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13|评论: 2

[交流共享] 音 专 会 工 作 总 结——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30周年大会发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2 09:35 | |阅读模式
   ——川理会30周年大会发言
音专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彭潮溢
  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音乐专业委员会(简称音专会),是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简称川理会)下属的具有法人资质的学术性专业学会。于2002年5月25日,在成都市金河大酒店宣告成立。迄今,已有近13年历程,现我受刘芸主任委托,就音专会的工作向与会领导、专家、同仁作以下汇报。
  一、        以“梨园秀”品牌搭建演出平台
  音专会成立至今,联合相关单位,或主办,或承办了7场演出。
  1、2002年5月28晚,在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演出“蜀调川音—川剧音乐欣赏会” ;
  2、2002年9月15日,在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演出“古琴·古诗·川剧演唱会” ;
  3、2007年8月19至21日在成都川剧艺术中心举办了“梨园秀·成都首届青少年戏剧艺术选拔赛” ;
  4、2008年12月22日,在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演出“梨园秀·四川依然美丽” ;
  5、2010年4月26日,在成都川剧艺术中心举办了“梨园秀·名家、名段、名票演唱会” ;
  6、2011年1月16日,在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演出“梨园秀·成都美” ;
  7、2012年12月21日,在成都川剧艺术中心演出“梨园秀·戏剧之春” 。  
  以“梨园秀”品牌搭建的演出平台,其参演剧种,不仅有川剧,还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木偶戏;其参演人员,不仅有专业演员,还有业余戏曲爱好者;不仅有“梅花奖”获得者及资深的表演艺术家,还有喜爱戏剧的小学生;从演出形式看,不仅有优秀的传统戏、现代戏选段,还有新创作的戏歌和唱段。这些新作品都紧扣当届“梨园秀”主题,获得领导与观众的肯定。每场演出均座无虚席,观众席上,有耄耋之年的老戏迷,有如痴如醉的小粉丝,有爱看戏的中年男女,也有大中学生。总之,以“梨园秀”这一品牌所搭建的演出平台,弘扬了精品,展示了新作,不仅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还为业内外人士所欢迎。
  二、紧跟时代出新作
  自音专会成立以来,始终把弘扬精品,创演新作,培育观众作为工作的重点。7场演出,共推出以下原创新作品。
  川剧戏歌《等你100天》由蒋立芳作曲,李珂、许佳作词,王玉梅演唱,周喻制作迷笛。
  豫剧戏歌《和谐歌》由王文训作曲并制作迷笛,杨歌作词,谭湘子演唱。
  戏歌《美丽依然在四川》由彭潮溢作曲,邓翔作词,叮当、熊文平演唱,王文训制作迷笛。
  戏歌《感恩》彭潮溢作曲,邓翔作词,崔光丽演唱,王文训制作迷笛。
  少儿戏歌《三字经》由马丽编排,周玉作曲并制作迷笛,双流东升小学表演。
  配乐散文诗《路》由邓翔写作配乐,王为人、胡楠朗诵。
  京剧戏歌《锦城丝管日纷纷》,由王文训作曲并制作迷笛,【唐】杜甫作词,刘露演唱。
  戏歌《田园城市好风光》由彭潮溢作曲,邓翔作词,谭湘子演唱,王文训制作迷笛。
  川剧戏歌《春夜喜雨》由蒋立芳为【唐】杜甫诗词谱曲,王玉梅演唱,王文训制作迷笛。
  歌曲《成都美》由蜀地作词,刘中昭作曲,罗蓉、胡敏演唱。
  川剧戏歌合唱《梅花绝句》由蒋立芳为陆游诗词谱曲,四川省教授合唱团演唱。
  唱段新解川剧现代戏《山杠爷》选段《九不歌》由王文训作曲并制作迷笛,谭愫作词,孙普协演唱。
  唱段新解川剧现代戏《黎明十二桥》选段,由周玉作曲并制作迷笛,张勇作词,王玉梅演唱。
  旧曲新释义《静夜思》由周玉为李白的所谱写的戏歌,王超、马丽演唱,陈梦媛伴舞。
  京剧新创剧目《浣花吟》,由韩剑光作词,吕玉勇作曲,刘露演唱。
  儿童戏歌舞《新桃花村》由阳光作曲,蜀地作词,王媛编舞,四川省青少年影视传媒艺术培训基地表演。
  儿童戏歌舞《四川欢迎你》由周玉作曲,范远泰作词,双流县东升小学表演。
  戏歌《戏剧美》,由蜀地作词,刘中昭作曲,蔡少波、王玉梅演唱。
  这批新创作品,一方面紧扣传统神韵,另一方面紧贴时代脉络,在弘扬传统音乐中创新,在创新中体现时代精神,为戏曲新老观众谱写新时代乐章,旨在戏曲不老,青春永驻。
  三、加强川剧音乐理论的发展
  1、2002年5月29日,音专会首次召开川剧音乐研讨会,参会代表来自省川理会、省音协、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省剧目工作室、峨眉戏剧联谊会、川音、川大、川校、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院及各地市州代表。李增林老师代表丑角专业委员会到会祝贺。与会者就川剧音乐的继承与发展、现状与前景、创作与演出、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的话题各抒己见,对“蜀调川音—川剧音乐欣赏会”充分肯定,发言踊跃,会期一延再延,大家仍感意犹未尽。
  2、2002年12月19至20日,音专会在川剧艺术中心,召开“川剧音乐改革研讨会” 。来自省文化厅、省剧协、省川理会、省音协、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四川音乐学院、省剧目工作室、省川校、省歌舞剧院、战旗歌舞团、省川剧院、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川剧院、自贡市川剧团、绵阳市艺术剧院、南充市川剧团、简阳市广电局、三台县文化局的领导、专家、艺术家、音乐家,就川剧音乐改革展开探讨。会上杜建华介绍了赴京参加“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振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川剧申报情况。陈智林介绍了该院赴上海市参加第四届国际艺术节演出成功和市场运作的经验。两天的研讨,意犹未尽,许多深层问题有待进一步研讨。
  3、2007年12月7日,音专会和成都市剧协在成都东城根街中信银行四楼会议室,召开“川剧音乐研讨会” 。与会者就“川歌”“川昆”“川剧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与成都市剧协一起成立了戏剧评论组。
  4、2008年12月5日,音专会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主办的“川剧音乐现状研讨会”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校区举办。省文联主席李致、省文化厅艺委会主任严福昌、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闫燕平、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林戈尔、省剧协主席廖全京、秘书长刘宁、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丽泉、杜建华、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王定欧、成都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刘芸和音专会成员及各地市州院团代表50多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上,李致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川剧音乐改革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川剧音乐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上,曾晓鸣、王文训、彭潮溢、江传照、华北英、颜曼秋、刘芸等音专会会员宣读了《目睹川剧音乐50年》《川剧音乐现状三题》《川剧音乐的三种状况与传唱问题的思考》《川剧音乐改革应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川剧唱腔发声问题的思考》《在实践中主动保护,在振兴中繁荣发展》《字正腔圆老调重弹》等多篇论文。大会围绕川剧音乐的继承改革、发展及生存现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阐述了川剧音乐理论建设的迫切性、川剧唱腔改革和规范的重要性,为川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繁荣提供了有利于借鉴和操作方向的思考。其间,省剧协主席廖全京作了精彩发言。最后,会议在音专会主任刘芸的总结发言中圆满落幕。
  5、2009年4月9日,由川理会和四川龙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音专会和成都市剧协承办的“《千声万曲帮打唱》暨川剧音乐继承与创新研讨会”在成都西南民族学院举行。川理会会长王定欧代表主办方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千声万曲帮打唱》一书的学术及实践价值,指出这本书不仅是作者嘉慧老师几十年从事川剧音乐创作和研究工作比较系统的总结,还可以从中看到几十年中川剧音乐继承和创新方面所呈现的普遍规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借鉴价值。音专会主任、市剧协主席刘芸代表承办单位向与会者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筹办情况。市川剧院书记雷音、剧作家徐棻到会祝贺并发表感言。
研讨会上,赵兴素、刘芸、彭潮溢、王文训、颜曼秋、刘功荣、李珂分别宣读了《听嘉慧川味诗意歌有感》、《谈嘉慧老师在继承与创新中的分寸感》、《继承与创新的先行者——读<千声万曲帮打唱>随想》、《谈嘉慧老师笔下的帮打唱》、《试说嘉慧先生的<千声万曲帮打唱>》、《<千声万曲帮打唱>对研究川剧高腔音乐的又一探索》、《浅谈继承与创新的感悟》等论文。其间,亚欣、王诚德、夏阳、蔡振辉、贾松柏、杨昌林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萧赛和邬丰太在发言后特意即兴赋诗献给作者,为大会助兴。
  6、2010年3月26日,由音专会和成都市剧协联合举办的“‘梨园秀’第一、二届新作品研讨会”在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支持下,在心族宾馆举行。
研讨会上刘芸、李珂、蒋立芳、邓翔、王文训、彭潮溢、刘武源、唐大玉分别宣读了 《打造新品牌的思考》、《都汶路地震后的新生——“川剧·梨园秀”<等你一百天>歌词创作思想》、《戏歌〈等你一百天〉创作谈》、《说词——浅谈戏歌歌词创作的体会》、《谈〈和谐歌〉的作曲过程》、《戏歌的界定及为〈美丽依然在四川〉的作曲体会》、《弘扬民族文化与地方剧种的关系》、《略谈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等多篇论文。其间,颜曼秋和周玉分别就新作品和戏歌这种艺术形式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会上,廖全京、杜建华、张建蓉等领导对音专会和市剧协为戏剧的繁荣、川剧的振兴所作出的努力及各项活动表示肯定和赞许。
  7、2010年10月28日,刘芸以“歌颂新时代美好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主题主持召开会议。会后便组织了部分作家、艺术家到基层采风,这期间,曾两度召开新创作品研讨会,本着出作品,出人才,出精品的原则,创作了第四届“梨园秀”的综艺节目。得到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四、川剧音乐进校园
  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音专会将所创作的31首戏歌传到川师大和成都大学的喜爱戏曲的社团中去调查,他们听后的反馈意见,由其负责人余天矩统一回复,摘要于下:彭老师,以下是我在我们社团调研的初步结果。我们社团一共有89人。当我将歌曲放到QQ群共享之后,大多数同学还是下载欣赏的。不过,很多同学再下载有些歌曲之后,并没有一次性欣赏完,他们更多的是听完一部分之后,依据自己的喜好要么继续听下去,要么切换到下一首。经过我初步统计,这12首歌曲是他们大多数人欣赏完了的,1.《康定情歌》、2.《梅花绝句》、3《.四川感谢你》、4.《卜算子﹒咏梅》、5.《春夜细雨》、6.《背影》、7.《桂花》、8.《成都好地方》、9.《美丽依然在四川》、,10.《田园城市好风光》、11.《痴心》、12.《属相》 。大学生们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戏歌创作提供了可贵的参考意见。
  2014年4月30日,音专会与成都市剧协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原成都市川剧院),组织了一部分戏曲专家,专程到双流县东升小学,观看孩子们在央视戏曲频道获奖的《变脸》《滚灯》《射雕》《别洞观景》等节目,孩子们演出认真,稚嫩的脸上仍洋溢着获奖后的喜悦。专家们津津乐道,赞赏有加,为有这样一批热爱川剧的小学生而感到由衷地高兴。看完演出后,紧接着召开了川剧进校园的学术研讨会。会上,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雷音院长介绍了他们进校园的经验,专家们发言踊跃,除了肯定双流县东升小学已取得的成绩外,还就孩子们怎样继承川剧;教给适合小学生的哪些剧目,哪些唱段;怎样为孩子们谱写戏歌等多方面的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同时参会的几所学校的代表也发言表示要向东升小学学习。东升小学唐弘蓉校长对成都市文联、市川剧研究院、市剧协及音专会的关心和支持深表感谢。会议在炽热的气氛中结束。
2014年7月8日,音专会领导班子一行4人,专程到川剧之乡彭州市隆丰镇小学,在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兰考、市文联常务副主席黄映辉、隆丰镇分管领导以及音协、剧协名誉主席萧肖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隆丰镇小学川剧团,看了硬场面和男女演员的基练,小女孩为我们表演了《别洞观景》的舞蹈,小男孩为我们演唱了《铡侄》的唱段。参观完后,音专会一行对隆丰镇小学办川剧团的壮举和小演员、小乐员的表演及基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刘芸、蒋立芳、欧阳建弟、彭潮溢就所看到的问题及需注意的事项,从爱护角度一一作了点评。隆丰镇小学校长当场交给一本由他们编的川剧教材,寄希望于音专会能帮助指导修改。刘芸代表音专会接受了这一委托。
  2014年7月17 日和10月20日,音专会原班人马,分别在彭州文联会议室和成都市文联会议室,两度就川剧之乡隆丰镇小学所编写的川剧教材进行专题讨论。会议分别由彭州市文联常务副主席黄映辉和音专会主任刘芸主持,彭州市文联、市教育局、市川剧协会、隆丰小学相关人员参加会议。音专会专家认为,隆丰小学作为普及和传承川剧文化的试点学校,其做法非常值得推广,可供其他学校借鉴。在教材的普及推广方面需注意学生特点,注重趣味性;川剧教材要做到准确性、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还要考虑日后推广的因素,注重普及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对教材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赠送了相关资料。黄映辉对彭州与会人员当场予以分工,明确在教材修改中各自负责所要做的事,从经费、人力等方面予以落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多次修改后的川剧新教材就会面世。
  音专会从成立至今,已走过了近13年历程。其中,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艰难的跋涉,无论阳光灿烂还是风吹雨打,音专会都坚持走过来了。音专会人靠的是对川剧事业的执着追求、团结奋进。尤其是领导班子的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团结一心,将川剧音乐这门颇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以实践与理论为基础,坚持传承弘扬发展的道路,将继续顽强地工作着,为了川剧美好的一天而奋斗着。愿天道酬勤。愿川剧繁荣昌盛!
                                 
                                                                                                                                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音乐专业委员会
                                                                                                                                               2014年12月17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12-22 11:38 |
173841nicj22wgzn2ui2un.jpg

发表于 2014-12-22 11:55 |
:):):)好.好.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