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2016.1.7
放大缩小默认
-- 综合 --
版次:[ 03 ]
人民不会忘记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功臣
——记兰渝铁路从申请立项到建成通车的艰辛历程
人民不会忘记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功臣
——记兰渝铁路从申请立项到建成通车的艰辛历程
前言
2015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黄金时段播报了“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正式开通运营,从此结束了苍溪、阆中、南部三县(市)不通火车的历史”的消息。这天,将被载入史册。伴随着通车时刻的到来,也将是兰渝铁路沿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质”的飞跃。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当南部人提出了争取兰渝铁路立项上马的第一次倡议,标志着兰渝铁路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二十二年的坚守、拼搏,兰渝铁路终于建成通车了。这一声期盼很久的汽笛,向人们宣昭着兰渝铁路建设取得伟大胜利。在这部凝聚几届党政两代人心血的风云激荡奋斗史上,以“创新创业、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乐于奉献”的兰渝精神,为勤劳勇敢的兰渝沿线3600多万人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当我们在家门口坐火车就能到达祖国四面八方的便利时刻,我们不能忘记为兰渝铁路申报立项建成通车作出贡献的每一个功臣,让我们共同为他们的执着与追求祈祷吧!
编者按:2015年12月26日,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正式开通运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1994年3月15日,阆中、南部、苍溪三县市“关于促成兰渝铁路尽早立项上马的倡议书”出笼,2008年9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在兰州市沙井驿向世人郑重宣布:兰渝铁路全线开工!2015年12月26日,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正式开通运营,川、甘、渝两省一市25个县(市、区)长达22年的守望,终于梦想成真。
兰渝铁路工程建设同样是283万陇南人民最关心、最关注的事,目前,兰渝铁路陇南站、陇南西站铺轨工程已全面完成,12月31日前兰渝铁路将全线通车,陇南人民盼望已久的“铁路梦”将成为可触摸的现实。
本报今天特别转发四川省南充市南部信息网的文章《人民不会忘记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功臣———记兰渝铁路从申请立项到建成通车的艰辛历程》,敬请各位关注。
白明江是兰渝铁路申请立项上马的创始者
追寻兰渝铁路的建设史,一个叫白明江的名字记录在跨越二十二年的历程上:时任中共南部县委书记的白明江,是兰渝铁路立项上马的第一位提倡议亲自参与和见证者。年过七旬的白明江书记,回忆起那段争取兰渝铁路立项上马历程,他仍掩不住内心的激动:“那是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年代!我为自己亲历这个年代,并加入兰渝铁路的建设而感到终身自豪。”
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阆中机场正式开工建设。在开工仪式上,南部县委书记白明江、苍溪县委书记李文元、阆中市委书记冯启联三人坐在同一条长凳子上,白明江对李文元说:“老李,我们阆(中)、苍(溪)、南(部)三县市联合倡议修一条铁路怎么样?”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冯启联的积极响应。当即,三县市形成统一意见:联合倡议修建兰渝铁路。而且说干就干,九四年三月十五日,阆中、南部、苍溪三县市“关于促成兰渝铁路尽早立项上马的倡议书”就出笼了,摘要如下:
兰渝铁路北起甘肃省会兰州,南至西南第一重镇重庆,全长1600多公里,途径两省七地市二十多个县市区,是连接西南与西北的一条经济大动脉。西南、西北地区幅员广大,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物流不畅,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落后的交通状况,愈来愈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经济的共识,更是西南西北交通不发达地区和兰渝线沿途各县市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为此,我们三市县倡议:兰渝铁路沿线各县市区携手合作,力促该项目尽早立项上马。为了有组织有步骤地做好立项争取工作,我们建议今年五月十日在四川苍溪县召开第一次兰渝铁路沿线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协商有关工作,讨论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经费筹措等方面的问题。愿我们美好的愿望,经过共同努力,变成现实。落款是:阆中、南部、苍溪三县(市)县委、政府。
1994年5月9日,苍溪县梨都宾馆4楼,几间因陋就简的办公室,一批被淘汰的办公桌椅,一辆陈旧的吉普车,门口挂了一块“争取兰渝铁路立项上马协作会秘书处”的小牌子,申办兴建兰渝铁路办事机构便鸣锣开张了。
五月十日至十一日,川、甘、渝两省一市国道212线8地(市州)、25县(市区)的地方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汇聚苍溪,参加争取兰渝铁路立项上马协作会成立大会。岷山县副县长刘文亮、苍溪县委书记李文元、阆中市委书记冯启联、南部县委书记白明江、壁山县委书记张宗海五位同志分别主持了成立大会各项议程。协作会通过了会议纪要,签署了《协作会决定事项认同书》,建立了轮值主席制度,选举了第一届执行主席,就是当时的南部县委书记白明江。仿照联合国的组织形式,建立了协作会秘书处,秘书长是原苍溪县副县长赵均国,工作人员由各地抽派,工作经费由会员单位出。为了协作会组织人员落实,兰渝铁路协作会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关于秘书处工作人员几个具体问题的决定》。确定了甘肃、广元、南充、广安、重庆片区各选派两人到秘书处办公,为兰渝铁路申报立项打下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基础。
盖有68枚公章的兰渝铁路申请立项报告
争取兰渝铁路协作会这份报告,要送交南北相距数千余公里的各地党委、政府讨论,盖印。《报告》从酝酿、起草到讨论、成文,仅仅用了半个多月时间,随之上报甘、川两省人民政府、国家计委、铁道部。
协作会把“沿线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县市级政府联合了起来,由共同利益结成同盟”。1994年10月,一份盖有68枚地县两级党委、政府印章的《关于申请新建兰渝铁路立项的报告》,上报给了四川、甘肃省政府以及国家计委、铁道部。这份报告正文仅3页多,却盖有34个地方党委、政府共68枚公章,仅印章篇幅就占了9页,显得有点奇特,熟知背后由来的人们,无不为之感动,也可称为中国的“奇闻”,报告原文如下:
四川、甘肃省人民政府并国家计委、铁道部:
川、甘沿公路国道212线的二十多个县(市、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运输不畅,致使沿线丰富的资源开发程度太低。经济发展缓慢,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地区的贫困落后问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交通落后已成为制约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与快速发展的沿海沿边经济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此,我们兰渝沿线地、市、州、县(市、区)的党、政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多年来都在苦苦探索,努力寻求发展自身经济与脱贫致富的路子,虽千辛万苦,但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交通与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和“关键之举”,亦是加强主要区域与全国联系,扩大对外开放的先决条件。为此,我们特恳请川甘两省政府、铁道部、国家计委立项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简称兰渝铁路)。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前无古人样板借鉴,后无中央文件指导,这份极具有震撼力报告,开启了地方政府推动中央战略布局的“先河”,堪称为铁路史上的创举。
1995年5月12日,争取兰渝铁路协作会九五年年会在南充召开,第二届执行主席原南充市市长向阳主持了会议。时任南充市委书记李正培在会上慷慨陈词:作为我们这一任领导,我们一定下定决心,不管花多少时间与精力,直到把这条纵贯中国中西部的兰渝铁路搞上去,南充市一定和沿线兄弟市州领导同志一起共下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105名老红军联合签名上书党中央国务院
兰渝铁路沿线的25个县(市、区),不少是革命老区,出了不少“京官”,有共和国的将军,有国务院的部长,尽管有的已从原来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德高望重,影响却依然存在,如何在申请兰渝铁路立项上马中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兰渝铁路协作会决定采取由老同志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上书”的形式,以引起最高层领导的重视。然而,这些老同志退下来后,遍布祖国各地,要一一找到这些老同志谈何容易?兰渝铁路协作会秘书处的同志迎难而上,足迹踏遍了全国各地,艰辛程度可不一般。
争取兰渝铁路建设,得到了这些老红军、老首长的热情支持,都愿为家乡建设出一臂之力,为共和国的腾飞贡献余热。建议书其言恳切,其情真切:“兰渝铁路沿线当年有10万儿女随红军转战南北,建立新中国,正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这些地方至今依然贫困交加,我们当中一些人亲眼目睹了沿线老区人民所过的食不饱餐、衣不蔽体的贫困生活,实在叫人寝食不安,这愧对了曾与我们浴血奋战的先烈们和曾用生命掩护我们的父老乡亲们。究其贫困的原因,主要系受制于交通不便,因此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恳请国家将兰渝铁路纳入跨世纪铁路建设计划,使老、少、边、穷地区人民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在这份真情流露的建言书上,第一个签名的老首长就是罗青长。由罗青长领衔,傅崇碧、王定烈、胥光义、苏毅然、杨国宇、任荣、陈明义、何正文、王定国等105名老红军联名签字致信党中央、国务院。这份十分珍贵的签名,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有的是老红军的绝笔。在北京军医301医院,秘书处的同志找到在那里治疗的苍溪籍老红军、总后勤部原顾问李开湘,李老在3个亲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在纸上画上了自己的名字。但不到十天,李老便离开了人间。在南部县,秘书处的同志找到一位老红军,她也重病在床,亲人将她扶起来后,只写了自己的一个姓字就写不下去了,还是她的儿子握住她的手才把名字写完。3天后这位老红军就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