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74|评论: 1

[转帖]谈谈令人头痛的校园暴力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5 11:48 | |阅读模式

这几年 ,本来培养斯文人的学校,却频频暴出触目惊心的暴力事件!居然上演轮奸女同学,又群殴她的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这些得意忘形的罪犯,居然是未成年的祖国的花朵!这简直是,对我们的教育,又一记响亮的耳光!

   笔者谈谈不成熟的看法,以供社会学专家研究。

   一是社会导向有误,学生无正确的价值观。

   自恢复高校招生考试以来,分数的价值太抓人眼睛。什么高考“状元”,县里奖几十万元;学校奖几万元;广播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各校自然紧跟上,奖“先进、罚后进”,家长也动不动就用“人家娃娃动聪明!”狠狠教训孩子。

在这种育人环境下,绝大多数学生无望的到社会的肯定。他们就开是产生一个古怪的想法:不求流芳百世,只求轰轰烈烈活几年!

在被拔尖后的区乡学校、县上非重点学校,上课倒大片,下课吼声震天。就是它在作怪。反正当不成状元,干妈那么认真?这就是不少学生的“活思想”!

还有一个负面的影响,就是读大学的,还不如早打工的。大学毕业就失业的尴尬,让一些孩子对读书毫不感兴趣。从上初中就一心混年零、长个子,只等16岁。

二是学校丧失教育功能。

当今是法制时代,未成年人是神圣不可冒渎的。他不听课、不写作业、不按是作息、教师拿他无可奈何;他打架斗殴,教师只能劝劝,伤者送医院;他偷窃、乱性、拉帮结伙

……老师只能再三说服教育,可是,说而不服,教而无效,他全当耳旁风,还笑你是“老古董”,依旧我行我素。学校万般无奈,找家长,家长不在家;找警察,他只有1415岁,法律上也奈何不得。

派出所请他去,他昂着头说:“我是未成年人!你总不会抓我吧?”有啥法?民警也只有请了放,放了有请。他见民警也奈不何他,干脆纠结一伙,月黑风高时,不是钻屋,就是撬门入室……可是,他只有15岁多点,学校只有等他毕业。

这等学生虽是个别,但是,那影响却不可小视!不少学生看出你学校原来是贵州鹿子!不少人就心存侥幸,于是就会有人专门与学校、社会挑战,显示自己“非同一般”,满足自己可怜的成就感!

三是学校受利益驱动,抢生源而忽视德育考察。

自从义务教育段,实行“两免一补”后,只有高中生源才是财源。学校福利费就这个源头,所以倍受关注!这虽表面是学校生存之战,实际是个人福利之战。为此教师大德出手,可以说是校级“英模”!尤其是重点高中,油水厚,教师趋之若鹜,不惜以重金贿赂领导也往里钻!不仅腐蚀了社会圣洁的教育宝地,还自然补充了向学生伸手派的队伍。如此,就难以克服乱收费的浊流。

那些被抢来的学生,在入学后马上就有了失落感:领导、老师对自己不热心了,而自己又是高价而进,有的是父母亲多年的口积肚攒半辈子,才把自己送进来的,能不生激愤情绪?激愤起来就会寻机表现、发泄!有的是抱定背水一战的,可是,跟不上趟,月月落后,自暴自弃的情绪油然而生。他就会以各种机会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打架斗殴就是一种方式。

四是各级主管部门只看升学率,忽视德育考核。

这几年,素质教育吼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几经对素质教育的诠释,人们自然热然地抓住“教学质量”不松劲!因为只有它才是声誉,只有声誉才有待遇:国家补助、教师优秀名额、职称指标……统统与此相关。教师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为了个人能从集体利益中得到一分回报,自然倾心于应试教育,而弱化了素质教育。

试想,要作一个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要费多大精力?而押一道题可能是多达收益?

又试想,领导机关,是只抓分数易呢,还是抓素质教育容易?我们的领导也聪明,嘴上讲、文件写着“素质教育”,实际推行应试教育”。谁都明白:应试教育说起臭,吃起来还香!

五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多少家长为了夫妻双双外出打工,防止家庭生变,丢下儿女不管,让爷爷婆婆代位管理。这给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感情真空。谁起填补?可以说:谁都不易代替父母之爱!这些孩子极易烦躁、脆弱、易于攻击!他们总觉得自己被社会、家庭所抛弃,一触即发报复别人,哪怕是无关的人。

鉴于是未成年人,又多为隐私,所以很少用事例说明,意在自我保护,规避麻烦罢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