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826pc.com/wp-content/uploads/2014/04/shouji.jpg 岁月真是一把刀,回顾10年前国产手机火爆的销售场面,又对比如今国内的几家手机厂商,让我们不禁感到唏嘘。1999年,国内第一批拿到牌照的手机厂商就有十多家,我们应该还记得当时的波导、海信、夏新、科健等品牌,都登上过无比辉煌的舞台:科健赞助英超球队埃弗顿,迪比特曾凭借彩屏机获得市场份额老大的宝座,波导邀请香港著名女歌星李玟当形象代言人,号称“手机中的战斗机”,熊猫手机则成为了央视广告标王。 2003年,熊猫手机出口国外有100万部左右,波导也在当年制定出海外销量200万部的销售计划,迪比特手机更是喊出“2004亚洲第一,2006年与诺基亚争世界第一”的生猛口号。据统计,截至2003年10月,中国共出口手机6000万部左右,约占国内总产量的一半。可以说那是一个熊猫开天,波导辟地的中国手机时代。 根据当年信息产业部(现工信部)的统计,2003年,国产品牌波导、TCL的销售量分别为969.64万和749.96万,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而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则以737.92万台和622.3万台的销售量位列第三、第四。国产手机10年前如此辉煌,恐怕是很多90后们难以想象的,那么他们昔日的辉煌为何变成如今的没落呢? 2004年,国内手机界发生了惊天的变局,南京熊猫破产,2003年还上市43款手机的波导也走向末路,由于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未披露2004年年度报告,中科健股票开始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从2005年开始,科健手机慢慢走向低谷,直至陨落! 原熊猫销售经理赵先生回忆称,因为当时的手机老出问题,渠道商扛不住了,纷纷拿着客户退还的手机要求退款。但当时的公司账户里根本没有钱,区域老总想把库房里的新手机抵给经销商,对方却不同意,于是就有了当年熊猫公司被渠道商、讨薪员工围攻的场面。随即,熊猫电子就宣布不再经营自主品牌手机业务。 此外,曾在2002年创下了单款手机盈利超过8亿元奇迹的夏新,到2005年,公司的品牌价值就已经达到了70.62亿。但紧接着,夏新在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亏损,并从2009年5月27日起暂停上市。直至2009年底,夏新手机资产才从上市公司里剥离出来,由九洲电器等企业以1.35亿元接手,但至今仍没看到夏新手机复兴的迹象。 现在第一代手机生产厂商只剩下TCL一家,但其销售业绩却进不了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的前十位。曾经国产手机的代表,如今却渐渐被人们遗忘,手机卖场里已找不到它们的身影。 是什么原因造成昔日国产大牌手机如今的没落? 当智能手机成为发展趋势时,当时的国产手机厂商还局限于过去2G手机时代以中低端市场为主攻的经营误区。手机产品缺乏创新,局限于“来料加工,仿制生产”的作坊式生产经营理念,在面对新的手机行业规则挑战时,既无法被动的通过重复2G时代以超低价占领市场的状态,又无力通过自主创新,重新赢回市场的主动。 曾经在科健市场部工作的李先生说,那时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都靠贴牌韩国产品,然后在国内销售,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核心技术匮乏的问题也显得非常突出。当时从整机到配件都是“拿来主义”,手机坏了售后服务部门根本无法维修,只能换新的。如此一来,库存问题严重,质量问题集体爆发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TCL通讯副总裁李冰表示,中国手机企业年销量100万台,管理上还不成问题。但销量过千万台时,可能在管理上就会出问题,所以,未来中国手机企业要想持续地发展,需要在管理上赶超国外品牌手机厂商的水平。 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马继华认为,第一代国产手机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所以只能阶段性地抓市场。 昔日的国产手机厂商已成为永远的回忆,如今活跃的第二代国产手机大佬们也应该且行且珍惜,不要重走前辈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