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871|评论: 47

请关注这个受伤害的巴中女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3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蒙古晨报报道(实习记者 李粉荣 记者王国柱)15年前,一个如花的四川姑娘被拐到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从此开始了她的悲凉人生。

  15年来,无论春夏秋冬,她终日衣不蔽体、黯淡无语,不断地在窑洞的墙壁上用粉笔书写着“第一名”的字样。村民说她应该是一名大学生,因为即便是专业教师的板书,也没有她写得好。

  据说,她已经疯了。3月14日,记者见到她时却发现,或许她只不过是痴呆。15年的悲苦与无奈,她的泪水早已流干,只是明澈的眼眸里尚存着四川女子特有的灵性。然而,她的世界里究竟是欢乐还是悲愤,记者已无从知晓。今日起,内蒙古晨报联合四川《华西都市报》在呼和浩特、成都、巴中、达川展开救援行动。内蒙古晨报救援热线0471-3320332。

  悲!

  身怀六甲被转卖

  她叫曹小青(音),身高1米6,看上去年龄不过30岁,而她的实际年龄应该在35岁到40岁之间。从她柔和细致的面孔,依稀能看出她曾经是一个漂亮女子。如今,她却生活在一孔黑暗的破窑洞里,成天坐在满是黄土和破棉絮的炕上。

  这一坐,就是15年。除了窑洞外的羊群,她的生活里还有一个痴呆的“丈夫”和有智障的单身“小叔子”。

  十几年前,曹小青从四川被拐卖到和林格尔县二前湾村。彼时,她已经痴呆。

  一年之后,她被转手卖给乱岔沟村庞大宝。当她身怀六甲时,再次被倒手转卖到榆树梁村,接纳她的是一对智商有问题的哥俩。在这之前,她被转卖多少次?不得而知。

  在榆树梁村东南面的低洼里,一处孤零零的窑洞被四周的土山包围着。3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曹小青的“丈夫”刘二针打开自家门上的锁,记者随其走进院里,一条大黄狗狂叫着扑了过来,浓重的羊粪味异常刺鼻。

  刘二针将记者领进西窑。如果不是炕上的那个黑影在动,记者无法相信这是人的住房,黑色的墙体不时掉下几把泥块,玉米秆堆满了一地。屋里最显眼的是两口大锅,一口锅连着炕,锅里满是灰烬;另一口锅里是浑浊的液体。“给她用的,她知道上厕所。”刘二针指着那口装着液体的锅傻笑着。而据村民介绍,大部分时间,曹小青的吃喝拉撒都在土炕上。土炕的周围全是泥巴,炕上只有一张硬草席,一些虫子在席上爬来爬去。

  曹小青倚着墙,坐在炕头上,披着一件开了花的棉衣,蓬乱的头发像胶体一样凝固在一起。她用旧的发黄的棉被裹着下体,习惯性地保持着一个动作:用左手按着自己的鼻子,偶尔会换成右手。手指尖生着厚厚的污垢。

  刘二针的妹妹刘二女告诉记者:“从乱岔沟回来的最初一年里,她还让人给洗澡,也知道梳头打扮,后来就再也没有梳洗过了,十几年都这样。”

  在西窑脱了皮的墙上,曹小青用粉笔写满了“第一名”的字,没有人能够明白她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她想让我考第一吧。”上小学三年级的毛蛋想了想说。

  从西窑走两步就到东窑。刘二针、刘三针、曹小青的两个孩子——15岁的儿子小红和11岁的女儿毛蛋就住在这里。刘二针的妹妹刘二女告诉记者,由于大哥这几天身体不好,所以没有和嫂子住在一起。

  曹小青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偶尔会吐出几句村民听不明白的四川方言。村民都说她可能是在老家上街买菜的时候,被骗走的。在刘家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痴呆的曹小青没能告诉记者。

  漆黑的窗户上只开了一个小孔。曹小青偶尔抬起头,透过这个孔望见窗外,但是她却望不到院外更远的地方。

  惨!

  15年炼狱之痛

  大约1993年,刘二针的父亲及其儿子到邻村——乱岔沟村把曹小青从庞家接了回来给刘二针做媳妇。“花了4000块钱。”刘二针告诉记者。

  刘二针说,“倒手卖了四五次啦,到了庞家后,父子三个打她一人,俺们去接曹小青时,她还大着肚子,被打得躺在地上,鼻孔还正流着血。”

  记者从村民口中得知,庞家给曹小青吃的饭就是每天一盆土豆。刘二针父亲还在世的时候,看到两个傻儿子,担心刘家绝后,便从乱岔沟村庞三宝的大儿子庞大宝的手中买回曹小青。

  好不容易买回的媳妇,庞家为什么又转手卖给别人呢?

  刘二针的妹妹告诉记者,小青在庞家不听话,不干农活。看到曹小青有精神病,庞家怕她死后人财两空,所以就把她给卖了。

  “很漂亮的,刚见她的时候,我们隔着山头喊她,她还能答应。”村民任叶女说刚来的时候,曹小青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挺着大肚子。

  “听不懂她说话,但是写得一手很漂亮的字,最早不发病的时候会跟我们写字交流。”村支书皇甫功告诉记者,他听别人说曹小青是个大学生。

  生下孩子后的曹小青,病状也越来越严重,夏天的时候她就长时间地坐在窑洞前的林子里,不穿衣服,只是随意地披着几块布。

  有人说,曹小青是刘家两兄弟共同的妻子。

  “你是和嫂子住在一起,还是和二针住在一起?”被记者多次问到的刘三针总是嘿嘿一笑。村民都叫曹小青“二针老婆”,但对于刘三针和嫂子是否也住在一起的问题避而不谈。

  刘二针在家扮演着“看妻”的角色,而弟弟三针则负责全家人的零用生计,家里的羊只够维持生活。按常理,一只羊可以接羔3只,而刘三针放的羊,3个里面才能接一羔。“三针也傻,不过比二针强。”村民高军民说。

  记者见到刘二针的时候,他正赶着羊群从坡下往上走。坡度很大,刘二针直着腰走上来。他脸上涂抹着黑色的烟灰,迈着不平衡的八字步在风中摇摆着。

  在乱岔沟村,当记者问及是否有人曾经买回一个四川女孩,后又卖到榆树梁村时,村民径直把记者带到了庞大宝家。庞大宝的父亲庞三宝告诉记者,曹小青是他从和林格尔县庙沟村梁团寺手中买回来的,回来之后就发现她有病,什么也不干,于是转手又卖了出去。

曹小青可能是四川巴中或达州人

  哀!

  被拐女永远走不出山沟沟

  梁团寺是羊群沟乡庙沟村村民,庙沟村距离乱岔沟村20多公里,十几道山梁,其堂兄梁来世是该村村长。

  梁来世告诉记者,曹小青曾经在他们的邻村二前湾村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被人卖到乱岔沟村。 “差不多是在曹小青被卖到二前湾村的时候,庙沟村也来了一个四川女孩,她曾经多次寻找逃跑的机会,却都被人给抓了回去。绝望之中,她的精神状况越来越差,每天在村里乱跑,最后一次逃跑后就没有回来,几天后人们发现她死在后面的山沟里,警察走后,村民就地掩埋了尸体。不久,曹小青就被村民梁团寺帮忙卖到乱岔沟村庞家。”

  梁来世说曹小青出现在二前湾村时正是种地的时候,曹小青痴呆不干活,买家就打骂,人们都说这个四川姑娘是傻子。

  15年来,曹小青唯一的一次“逃离”是2007年的10月中旬。

  她是怎么走出村子的,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知道。3天之后,家人在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找到了一丝不挂的曹小青。“从乱岔沟来的时候就神志不清,后来越来越严重。”曹小青的 “小姑子”刘二女说。

  记者了解到,当时,从大红城乡有到呼和浩特的客车,每天一趟。

  问!

  炼狱何时是尽头

  几十几道沟,几十几道坎;一样的黄土,一样的山;一样的坡路,一样的湾。

  一个被常年看守的女人又如何能轻易离开这个葬送了她一生幸福的地方?如果曹小青是一个神志清醒的常人,那么她的那次出走应该足以逃离这个地方。

  “一天发病两三次,每次十多分钟。天气一变,她就开始哭叫,自己打自己。经常把自己的身上抓出一道道血痕。”曹小青的儿子小红抠着自己的手,说妈妈很可怜。

  十几年来,曹小青几乎与外界断绝了交流,她的语言能力也受到了极大损伤。

  记者把买来的蛋糕、面包放在刘二针家,看到两个孩子大口大口地吃着食物,曹小青笑了。她喃喃自语着,两只手把玩着梳子,没有了先前的约束。毛蛋把面包放在母亲的手中,她放在炕上后用四川方言说不吃。

  当记者夸曹小青漂亮时,她微微动了动唇。记者把一面小镜子拿到她的眼前,在看了自己几秒钟后,曹小青的视线就离开了镜子,嘴里说着“不看”、“不看”。

  记者说帮她梳头,她没有拒绝,在记者将一个发卡和一面小镜子放在她的被子上时,她说不要。

  盼!

  巴中和达川是否还有家

  3月17日,记者第二次来到榆树梁村。刘二针说:“昨晚她把炕点着了,差点出事”。

  再次见到曹小青,她没有拒绝记者的来访,只是简单地重复:“不要”、“不吃”、“写不得”等简单的话语。

  记者拿出事前在笔记本电脑里准备好的四川地名,一行一行地指给她看,她依然漠然,只是眼睛更加明亮了。当记者指到“达川、巴中”的时候,她突然“呜呜”的发声,然后一脸黯然。透过从窗外照进来的阳光,记者看到她的眼角湿润了。

  紧接着,记者打开了几张四川农村地貌的景观照:成片油菜田、葱绿的竹林、蜿蜒的山道间隔着宽大的小麦地,看了这些照片,她非常鄙视地看了记者一眼。记者再次让她看,并不断地用四川话问她,“你是哪里人?”、“为什么来这里?”、“什么时候被人卖来的?”、“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听了记者的问话,她突然说:“你为什么不早来一天呢?”

  一口纯正的达川和巴中地区的口音!

  再后来,记者指着带来的一大堆衣服,用四川话问曹小青:“为什么不穿衣服?”她突然骂开了:“把包包嗲(音dia,四川方言“拿”的意思)开,不然老子整死你。”又是纯正的达川或巴中地区的口音!

  她的目光在那些照片上不断地扫来扫去,间或扭头望着窗外,嘴里偶尔吐出“出去”、“你啥子嘛”的方言。记者指着照片问:“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在这里种菜籽?”曹小青扭头盯住图片,眼角滑出了泪珠。

  显然,尽管曹小青精神失常,但是她思维里仍然有清晰的痕迹,她曾经有过回家的念头。

  村民告诉记者,15年来,她说的最多的只有一句话:“打酱油过来的。”

  曹小青不会说普通话,而村民也听不明白四川话,他们根据发音判定曹小青是“买酱油的途中被人骗来的”。而实际上,曹小青说的是“到江油(四川江油市)过来的”。

  据记者了解,从成都到北方,无论是汽车还是火车,江油市都是必经之路。

  综合各种因素,记者基本可以判定她是四川达川地区或者巴中地区的人。至于她如何被拐卖到内蒙古?拐卖了多少次?也许只有通过医疗手段治疗好她的病以后,才能知晓。从曹小青在窑洞壁上的粉笔字“第一名”的笔体来看,她应该受过一定的教育,也许学习成绩曾经优良过,因为她写的粉笔字非常漂亮,不亚于一个职业教师。

  然而,如果她真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为什么又轻易地被拐卖到内蒙古?在莽莽的大巴山区,她的家又在哪里呢?她的父母是否健在?是否能想到失踪的女儿远在内蒙古一个黑暗的窑洞里,一蹲就是15年?

  无助的小青,15年的窑洞生活,15年悲凉凄惨的人生,她的女人之路到底流淌着多少血和泪?

  内蒙古晨报救援热线:0471-3320332、3339111。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8-3-23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有线索的尽快联系!

发表于 2008-3-23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我记了电话老。。

发表于 2008-3-26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恶的人贩子[em02]
发表于 2008-3-26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

发表于 2008-3-2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子被拐卖15年续:走出窑洞到医院接受治疗

女子被拐卖15年续:走出窑洞到医院接受治疗

久居呼市和林县榆树梁村的曹小琴(经其家人证实,此前本报报道的曹小青真名为曹小琴)在老乡的说服下,终于走出窑洞,来到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其远在四川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也于昨日飞抵呼和浩特,要将失散17年的妹妹接回四川,接回70多岁老母亲的身边。

当日一大早,本报记者和川渝企业家以及成都电视台和内蒙古电视台记者一行20多人来到榆树梁村看望川女曹小琴,刚进村口就看到当地政府各部门的官员在小琴家门前的山坡上等待着。当天来到小琴家里的有和林格尔县分管民政的樊副县长以及民政局、妇联、公安局和大红城乡的领导。

3月20日,呼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汤爱军看到本报川女曹小青(琴)被拐卖内蒙古事件的报道后,非常震惊,对曹小青(琴)深表同情,他在3月20日的《内蒙古晨报》上亲笔批示,要求和林县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此案,采取有力措施打击犯罪,解救被害川女:一是落实医疗保障措施;二是民政福利院做好接收入院准备;三是对妇女维权工作给予关心和资助;四是公安部门要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拐卖妇女犯罪行为,坚决杜绝此类案件再发生。

与此同时,川渝商会的部分会员带着米面等慰问品专程前往榆树梁村看望老乡,并且对小琴的治疗给予全程关注。

当日下午2点30分,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的120救护车把曹小琴接到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大红城乡党委云书记在医院垫付5000元后,医护人员开始为小琴梳洗、打扮。

下午5时许,曹小琴住到了病房。记者透过医院的窗户看到,曹小琴玩弄着自己新换的病号服,不时地自言自语着。隔着窗户,记者把拍到的照片给她看,当翻到小红和毛蛋的照片时,曹小琴嘴角微微颤动,眼角湿润了。


 

连日来,本报“川女曹小琴被拐内蒙古事件”的连续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呼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汤爱军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和林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此案,采取有力措施打击犯罪,解救被害川女。昨日,和林格尔县政府由分管民政的副县长樊玉根牵头,成立了由民政局、妇联、公安局、医院等部门组成的事件处理领导小组专门处理此事。

昨日,全国各地读者的热线电话不断打到本报,询问事情的最新进展,并表示愿尽微薄之力来帮助曹小琴。而小琴,也在各界帮助下,终于走出了那孔她生活了15年的黑窑洞。

市长汤爱军作出批示

3月20日,呼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汤爱军看到本报川女曹小琴被拐内蒙古的报道后作出亲笔批示,批示写道:“和林县委、县政府、公安局、民政局、卫生局、妇联等有关部门,看到了此报道很震惊,同时对川女曹小琴深表同情,希望和林县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此案,采取有力措施打击犯罪,解救被害川女。一是落实医疗保障措施;二是民政福利院做好接收入院准备;三是(对)妇女维权工作要给予关心和资助;四是公安部门要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拐卖妇女犯罪行为,坚决杜绝此类案件再发生。

曹小琴走出榆树梁

昨日,久居榆树梁的曹小琴在当地乡亲和四川老乡的说服下,终于走出窑洞,来到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

当日一大早,本报记者和川渝企业家以及成都电视台和内蒙古电视台记者一行20多人来到榆树梁村看望川女曹小琴,刚进村口就看到当地政府各部门的官员在曹小琴家门前的山坡上等待着。当天来到曹小琴家里的有和林格尔县分管民政的樊玉根副县长和县民政局、妇联、公安局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大红城乡的领导。

当日,和林格尔县政府由副县长樊玉根牵头,成立了由民政局、妇联、公安局、医院等部门组成的事件处理领导小组专门处理此事。樊副县长说:“一直以来,我们对曹小琴家都给予了照顾,其中两人入了低保,由于曹小琴的户口原因,暂时不享受。对于此事,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要求我们特事特办,由政府出钱为曹小琴治病。”


 


与此同时,筹备中的内蒙古川渝商会的部分会员也带着米面等慰问品,专程前往榆树梁看望老乡并且对小琴的治疗给予全程关注。

今日初步检查

当日下午2点30分,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的120救护车把曹小琴接到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大红城乡党委云书记在医院垫付5000元后,医护人员开始为小琴梳洗。

下午5时许,曹小琴住到了病房。护士告诉记者,曹小琴入院后非常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偶尔自言自语几句。护士动情地说:“这么年轻,这么漂亮,怎么遭遇了这样的事情,看了真让人痛心。”

记者透过医院的窗户看到,曹小琴玩弄着自己新换的病号服,不时地自言自语着。隔着窗户,记者把拍到的照片打开给她看,当翻到小红和毛蛋照片的时候,曹小琴嘴角微微颤动,眼角湿润了……

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的黄大夫表示,目前首要的工作就是为她清洗、安抚,22日上午进行第一次检查。一直在医院等待的和林县、大红城乡两级领导表示:希望内蒙古晨报及其他的媒体能帮忙尽快找到小琴家属,“我们想及时见到他们”。

 


这是记者三进曹小琴榆树梁的“家”。视力范围之内的所有景象让记者赶到欣喜和宽慰。

黑窑洞换了新容颜

曹小琴的“家”有了明显打扫过的痕迹。

在此之前乱糟糟的院落如今也整洁起来,曹小琴一人所住的西窑窗外,原有的玉米秸堆已经不见,院子里散落的玉米秸和羊粪也被清除,尚存的羊粪味已不似先前那般刺鼻。

“你今天的屋子收拾得很干净,谁帮你收拾的?”面对记者的提问,正欲回答的刘二针却被妹妹刘二女抢了话:“都是他收拾的。”

在曹小琴住的西窑里,玉米秸依然残存,但是炕上铺了一层草席,还放了一床被子,曹小琴的草席上也多了一床褥子。那口连着炕的大锅也被刷洗干净,而另外一口曾经供曹小琴方便的锅则不见了踪影。

东窑的炕上,也重新换上了被子。锅台上仅有的一个柜子看上去也很清洁。

记者见到曹小琴的时候,她已经穿戴完毕,刘二针今天也打扮一新,似乎在有意等待记者的到来。“今天她穿起来挺漂亮的。”记者为曹小琴的变化感到欣慰。而曹小琴的“小姑子”也一再提到曹小琴今天因为高兴,所以穿了衣服,至于高兴的原因,刘二女说自己不知道。

乡音唤醒回家意识

曹小琴穿着比较整齐的衣服站在院里晒太阳,头发胡乱地用一根红绳系在一起。她被周围的人团团围住,脸上仍旧是记者第一眼看到她时的痴呆表情。

“小琴,小琴,小琴”,这是曹小琴远在四川的妈妈在呼喊曹小琴(成都电视台记者电话连线到曹小琴的妈妈),尽管是17年来首次听到来自母亲的呼唤,但曹小琴依然没有任何反应。我们无法得知曹小琴此时的内心,这样的局面持续了5分钟左右,曹小琴依旧一语不发。

乡音响起,亲人的呼唤持续,曹小琴的情绪也有了些许变化,嘴角开始抽动。几分钟后,曹小琴张了张嘴,她的口型是“妈”,她喃喃着,然而却没有发出声音。

记者尝试着用写字的方式和她交流,“想啥子就写啥子,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川渝商会的一位大姐用四川话对曹小琴说道。曹小琴抓起了笔却没有动,记者握着她的手在本上写下“我们接你回家”的字样,所有的人都在问:“我们接你回家好吗?”曹小琴没有语言,她只是不断地用笔在回家两个字上圈点。

选择了“家乡的味道”

站在院子里,多年不走动的曹小琴明显有些体力不支,她把整个身子都靠在了川渝商会一位大姐的身上。之后,曹小琴又重新回到了她西窑的炕头上。

在她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记者劝曹小琴吃点东西,可是她无动于衷,似乎有些不耐烦,用四川话说着让我们走开。

“从四川拿来的辛辣的,老远远带过来的,你尝一下嘛。”成都电视台的记者撕开装着牛肉干的包装袋,曹小琴盯着食物依然没有要吃的样子。曹小琴的儿子小红从中拿出一块牛肉干,送到妈妈的嘴里。曹小琴没有急于咬食,而是拿着牛肉干,她嚼了起来。曹小琴当着所有人的面,毫无顾忌地吃了起来。

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曹小琴一根一根地吃着成都牛肉干,她偶尔还会说一些我们不大懂的四川话。“家乡的味道”也许勾起了小琴的丝丝记忆

原来“你”还在这里

见到家乡人,曹小琴有了释然之地;听到乡音,小琴有了说话的欲望。

换了新颜的破窑洞,穿上干净衣服的刘二针……

就在我们慨叹小琴“家”里的变化时,记者却在一间废弃的屋子里找到了很多破旧的棉被、翻了花的衣服。记者走进门口,愕然发现第一次看到的一些破旧棉絮等都堆放在这间屋子里。

清扫出来的一些垃圾则堆放在院外的空地上。

每当记者问刘二针及两个孩子有关曹小琴的一些情况时,刘二针的妹妹总是准时出现在记者视野内,并且都是有意无意地打断话。

对于哥哥当初花了多少钱买回曹小琴,刘二女总是闪烁其词。曾经告诉记者他亲自去接回曹小琴的刘二针也说是别人去接的。

“我妹妹到底受了多少苦?”

昨日下午2点30分,3个形色匆匆的人走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他们仿佛在找什么,面有倦容、神情疲惫。一个50岁左右的妇女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行李包,两个40岁左右的男人不时地看着手机,他们匆匆地从本报记者举着的“四川曹永良”的牌子面前走过。

他们就是曹小琴远在四川的哥哥姐姐他们终于来了!

“曹小琴100%是我妹妹”

“叮铃铃……” 3月20日下午3点,曹永良家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他抓起电话,原来是村里的医生刘秀兰打过来的:“永良啊,你快来看看,我在报纸上看见你妹妹小琴了,你快过来看看是不是。”

放下电话,曹永良感觉有点恍惚,小琴,小琴,这个名字多少年已经没有出现了?她还活着吗?他心跳得厉害,来不及多想,拼命地往刘医生家里跑。

见到报纸后,曹永良愣住了,一把抢过报纸,死死地抓住,心里紧张得厉害,他反复地仔细看了半天,“很像,特别像,特别是身子侧着的那张照片,简直就是和妹妹一模一样。”曹永良迅速找来了大姐、妹妹和弟弟,开始商量怎么办。

没过一会儿,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一下子全部聚集在了曹永良家的小院子里。报纸在人们手中传递,“就是小琴呀,她还活着呢!”那些看着小琴长大的老人们看见照片中小琴的悲惨生活都泪流满面。

曹永良马上就给《华西都市报》求助热线打了电话,当晚10点,他们三姊妹从大英县出发,直奔内蒙古。

 


“天哪!太残忍了!”

下飞机后,3兄妹住进媒体安排的酒店。

曹永良和曹永芳正和成都电视台的记者李晨说着要把妹妹救出来的事,谁知道一直闷在旁边看《内蒙古晨报》昨日报道的三哥曹勇却突然嚎啕大哭,把拿在手里的报纸扔在床上,捂住脸哭起来了:“天哪!太残忍了!我妹妹过的是啥子日子哦?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呀?”

眼泪一颗颗从他的指缝里涌了出来……

大姐曹永芳和大哥曹永良终于崩溃,趴在床上,放声大哭。“这个死孩子命咋这么大呢?是别人的话早就死了啊,她咋个活下来了啊?不晓得被人家打成啥子样子啊?小琴呀,你咋个活下来的啊?”大姐曹永芳说。

“见到人贩子我就不活了,把自己的命豁出去和他拼了,我用拳头、用刀子捏死他,砍死他,我妹妹受了多少苦,整成现在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三哥曹勇紧握拳头,语无伦次。

性格温和的大哥曹永良在一边抽了好几支烟,然后捡起被曹勇扔在床上的报纸,刚看,眼泪就大颗大颗地掉在报纸上。那些文字在普通的读者看来都心有余悸,在他们看来又是怎样一种悲痛?

和父亲吵架负气出走

曹永良已经记不住妹妹出走的具体时间了,“好像是1991年9月或者10月份,我们好像开始穿棉衣了,庄稼已经都种下去了。”

曹小青真名曹小琴,初中毕业以后在当地的一个纺织厂工作。大姐曹永芳说家里几姊妹就小琴长得漂亮,个子高而且瘦,就是脾气不太好,有点暴躁。

“她那时候在我们蓬来镇的纺织厂里上班,我们家离镇上挺近的,她在厂子里上班,每天晚上回去挺晚的,帮助不了家里干活,家里老人就闹,说她太懒,她就和爸爸吵起来了。她生气了,就说去同西乡的二姐家玩,谁知道这一去就再没有回来了。”曹小青的大姐曹永芳说这些的时候情绪很激动,眼眸里尽是红血丝。

“她走后我们就到处找呀,那么大个大活人她能去哪儿呢?把我们那个镇上所有的地方找遍了,我们几姊妹腿都跑细了,还是没有一点消息。”

妈妈天天哭,眼睛都哭瞎了一只,一个好好的孩子就这样的消失了,我们那时候也是笨呀,没有法律意识,就知道自己闷着头找,也不懂得报案,每天就到处去打听,托亲戚朋友到处问,哪个晓得她会被人贩子卖到内蒙古这么远的地方来呀?”

17年两次内蒙古寻亲

1991年曹小琴离开家以后,家人找了好长时间没有一点消息。没想到两年以后,到内蒙古打工的邻居回去的时候告诉家里人,曹小琴被人贩子卖到了内蒙古托克托县的许家窑,嫁给一个叫许小三的男人,已经育有一子。

听到这个消息后,曹小琴爸爸和二妹夫来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许家窑,此时的曹小琴已经有了个孩子。“我爸他们来看见她已经有一个孩子了,而且那个许小三也还可以,为了孩子他们就想着就让她留在这儿吧,我爸爸他们就跑到县城里去给她家买了些生活用品。我爸当时就想,自己的姑娘嫁了这么远的地方,没什么可以给她的,就买些东西给她当嫁妆,让她好好在这儿过日子。”曹永芳说。

谁知道两年后,一封来自内蒙古的信使他们对曹小琴的牵挂又一次变了样。信是许小三写来的,他在信中说曹小琴不见了,听说是和几个四川人回去了。

可是曹小琴根本就没有回去。“肯定我妹妹又被人家给卖了,他们还倒打一耙,说是被我们那儿的人给带回去了。”此后曹小琴就没有一点消息,“这些年杳无音讯,我们以为她已经死了。”大姐曹永芳说。

而这一次是他们第3次来到内蒙古找他们的妹妹。“我妈妈77岁了,她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呀,她叫我们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小琴带回去给她。我们几姊妹也在来的时候就想好了,我们就算剩下一碗饭也要给她端着吃,我们再怎么样也要养她,让她后半辈子过上好日子。”

希望有关部门严惩人贩子

昨日上午,家住呼市水上公园小区75岁的包大爷给本报打来电话激动地说:“看到《内蒙古晨报》就小琴所做的系列报道,我和老伴两天都没有睡好,希望小琴姑娘能够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有关部门应该严惩这些可恨的人贩子。”

同时,远在辽宁抚顺的徐先生也表示,看到报道后他非常震惊,希望当地公安部门严惩涉案人员,并希望能够让曹小琴有个好的归宿。而他本人要尽自己的能力给曹小琴寄来一定的生活救助。

北京读者提出两点建议

3月21日上午,在北京电视台工作的张刚(音)致电本报新闻热线说,在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里竟然发生这样悲惨的事情,值得深思。对于曹小琴的遭遇,媒体应该对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质疑,在解救曹小琴的同时,应该关注一下周边是否还存在像曹小琴一样的悲惨女子。

希望尽快为小琴治疗

3月21日上午,呼市读者纷纷致电本报对小琴目前的状况,以及媒体准备如何对其进行救助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希望赶快给小琴治疗,同时非常想帮助小琴。呼市读者李女士告诉记者:“不知道小琴什么时候能到呼市,好想现在就看看她,给她一些新衣服和生活用品。”

读者欲帮助小琴子女

上海的读者刘勤玲昨日打来电话说:“同为女人,她落到这样的境地实在让我难过,但同时我更关注那两个孩子,不管刘家兄弟如何不道德,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小琴的儿子和我的儿子一般大,我想要帮助他们。”

昨日上午,山东商会副会长程玉春致电本报称,企业家的职责不仅是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时还要为社会分忧,他想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小琴的两个孩子。

村民麻木导致小琴多次被卖

内蒙古长城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李永生致电本报:“看过贵报的这篇报道,给我的震撼很大,我们研究中心准备针对此事开一个研讨会,现在我们已经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会议正在筹备阶段。我认为这样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在农村,与那里的村民思想认识有重要关联,是长时间被禁闭的根本原因。希望贵报能继续关注此事。”

川渝商会与本报发出救助倡议拯救亲人曹小琴

曹小琴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命运曾经为她关上了一扇窗,今天社会各界涌动而来的爱又为她敞开了一扇门。本报的报道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作为曹小琴在内蒙古的“娘家人”,内蒙古川渝商会筹备小组的成员不仅仅只是同情和难过,更重要的是要参与救助。川渝商会昨日通过本报向全体同乡发出“援救亲人”倡议,他们希望更多的川渝籍同乡能够加入到这次爱心大援救的行列中来,不仅是为了曹小琴本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川渝人能够在他乡异地感受到同乡兄弟姐妹的亲情。

昨天下午,曹小琴已经在本报及各部门的共同协助下离开了那个“囚禁”了15年的窑洞,来到呼市,在内蒙古第三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和治疗。虽然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承担费用,但更多的费用得靠社会的帮助。川渝商会发出的同乡救助倡议给曹小琴的治疗带来了福音,但是本报希望社会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参与到这次大援助中来。也许爱心从此能够改变小琴的悲惨命运。本报和川渝商会共同开通救助热线,本报救助热线电话:0471—3320332;川渝商会筹备小组联系人:杨先生 13171086882,蔡先生 13500618007。

此外,有意捐助的爱心人士还可以通过邮局汇款。

汇款地址:呼和浩特市展东路中华家园1号楼内蒙古晨报社编委会收转(请在附言栏内注明“为曹小琴捐款”字样)。 邮编:010051

cjh

发表于 2008-3-26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的生活经历实在是难以想象,万恶的人贩子坐一辈子牢也不解恨!希望小青能早日和家乡的亲人团聚!

发表于 2008-3-2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终于还是比我早了一步,我好几天就准备发了,但一直无时间,今天终于抽出点时间来,你先到了,证明还有人关心我们女同胞的疾苦,支持!

发表于 2008-3-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把图片奉上,看看这如花的姑娘就这样给毁了~~~~~~~~







发表于 2008-3-27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8-3-2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

发表于 2008-3-27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惨!

[em02][em02]

发表于 2008-9-4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厉打击像这类拐卖之事,推出去斩了。

发表于 2008-9-4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惩人贩子!   

发表于 2008-9-4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太惨了。[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8-9-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惩人贩子!   

发表于 2008-9-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立法 人贩子 诛九族。。

发表于 2008-9-4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贩子还有人性吗?从重从快严打!

发表于 2008-9-6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抛开所有事,看完了这篇真实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尤其是看到前半部的时候心里非常的激动,当看到后面的时候稍给了一丝安慰,幸喜的是小琴还是终于脱离了苦海.真的,太残忍了,在当今这个和蔼社会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发生,我想,也应该引起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了,试想肯定还会有像小琴这样的女孩还在经受着痛苦的挣扎.我想当每个人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肯定会有许久的不安吧.当你们身边有这种事情发生时,一定要求助政府及社会谋体来让你们走出困境吧!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哟,你看嘛,要是小琴的亲人当时有一种法律意识的话,也许事态不会延续到现在吧!

发表于 2008-9-6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泪,痛恨.可恨的人贩子,当千刀万剐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