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兴隆镇中的“集孝”
绩效的全名叫奖励性绩效,目的是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兴隆镇初级中学中的绩效整得一线教师都不想上课了,兴隆镇中的教师是以上不到课为荣,高级、骨干教师宁愿守门管理食堂(因为大多数一线教师的绩效没有后勤工人的高)。这样的奖励性绩效有何意义?兴隆镇中的绩效问题究竟在哪里?
一、 所谓的公示:
2012年的绩效公示时间是腊月29,而腊月30日就撕掉了。公示的也只有一个人领多少钱。最关键的分配方案(钱是怎样来的)一线教师根本没看到。
二、 公共课时、平均课时的计算
早晚自习算在在公共课时里面,本来该教导处做的事情(计算成绩、管学籍、等)也在公共课时里面,而除以平均数的时候又减掉了很多人(外出的、上挂的、莫名其妙生病的)。一个一线教师的平均课时每周达到了28节课还要多。(网上对教师的工作量是这样说的:对于课时的规定全国还是基本一样的,下面是各科专任教师的周课时量: 语文、数学、英语:10-12课时 科学:12课时 思政、社会:12-14课时 音、体、美、信息技术和其它:14-16课时)
三、 领导领了不该领的绩效又不做该做的事
中层领导的绩效乘了一样又一样,一个中层的工作量相当于一线教师上3个班的语文、数学、外语。但是统计成绩、管学籍等又单独找人。
四、 班务经费的补贴还要老师找票报销。其实用的是绩效的钱。真正的绩效难道要找票吗?那钱究竟到哪里去了?
因此,老师们最好查一查以前的票据,2012年的绩效分配账目。看看你们的绩效究竟孝敬给哪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