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龙凤乡观音阁村(渠县龙凤乡位于渠县西南部)与营山县四喜乡、七涧乡,渠县清溪、麻柳乡交界,海拔700多米,是座群型山(分别由锺鼎罐(山名)、观音阁坪、甘家山、烟敞沟、牛角堰、北门、大东门、郭家山、龙显沟、岗家坪、高百嘴、黄茅岭)等组成,从山底仰观实为陡峭,当你蹬上山巅漫步远眺即有一揽众山小之感。观音阁坪约有3平方公里,坪下山谷间有小型水库两座,可自流灌溉田土数千田。山上有自然景观奇石、险境无数,其中,石牛、石虎、九节龙(形象化岩石)、壶尔岩(山洞)、天心桥,地心桥,丫口石等,群山四周依山建有多处寨门(无从考证建于何年代)。 早年山上有寺庙数座,其中,坪上“观音阁”香火最盛,(此山便是因此而得名),历代寺内住僧侣死后埋于此山,坟墓仍在,但墓室已空,碑文清晰完整,可作考就。新中国建国前,寺内僧侣众多,占有良田百亩;寺院分上、中、下殿,三殿宽敞宏伟壮观,前殿外有大石板砍坝,坝前塑有巨石狮一对,人们站立在坝前眺目远望可及数十里。土地改革时期僧侣遣散,土地、房产分配给无田产农民。土地改时期寺院内所塑菩萨等一切均以捣毁,仅上、中殿分配村民居住并组建一个生产队;下殿当时作为生产队集体保管室,在文革期间被当地一个干部私自撤走;石狮一对在文革期间以破四旧推倒埋于土中(可能现在还埋在土中)。被遣散的僧侣有两人留在当地务农,划定成份为地主,一位姓贾、一位姓罗,均死于文革期间。该处有良田一块属营山县,原因是庙上有一和尚不安分与山下一女子私通生有一子,庙上即划拨一良田供养该母子(该母子户籍属营山县),该母子后与还俗僧罗某成为一家。 邻近山上另有宝竺寺、燉草寺、白岩寺、云谷寺等,均在土改及文革时期被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