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论语》里面的这一对白,虽然是文言文,却不难理解。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用恩德回报,那么,当别人有恩德于你的时候,你又能用什么去回报呢?所以,孔子认为,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经过打倒孔家店和文革浩劫之后,传统国学沦亡,许多中国人也许早忘了孔子的这句名言,一直到近来出现了于丹热和《论语》热(《于丹论语心得》),才开始有人重新热烈地讨论起这个话题。新加坡人也许会觉得可惜,因为,如果这股热潮在新中进行苏州工业园合作之前出现,那么,双方合作的结果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中国价值观的改变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至今30年,给人最大的震撼当然是它有形的变化。但无形的变化其实也一样巨大。比如,价值观的改变,有“一切向钱看”,“看钱看厚”之说。在国家层面上,这当然也可以说成是国家利益至上。但给人的印象却是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这和传统的礼仪之邦的形象的确有如天渊之别。 其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不知不觉高涨了。邓小平时代说要学习新加坡,新加坡也很客气友好地倾囊相授。三十年过去了,南大的市长班还在一班接一班地开,不少资深的在任或退休高级公务员,也应邀到中国去传授与分享各行政领域的专门知识,但有些中国人也开始头脑发胀了,这对于塑造和谐世界的努力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语云,以利交者,利尽则交绝。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应该可以激发中国人的深思。配合8月北京奥运举行的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开始,原本是高高兴兴的事,结果却大出中国人之所料。先是西藏拉萨发生了3·14暴乱事件,继而是圣火在巴黎、伦敦和旧金山传递时,都遭到阻挠和干扰,引发中国网民高涨的民族情绪。在外交层次上,中国人终须思考要何以报怨与何以报德这个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