牢中有关哥老会源流史料》记载,说哥老会是由江湖会发展而来,江湖会又是由天地会发展而来,江湖会最后到四川才成为哥老会的。四川的哥老会在文字上被称为袍哥,则要更晚一些。“哥老”一词,也是道光、咸丰年间才大量出现的。但这并不是说,道光以前,四川就没有哥老会。哥老、袍哥、洪门、天地会、江湖会、啯噜会等等,都是同一性质的帮会。只不过在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名称不同而已。
在上述这些名称中间,“四川袍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袍哥起源很早,清康熙初年,郑成功占领台湾后,创立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并派其部将陈近南回四川,在雅州开“精忠山”,拜把结盟,并取诗经上“岂日无衣,与子同袍”之义,以平等合作之精神,互助联络,当如兄弟,号称“袍哥”。为警惕其勿忘根本,故又称“汉留”。对此,刘师亮曾作过解释:“夫汉留者,汉族遗留也。先烈悯明室之亡,异族主国,留下革命种籽,作灭清复明之计也,故名汉留。”
二、形成与分布
袍哥组织创立之后,“由于民族矛盾激烈,广大人民产生了强烈的排满情绪,而哥老的各项活动又能和广大的群众相结合”,所以袍哥组织得到迅猛发展,开山设堂遍及贵州、云南、甘肃、湖南、广东等省,尤以四川开山最多,“各省汉留之盛,莫过于四川”。先后有方安澜开“蓬莱山”,郭禹钦开“华严山”,李云九开“青城山”,郭永泰开“荩忠山”,彭立山开“回龙山”等。这些开山者及袍哥组织,都与清兵发生过多次壮烈战斗,给满清王朝以很大打击。到清末民初,袍哥势力得到进一步壮大。“即四川省会一区,仁字旗公口,就至三百七十四道之多,礼义两堂不与焉。至各乡区各保,与夫临路之腰店,靡不设有公口,招待往来者,目不睱接。”
清王朝倒台后,袍哥的政治目的已达到,袍哥组织逐渐演化为社会团体,在全国各地正式公开开山立堂,设立公(堂)口。特别是抗战时期,各省“汉留”除在沦陷区秘密活动外,大部都集中在川、黔、陕、甘、青、宁等地公开活动。四川的袍哥发展尤为迅猛,各地纷纷开山设堂,建立袍哥组织。主要计有:广汉侯少煊、郫县钟次方、灌县董如松、绵竹赵竹三、什邡马昆山、简阳刘惠安、大邑刘文彩等。
抗战胜利后,有些人以革新袍哥团体为名,成立了有仁、义、礼、智四个字号的袍哥参加的公(堂)口,这是一种混合组织。如大道公总社、四权公总社等。此外,“在成都、重庆、万县等地,还发展女‘汉留’,如‘巾帼社’、‘三八社’、‘坤社’、‘四维社’等,盛极一时。”
三、 语言切口
袍哥组织是地下秘密组织,为了生存和保密的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江湖黑话相融合,形成了许多隐语、暗号,内行称之为“春点”,也即江湖切口。这些语言属袍哥内部之秘,不轻易传人,故有“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锭金,不传一句春”之说。
袍哥的语言切口,主要来源于江湖黑话,并结合本地的方言俗语,经几代人数百年的不断演化发展、丰富充实,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统一的、有一定体系的语言系统,其词汇量不下万言。其形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象形、形象演化而成。如称鞋为“船帮子”,称裤子为“三只眼”,称袜子为“熏筒儿”,称蛇为“土条子”、“干黄蟮”,称筷子为“篙竿”,称鱼为“摆尾子”,称鸡为“啄头子”,称吃饭为“造粉子”,称理发为“扫苗”等等。
(二)根据会意、引申手法而成。如喝茶叫“皮包水”,剜眼睛叫“吹灯笼”,说话叫“阐条子”,私吞财物叫“打背手”,乞丐叫“讨口子”、“靠扇的”,侦察叫“踩水”,训练叫“夹磨”,被包围叫“水涨了”,被捕叫“落马”,招供叫“拉稀”,处死叫“毛了”、“抛了”,恶贯满盈叫“天仓满了”,姓王叫“虎头万儿”,姓石叫“山根万儿”等等,皆属此类。
(三)根据比喻意而成。如绑票谓之“拉肥猎”,侦探谓之“鹰爪”、“走狗”,后母谓之“黑心符”、“门头钉”,警戒守卫谓之“扎口子”,耳朵谓之“顺风”,兄弟谓之“排琴”,开玩笑谓之“涮坛子”,笑话谓之“包袱”,嘴巴谓之“瓢儿”,良家女谓之“子孙窖儿”等等,不一而足。
(四)根据借代意义而形成。如袍哥叫“有皮的”(袍是身之皮),小偷叫“二指手”(小偷用食指、中指扒窃他人口袋中的钱物),当官叫“海翅子”(当官的乌纱帽有翅子),《西游记》叫“钻天儿”(因孙悟空会腾云升天),《包公案》叫“大黑脸”(因包公脸黑)等等,皆属此例。
(五)粉饰美化而成。袍哥多江湖中人,丑行颇多,欲借语言来掩饰其恶行, 在黑话的形成方式中,“美化粉饰”也占一定比例。如偷窃叫“荣”,强奸良家妇女叫“采花”,抢劫财物叫“看财喜”,牢狱叫“书房”,赌搏叫“掷金掷拐子”,名片凭证叫“花叶子”,饭碗叫“莲花子”等等。
另外,袍哥的语言切口中,还有一些故弄玄虚,叫人摸不着头脑,毫无规律可循的话,这主要是因保密需要或临时编排的一些隐语、暗号切口等。“黑话”、“切口”之所以盛行于袍哥组织,是因为袍哥组织一般都是秘密的,袍哥从事的活动大多也是秘密的,因此,“秘密语言就成为他们保护自己和发展自己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这些“黑话”、“切口”还可以用来区别组织内和组织外的人。
四、袍哥组织行规
(一)入行条件
要加入袍哥组织,首先必须 “身家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都不准加入袍哥:(1)家庭道德败坏,门风不正者;(2)品质恶劣,作风不好者;(3)在职业上被称为“下九流”的人。对“门风不正”和“作风不好”的人,《金台山实录》曾明确指出:“身家不清各自死,己事不明早回头”。这些人即使蒙混加入,一旦查觉,也要被清除出去,同时还要追究介绍入会者和同意加入的人的责任。
(二)戒规及惩罚
袍哥组织小则数十人,大则数百人不等,这样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强大的约束力是根本无法立足社会并长期存在的。因此,袍哥内部制定了一套严密而严厉的规章戒律和惩罚制度。如:“六规”、“十戒”、“红十条”、“黑十款”、“三十六条禁”、“七十二条例”等。“六规”是:孝敬父母,不准逆伦反常;行端坐正,不准跷脚架马;不准奸盗邪淫,越礼犯教;不准见利忘义,丢人卖客;不准吃盘戴帽,纳福受喜;不准以下犯上,红面弑兄。“十戒”是:不准跷脚把腿架,不准前后把衣扎,不准吃酒乱说话,不准胡言乱开花,不准栽瓜和逗把,不准打条想办法,不准烟、赌、娼、玩耍,不准抛室不顾家,不准故意作虚假,不准休妻把妾纳。“黑十款”是“忤逆不孝挖坑跳,红面弑兄犯律条,弟淫兄嫂遭惨报,勾引敌人罪难抛,通风报信有关照,三刀六眼谁恕饶,平素不听拜兄教,四十红棍皮肉焦,言语不慎名黜掉,亏欠粮饷自承挑”。
如果违犯了以上条规戒律,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1. 赔礼道歉附带经济惩罚。这是最轻的处罚,适用于那些犯了小过错又知错就改的人,如酒后骂人、无意间冒犯妇女等。犯者只需向对方赔情道歉或开茶钱就可,情节稍重的还要摆酒宴、挂红彩、放鞭炮、磕头赔礼才行。
2. 名誉处分。主要又分以下几种:“挂黑牌”。将犯规者的名字用白纸黑字写了贴于墙上,并停止参加会内各种活动的资格,由会员们监督促其反省,悔改后方拆除黑牌。“矮起”。对不孝敬父母、打骂兄长者,令其“矮起”(跪下)说明情由,认错改过。“磕转转头”。对所犯错误影响面广情节不太严重又自愿改正者,龙头大哥令其向在场的不论男女老幼一一磕头。“传堂训戒”。对犯错情节较重的,由龙头大哥召集全堂口兄弟当众教育,并实行打手心、打屁股等体罚,以示惩戒。“黜名”,又叫“搁袍哥”。对犯错较严重者,不准其再参加堂口的一切活动,一般又可分为暂时性(最长一年)和永久性两种。
3. 判处死刑。死刑又分为三种:“钉活门神”,又叫“放河灯”。凡奸夫淫妇谋杀哥老会亲夫的,用门板将奸夫淫妇合钉四肢,写明罪行,放置河中,令其沉水淹死。“传了”。对犯罪当诛却畏罪潜逃者,龙头大爷派堂口兄弟将其暗杀。“草坝场”。这是一种最残酷的极刑。凡袍哥犯了不可饶恕的严重罪行,由本堂口的龙头大爷传堂,在黑夜将其带到荒凉偏僻处,宣布罪行后,令其自己挖坑跳下去活埋(挖坑自跳)或拿刀逼其自杀(三刀六眼)。所以有“光棍犯法,自绑自杀”之说。
此外,遇有疑难案犯,还采取“神判”方式办理。神判即对天赌咒,凭神灵裁判,俗称“丢海誓”,这是一种古老巫术的遗留。它又可分为占卜神判、火的神判、力的神判、血的神判、捞沸神判、炽铁神判、煮物神判等。
五、袍哥组织日常活动
(一)做方手
袍哥在清代受官府镇压,为保守秘密,一般把开大会称为“做方手”(做得使对方不易察觉,免遭杀身之祸的意思),也叫“作闲事”,以掩人耳目。“做方手”是袍哥组织的重大活动。袍哥组织一年中的集会、会议主要有“四大会”、“三小会”。
“四大会”是: (1)开香堂,又叫“迎宾会”。这是袍哥一年四大会期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会议,一般在一年的农历正月间举行。主要内容是参圣、接纳新会员、安排堂口内人事升任调动,同时邀请其它公(堂)口、社代表参加,会后设酒宴。 (2)单刀圣会,又叫“单刀会”。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为纪念关羽单刀赴会之事而举行。各堂口也可酌情在五月中旬选定一日举行。(3)中元会,又称“盂兰会”。一般在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日间举行,系悼念死亡的袍哥兄弟。有点神灯、焚香烛、献祭礼、放鞭炮、烧袱包等仪式,庄严隆重。( 4)团年会,又称“吃团年饭”。每年农历腊月初一到二十日间任选一天举行,这实际上是一年的总结会。会上,当家钱粮(当家三爷)报告财务收支情况;红旗管事(管事五爷)报告人事情况,包括公布新进人数名单、死亡人数名单、来年执事人名单及功过奖惩情况等,最后请社长(大爷)总结全年事宜,安排来年事务。
“三小会”是:( 1)新年团拜会,只有少数相关的人参加,多进行为袍哥兄弟请公片、宝扎、红片以及开印、送片等活动。活动的费用悉由请片人、开印人承担。( 2)茶会,袍哥的公(堂)口多设在茶馆内,茶馆成为袍哥的活动中心,每天安排值班人在茶馆内轮流值班,以处理堂口日常事务。( 3)月会,每月由值事人或有关人员召集开会一次,商讨堂口内外事务,故称“月会”。
(二)经费来源及开支使用
袍哥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底金,又叫“码头钱”,实际上就是会费。由新加入的袍哥缴纳,一般为四至八元(相当于银元价值)不等。若新入社的人经济特别困难或年龄未满十岁者,可酌情减免。 (2)捐款,捐款又分自由捐款、政治捐款和特别捐款三种。( 3)份金,也就是“聚餐费”。每年办会时,规定每个袍哥须向公(堂)口缴纳一定金额作会餐的费用。 (4)生息、经商所得。公(堂)口组织中有一定资金后,多存入钱庄、银行以生息。别外,也将部分资金拿出来与公(堂)口中会做生意袍哥合伙经商,利润作为本公(堂)口的经费。
袍哥堂口的经费由当家掌握,用作日常用度开支。其开支主要是接待宾朋、酒宴、购买必要物品、接困济难、日常会议、活动经费、部分医药费用以及掩埋死亡袍哥和发放抚恤金等。年终在团年会上,当家钱粮须向全公(堂)口袍哥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并列单公布,接受监督。
六、袍哥礼俗
四川的袍哥(即哥老会)有自己特定的入会礼仪、帮规习俗、歌谣隐语,对四川民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开山立堂
哥老会的成立仪式叫“开山立堂”。由于袍哥成立的宗旨是“反清复明”,彼清朝政府明令禁止。因此,开山立堂的仪式多选择深山古庙秘密举行,而且十里之外就有袍哥兄弟巡风放哨。会场正中悬挂“关圣帝君”神像,立神位牌。原来袍哥开山立堂,效法古代侠义之士,烧三把半香,取义气相期之意,所以又叫“烧袍哥”。
袍哥们尊关羽为神,认为他是一个义重如山超群绝伦的伟人。袍哥行礼,俗称“作歪屁股揖”或叫“丢歪子”。它源于古代军人周身作甲宵,不便行大礼,只是斜出左脚,将半侧身体前倾,作骑马桩式,拱手作揖。虽是拱手,但两根大指姆却是竖直的,意谓在任何请况下绝不倒旗,与此同时,还要将发辫甩到右肩前面,用手捧着辫尖,表示决不忘清廷强迫蓄辫之耻,整个动作煞是威风。
开山立堂的仪式由袍哥内八堂中的“礼堂”司仪。其仪节有“开山令”、“龙头大爷登堂令”、“安圣令”、“赞烛令”、“赞香令”、“传堂升位令”、“巡风令”等。新参加的弟兄,必须由“盟证”监誓,敌血拜盟,对神宣誓,以表忠诚。在古代盟礼中,歃血是表示信守盟约的重要步骤,《周礼·秋官·司盟》等文献记载了我国古人的“杀牲献血誓于神”的习俗,袍哥盟誓用鸡血酒代牲血,杀鸡之前,由盟证人手持大红公鸡,口唱《赞鸡令》,其令词是:
此鸡不是非凡鸡,身穿五色锦毛衣,
脚跟有趾五德备,鸡冠缀顶壮威仪。
昔年飞上天宫去,双成唤作紫云鸡,
一朝尽飞昆仑去,变作人间报晓鸡,
今朝落在弟手里,取名叫做凤凰鸡。
凤凰鸡,世间稀,
歃血盟祭天地,祷告上下众神袛。
福德先盟与兄弟,然后再祭五方旗,
东方祭青旗,南方祭红旗,
西方祭白旗,北方祭黑旗,
中央祭起杏黄旗。
飞龙飞虎旗,飞熊飞豹旗,
青龙白虎旗,朱雀玄武旗,
四方五神旗,三才九曜旗,
二十八宿旗,六十四卦旗,
周天九宫八卦旗,一百二十四镇旗,
三十六杆天罡旗,七十二杆地煞旗,
弟兄今日同结义,当效桃园永不离。
裁罢凤凰重道喜:
恭喜众位拜兄福寿与天齐。
鸡呀鸡,
头顶红冠角角尖,五色毛衣更是鲜,
借你鲜血来祭献,今夜弟兄结桃园。
宝刀出鞘亮堂堂,小弟今晚裁凤凰,
若有谁把良心丧,照着此鸡一命亡。
(速砍鸡头,甩出门外)
仙鸡飞过品仙台,众位拜兄来看裁,
鸡血滴进碗中央,碗里装的是杜康,
各位弟兄饮一口,患难祸福同担当。
若有哪个掉了底,
兄见兄诛,弟见弟杀。
盟证将鸡血滴于酒碗内,交与众人各饮一匙。有的还要举行“斩香头令”、“送神令”等。
(二)盘海底
哥老会规矩禁严,各占码头(划分的势力范围),其联络地点多设在茶馆内,旧时四川茶馆之多,与此有关.袍哥的成员又极其复杂,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所谓“袍哥能结万人缘”,“上齐红顶子,下齐讨口子”,其中不乏散兵游勇及无业游民等跑滩匠。
外地袍哥来拜码头,先递交公片宝札,它是袍哥的凭证。公片长7寸,宽3寸半(象征三把半香),其正面印有本组织的名称。宝札又叫票布(相当于“会员证”),印有“山、堂、香、水”名称,填写本人姓名及恩、承、保、引四位拜兄大爷的姓名。来客到公口茶馆,先找到辕门执事,呈交公片宝礼;转报红旗管事接客,然后有关大爷才会出面在约定地点与来客见面,这叫做正规的“兄弟会首”。
来客若系无公片宝札的跑滩客,便要经得起外码头执事的盘问,这就叫“盘海底”。《海底》是辑录哥老会组织章程、规章禁令、礼节仪注、隐语暗号的专书,江湖上又叫“金不换”。来客如果熟知此道,识得规矩、讲得黑话,即被视知一家,酒肉相待;识不得规矩,讲不得黑话,即被视为“空子”(非袍哥组织的人),轻则难“拜码头”,重则彼视为“风子”(奸细)甚至遭到“黑篡”(暗杀)。袍哥犯案往外地“避豪”,也有一种紧急的“无字臼片”,在左上角或右下角用香烧一小孔,插上一匹雄鸡毛,叫做“鸡毛火炭片子”。这是码头遭难的表示。来客去到公口茶馆,用茶碗摆成“患难相扶阵”(一茶盘内装4个空碗,另在盘外端一碗茶,置于4空碗之中央请客饮用)。即有本码头的管事出来,引客至内堂,接过“鸡毛火炭片子”,问明情况后,立即给路费,并派人执公片护送到一个码头,交待清楚。否则,在哪个码头的地面上出了事,哪个就成了“卖客”(意即出卖哥老会者),受到袍界痛斥或制裁。
七、结语
四川袍哥的极盛时期,其组织遍及城乡各地、以至沿途场镇都有“公口”、“码头”。四川的袍哥在辛亥革命时,大显过身手,其首领如秦载赓、张达三、罗子舟等都经革命党人的介绍,参加了同盟会,这也就是四川袍哥最活跃最富于战斗业绩的时期。孙中山先生曾有感而说:“其慷慨助饷,多在华侨;热心宣传多在学界,冲锋破敌,则在新军与会党。”这个会党,就是指的四川袍哥。
辛亥革命以后,专门从事抢劫、聚赌、贩毒等罪恶活动的“浑水袍哥”动摇了袍哥组织在民间的根基。同盟会与哥老会的关系也日益疏远,蒋介石入川,更是把他们引入了反共反人民的死路。最后一次,是在50年代初期,四川袍哥在成都石板滩发动武袋叛乱,被人民解放军彻底歼灭,四川袍哥问题,从此结束。这也说明了一个以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人为主体的袍哥组织,没有先进的工人阶级的正确领导,最后必然失败。四川袍哥组织的发生、发展直到灭亡,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