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波 实习生 李肖洁 本报讯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日前初步确定。市文化局社文科有关人士21日向媒体透露,目前确定的项目暂为6个,市民们熟悉的“顺庆蛤蟆节”列在其中。 据负责此项工作的该科负责人曾红梅介绍,初步排定的这6个项目,除“顺庆蛤蟆节”外,依次为“南部宋家坪地灯”“南部傩戏”“南部南隆评书”“仪陇民歌”“阆中保宁醋酿造技艺”。此批被确定申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全部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产生。“它不存在推荐,由专家针对性选定推出。”曾红梅说,上述6项待上报的“省非遗”候选项目,经我市相关专家最后评审后将上报省上。 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厚重历史文化的体现。几年前,我市第一批申报“省非遗”时,就有“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等9个项目成功晋级。尔后“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 据介绍,获得国家级“非遗”的项目,有望产生传承人。就个人而言,这是目前此领域国家级最高荣誉。我市第一批申报“省非遗”的项目中,其“川北大木偶”和“川北灯戏”,就分别产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木偶传承人李仕元、灯戏表演传承人汪洋、灯戏音乐传承人彭涓。一旦获得传承人荣誉,其将获得政府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